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校长“深度培训”应“新”在哪里“深”于何处
2021-12-02孙兆航刘金发山东泰安市泰山区教研科研中心
孙兆航 刘金发 (山东泰安市泰山区教研科研中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推进,教育及管理也应深入跟进。这表明当前及今后,需要一大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有深刻把握的校长;需要一大批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具有使命担当的校长;需要一大批对新教育图景建设富有综合素养的校长。达到这些要求,既靠校长自我主动修炼,更靠高质外培持续推动。
校长培训开展多时、赓续已久。在形成工作惯有模式、对校长队伍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当前正面临诸多挑战:校长培训如何克服“平推平拥”?课程设置如何强化“有效供给”?培养方式如何扭转“大水漫灌”?培训质效如何避免“瞬间热度”?这既是时代拷问,更是亟须解答的课题。直面之时,校长培训当因时“换档升级”,其“新”就新在这里;校长培训应借势“深度发生”,其“深”须深在此处。
一、以新时代校长培训价值意蕴的再彰显带动:设计培训要克服“平推平拥”,突出“高品质”,强化活动“吸引力”
校长的培训与成长,绝非简单的自上而下的随性设计与推行,而是一个从此岸到彼岸的复杂过程。这种“复杂”,既是组织者与校长基于上级要求及现实、于规划能力与管理行为的显性表现,更是遵从客观规律与内心、于思想与境界的隐形修为;这个“历程”,既表现在组织者与校长对教育和管理深刻体悟及对培训的精细设计之间,更形成于由深层培训学习引发的精神世界更迭与升腾之中。因此,既需要设计者牢记教育“初心”,坚守“培训至要、规划先行”的理念;又需要设计者与参培者不忘管理“原点”,坚守培训“根本”,创新设计“品质”。在当今工具理性的片面张扬中,构筑自我富有张力的价值理性空间;居现实生活的快速转换中,保有自我的理想信念;于标准多元、价值重估的躁动中,厘定为教育的核心理念,持守做校长的基本准则。即是,基于“新培训”,培育“新动能”。
(一)新时代呼唤“破立并举”的优质化校长培训
校长培训不是一个单纯观听、单项交流的封闭园,而应是学“术”悟“道”多维碰撞的生发场。当前,校长培训正处在重要的重塑期:由初始的“期待”归于随后的“平静”,突显“常态化”;由往日的“集中培训”绎为“定时学研”与“日常修炼”相融,突出“岗位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彰显“时代化”。当此,新时期校长培训应着力增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索“以变应变”的价值理念与深践路径。
就是不断引发组织者“怎样做有灵魂的培训”的追问,做到专注、专心,实现规划的专业化、精品化;及时激发校长“如何增持教育之情怀、特有之思想、人文之能力”的叩问,持续孕育“我要提升”“我再提升”的生长样态。用一次次有“内涵”的设计刷新校长认识;以一回回有“获得”的历程强化校长期待。形成由“参加培训”到“促进发展”的精进;由“完成任务”至“生成文化”的递进。
(二)新时代呼唤“价值彰显”的内生性校长培训
校长培训,既应是拂拭教育情愁的家园,更该是点亮精神与生活的灯塔。随着培训一轮轮回环、活动一次次铺展,工作中出现了思想认识滑坡、推进力度减弱、设计品质不高、校长意愿不强?培训内容雷同、活动环节松散、提升路径窄化、运行效果不佳的窘态等这些虽是长期运转必现的“磨损”或“锈蚀”,应能预见,可以理解,却不可等闲视之,更不能因噎废食,恰是改变。
那么,什么才是推动培训持续下去、效果强大起来的核心动力?实践证明,根植于组织者及校长内心的精神再振与价值再认,才是助其走向深刻的不竭动力。只有组织者对培训持先人一步的科学认识、优质设计、严明要求及精细实施;只有参培者对学习有更进一步的精神提振、价值认同、生命自觉及积极追随,校长培训才会不迷方向、才能跳出“原地推磨”的窠臼。
二、以新时期校长培训关键要素的再建构撬动:课程设置要强化“有效供给”,凸显“含金量”,满足校长“获得感”
培训显高效,课程须先行。课程,既是国家教育政策及要求的集中体现,也是一轮轮培训探索与改进的智慧结晶,更是校长参与研学的依托与确保质效的支撑。于是,在价值与思路确立之后,培训内容、执教专家及参培校长既成了课程的重要构成要素,又化为课程的建设者。
(一)有效供给与时代追求同向承接
行至今天,校长培训已处新的方位,“培训向何处去”,继而“建设什么样的课程”,既是现实之问,也深刻彰显着其面向未来的意义之境。为此,既要从“怎么做管理、怎么谋事成事”、精于行为与方法的角度系统设计课程;也要由“如何做校长、如何养心化性”、工于人格与素养的层面超前建构课程;更要就“紧跟时代,为国育人”、长于思想及境界的高度做好课程顶层设计。
(二)有效供给与校长需求精准对接
共情理、知所需,方能有的放矢。组织者应开展需求调查,把组织要求、岗位需求与校长渴求有机结合,并针对培者年龄、学历层次、专业背景等,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实施“量身定做”,设置一系列既营养又解渴的课程,备“开胃小菜”,直补“饿点”,配“麻辣火锅”,直击“痛点”。促校长打通“堵点”、突破“盲区”、补足“短板”,成为课程学习者,变为课程建设者,强化“处处是课程”的理念。
(三)有效供给与专家聘求融通衔接
教师与课程是一个有机体,更是将课程化为质效的关键。组织者当深悉专家情况,精心选聘行家,阐明培训主题,提出相关建议,做好相应对接。使每个报告、每段时光,看似过客,却成就校长一次次的转折。
这样,新时期的校长培训于多重向度,确立起寓时代特征与个人情怀相融的课程体系,就能不断迸发活力、展现魅力。
三、以新视角校长培训多种方法的再融合联动:培养方式要扭转“大水漫灌”,突出“精准性”,实现成长“个性化”
“如何优化培训方式”,既是认识问题,又是实践方略。当下就是不断拓展将校长培训落到实处的实践进路,积极探索富有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的运行范式。
(一)以“精准化”保培训高质效
校长培训重要的不是做了多少,而是贵在精细。要改变以往“我设计,你听从”的做法,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用足“绣花功”,下好“精准棋”;既侧重校长“知、能、技、法”用劲,更朝“德、神、志、情”发力。由此,我区以问题为导向,从2016 年起实施新一轮“校长培训提升工程”,五年探索,渐已成型。每次培训,我们都从“第一考”“第一看”开始,定向靶送到校长心中,由“举一”的精致达到了“反三”境界。
所谓“第一考”,就是针对许多校长觉得培训“无所谓”的思想安排开班考试。报到后马上进行关于基本政治理论、重要教育政策及关键管理方法综合测试,结果一考半数校长“不及格”,再跟上局长的深刻点评及情势剖析,大家心思立马就收了起来。这一考,也进一步明确了培训基调,对所有校长做了预警:培训不是“赶场”,而是“赶考”。因此,大家要怀抱敬畏之心,再视自己,找准缺陷和局限,克服“学的差不多”的思维,强化“再学思想”。
所谓“第一看”,就是基于某些校长以为做的“差不多”的思维组织现场观摩。考毕,接着参观一至两所同类优秀学校,结果一看大家立刻感知“有差距”,再接上向内溯因式深思,校长迅速就被带入情境。这一看,也进一步明晰了学习培训目标,对所有校长是种启示:要跳出全区看教育、看自己;学校发展表面上是比管理、比效果,实际上是比品味、比人格,最终比的是校长这个人。大家要学先进,找差距,谨防“学做两张皮”,激发“再进意识”。
(二)以“浸入式”促成长个性化
校长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是校长培训的原动力。为此,要积极建构由灌输式、填鸭式到活动型、交流型,全流程互动与竞争相融的浸入模式;认真设计从观摩、听讲到理解、吸纳致应用、创造,依次渐进的全链条参与过程。如,我们每天的培训,第一模块侧重主题观摩、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另一模块则是分组讨论、撰写心得、当场交流、竞争比拼。这种重参与、贴实际,即时点评、现场考核的方式,把培训这一多人看似轻松的“到场”“在场”,变成了“赛场”“考场”。
在这里,许多校长经历了人生和职场上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小组讨论时说不出什么;第一次班级演讲时红脸不愿上;第一次同伴交流时感同称是;第一次由不愿参加到真有所获……渐渐加深了“事事即培训”的认识。校长感叹:以为“度假”,原是“过关”。
四、以新样态校长培训各方力量的再聚合推动:培训质效要避免“瞬间热度”,实现“可持续”,推动培训“再升华”
培训的最佳境界是高质之培与永续之践融为一体。由此,在分析了新时期校长培训“基于什么深度发生”的价值意蕴、“围绕什么深度展开”的关键要素、“如何深化培训方式”的实践方略之后,“校长培训深在哪里”最终还应关注“效果怎么扩展,培后怎样学展”的追问。
(一)强化现场生成
就效果讲,没有即时的“颗粒”归仓,很难有效果“满仓”。为此,一是强化随机反思、即时生成。注重看思相通、听学相融,实现当天交流、当日吸收。二是做好总体交流、整合提升。始于问题,基于本人,立于再悟,经于对话,达于卓识;在“看似无形实有循”的交流中,达成“事、情、理”相融共生。
(二)优化培后延展
一次次的参与,不只是一回回的路过与旁观;应是一遍遍入心的专业拓展及思想历练;更是“反刍”后的一番番行动,甚是管理质量及生命生活的一种种拔节。因此,培训绝不是活动结束机制就自然生成、效果就持续显现。一要提升内生动力,着眼“马上学什么、近期学什么、远期学什么”持续推进。二要完善外督机制,强化跟踪督导力度,及时拓展提升。
总之,校长培训是一项为教育铸魂、为校长立心的事业。必须立足教育赓续发展的高度,把强化认识、提升品质,作为校长培训重要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以学习与研究的文化心态构建校长培训新机制和新平台;以高远的价值追求不断开辟校长培训新境界。使培训在与校长一次次的相遇中,不断丰富内涵之美、力量之美、文化之美,亦成就校长的学习之美、践行之美、成长之美。这其中既富诗意,更有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