我国肉牛生产现状及未来展望
2021-12-02宝音都仍王星星
宝音都仍,王星星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中国经历了历史性的经济转型,其中中国有13亿人口,过去2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5%,这对国内、国际和农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新的中产阶级,肉类消费也越来越集中。肉牛产业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中国畜牧业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牛肉生产、消费和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在生产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国,也是亚洲最大的牛肉生产国。肉牛生产一直是中国的一项传统养殖业,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但快速增长的人均牛肉消费量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刘艺卓和刘武兵,2015)。由于中国肉牛行业生产率低,牛肉库存不断减少,这一差距正在扩大,使得中国以牛肉消费者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牛肉进口国之一。随着牛肉进口的大幅增加,中国已逐渐成为牛肉净进口国,而不是净出口国。本文概述了中国牛肉行业近20多年的产业变化,包括牛肉生产、消费和贸易,同时也对中国牛肉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概述。
1 我国肉牛生产现状
1.1 区域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肉牛产业发展迅速,包括进口品种和本土品种,特定品种在全国不同的农业区更为常见。根据地区现有的饲料资源和环境条件可将其分为种植区、放牧区、种植-放牧区3类,这些区域部分肉牛产业在17个省又可以分为5个区域,包括中原(山东、河南、河北和安徽)、东北(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和河北北部))、西部(甘肃、山西和宁夏)、西南(贵州、重庆、云南和广西)等。
牛养殖主要集中在种植区,特别是中原地区(山东、河南)和东北地区(吉林、辽宁)。在其他区域,如东南省份,牛的养殖密度很低,而在西北地区,放牧系统中,大型牛群分布在很远的地方。西南地区的肉牛种群密度是由不同地区的集约化制度和更多山区的放牧制度形成的。农业地区的养牛者主要根据作物残茬和谷物为牛制定饲粮。牧区经营者在草场上放牛只能补充有限的营养。农牧区生产者白天在草原上放牛,晚上把牛关在围栏里,以自产谷物和农作物残茬的形式补充营养(李直强,2019)。
1.2 肉牛养殖构成 在我国,小型农场是肉牛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有1/4的家庭在2003~2015年退出了肉牛生产行业。中国90%以上的养牛场每年屠宰9头或更少的牛,同时这些牛场占中国肉牛产业的50%以上。中国肉牛屠宰以个体为主,规模较大的屠宰企业较少。肉牛养殖主要集中在农业地区,且农业地区的牛肉屠宰量占2/3以上,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牧区和肉牛育种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和甘肃。在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益等地也有拥有现代化牛肉加工屠宰设备的大型屠宰企业,并建立了品牌和连锁店,以满足中国牛肉市场中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张雪和王旭有,2017)。
与此同时,大量澳大利亚进口肉牛屠宰企业对国内肉牛产业具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澳大利亚肉牛屠宰项目相继在中国启动,其中2016年6月,澳大利亚肉牛屠宰项目在浙江省慈溪市启动,2016年8月,中国与澳大利亚在山东省日照市签署了澳大利亚肉牛进口养殖加工项目。虽然目前实际屠宰量较少,但预计未来国内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将面临一定的竞争。
1.3 肉牛存栏及屠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牛生产国和牛肉消费国之一。中国养殖的牛品质包括黄牛、水牛和牦牛。在1999年时,肉牛存栏达到1.27亿头的历史高峰。从1999~2005年,中国的牛存栏量有明显下降趋势,牛的数量减少了2200万头,约21%,这可能是中国养牛业未来的一个重要指标。2006~2017年,中国肉牛存栏量稳定在1亿~1.08亿头。1996~2017年,肉牛年屠宰量由2686万头增至5050万头,创历史新高。1996年屠宰率为24.4%,2017年大幅提高至50.46%。在此期间,由于中国肉牛屠宰头数和牛肉消费总量的稳步增长,平均年屠宰率增长3.6%。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牛肉生产和国内消费持续增长,以及同期屠宰加工业蓬勃发展(刘京京等,2019)。
2 牛肉生产与消费
随着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1996年到2017年,中国牛肉市场发展迅速。国内牛肉消费量从1996年的350万t增加到2015年的730万t,增长111%。从历史上看,牛肉消费一直超过国内牛肉生产。近年来,缺口从2012年的60万t增加到2015年的300万t。国内牛肉消费从2011年的645万t增加到2017年的789万t,增加22.3%,而国内牛肉生产略有增加,在同一时间从650万t增加到695万t,增长只有6.92%(USDA,2016)。在过去20年里,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增加107.14%。从1996年到2017年,牛肉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缺口也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国内对牛肉的需求急剧增长。但与许多更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牛肉消费水平仍然很低,说明我国牛肉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虽然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慢,每年不到0.5%,但仍以每年增加数百万消费者的速度增长。连续增长的人均消费乘以中国人口,其牛肉消费总量将超过欧盟,并仅次于美国。
3 牛肉价格与进出口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牛肉市场上的角色迅速演变。尽管我国多年来一直是一个牛肉生产和消费大国,但直到最近才成为全球牛肉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自1996年以来,中国牛肉进出口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牛肉进口国。但由于生产增长停滞和牛肉消费增长,中国牛肉进口迅速增加,以满足消费需求。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牛肉净进口国。从2011年至2017年,中国牛肉进口额从20100 t增加到620600 t,增长了30.88倍以上(中国畜牧年鉴,2017)。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牛肉进口国。2011年至2015年间,中国的主要牛肉供应国是澳大利亚、乌拉圭、新西兰、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中国牛肉最大出口国是澳大利亚、乌拉圭和新西兰。
我国进口牛肉主要是为了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进口活牛主要是为了提高奶牛产量,同时也是为了改善肉牛遗传。与主要牛肉生产国相比,中国牛的肉产量较低,需要进口改良牛来改善牛肉遗传,从而提高生产率。中国牛肉进出口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导致人均牛肉消费快速增长,这一转变扩大了中国对牛肉的内部需求,并为中国创造了增加肉牛规模,提高肉牛生产能力的需求。分析我国过去几年的牛肉出口,从1996年到2011年平均出口量为20000t,2007年达到峰值,出口量为28340 t。但我国牛肉出口量从2010年的22150 t急剧下降到2015年的4700 t,即每年下降36%。牛肉进出口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导致人均牛肉消费快速增长,这也导致我国人口消费牛肉比之前更多。这一转变扩大了我国对牛肉的内部需求,并创造了增加肉牛规模,提高肉牛生产能力的需求。总体而言,在2010年之前,由于国内牛肉市场价格长期低于发达国家,牛肉出口量始终大于进口量。但自2010年以来,由于需求增长,我国内牛肉价格迅速上涨。
近年来,潜在需求和供应力量对中国牛肉价格形成了强大的上行压力。牛肉价格从2000年的12.53元/kg上升到2017年的60.0元/kg,上涨379%。中国牛肉价格的快速上涨可能是由于牛肉产量减少和国内市场需求增加的结果。在最近的20年中,被屠宰的牛占总牛存栏量的比例急剧增加,远远超过25%,这是为保持牛存栏量而普遍采用的牛屠宰率安全标准(Han等,2016)。此外,玉米是肉牛精加工饲料的主要成分,玉米价格对肉牛养殖成本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玉米价格大幅增加在2009年和2014年之间,在此期间牛肉价格翻了一倍(Han等,2016)。
4 肉牛生产的未来前景
中国在牛肉生产、消费和贸易方面已成为世界和地区肉牛产业的主要参与者。尽管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有所增长,但仍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年里,牛肉销量增长和精加工用牛的短缺导致了可供屠宰的牛库存和成品牛肉减少。由于缺乏适合当地条件的高性能品种等多种因素,中国牛肉生产行业仍然处于低效率状态。尽管2017年牛肉价格略有下降,但价格仍然强劲,自2013年底以来一直稳定。中国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计划到2020年将牛肉产量增加到800万t,平均每年增长2.0%,每年至少屠宰50头牛的农场占中国牛肉生产的主要部分(40%)。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居民饮食习惯的改变,未来十年中国人均牛肉需求量将大幅上升。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以及牛肉消费与他发达国家的差距悬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将提高牛肉生产和消费,在目前人口情况下,每增加100 g人均消费将需要大约14万t牛肉。经济增长是牛肉需求的主要驱动力,新兴的中产阶级和快速的城市化极大影响了牛肉需求。如前所述,虽然中国人口增长缓慢,每年不到0.5%,但每年仍会增加数百万消费者。中国2017年的人均牛肉消费量约为5.8 kg,2018年为6.0 kg,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仍远低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8.6 kg)。但中国预计将继续增加消费,这对市场未来增长是个好兆头。此外,由于生产增长停滞,预计到2020年随着经济增长,中国市场对牛肉的需求将继续上升,导致官方牛肉进口数量继续增长。
我国肉牛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虽然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做了一些品种改良工作,但中国肉牛存栏的大部分仍然表现不佳。在此基础上应加强牛的选育制度,选择提高个体的胴体产量。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包括全国牛群保护、品种选择、牛合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营销系统、增加对改良牛基因型的补贴,以及调整生产系统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要不断扩大肉牛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科学饲养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范围。这些技术应用可以提高繁殖率、奶牛数量和犊牛成活率,缩短牛肉生产周期,进一步节约成本,降低单位产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