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生物学概念教学途径
2021-12-02丁祺
丁 祺
(高安市第二中学,江西 宜春 330800)
近年来,高考对生物概念的考查侧重逐渐提升,对学生理解、掌握重要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促使他们能够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做出正确的理解,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优化意义
从学科内容角度看,概念是学生建立生物学习认知过程的基础,也是掌握生物基础知识内容,处理习题训练、各项考试、知识实践等知识应用环节的必备条件。除此之外,准确理解生物概念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生物知识体系,让他们能够通过知识体系与相应习题体系结合的方式,构建完整的生物学习体系,真正地将生物课程内容转化为自身思考认知。因此,优化生物概念教学不仅是生物教学发展阶段的关键,还是教师构建符合教育发展形势、满足学生学习成长需求的生物课堂的重要途径。
二、生物学概念的基本内容
生物学概念主要指高度总结概括复杂生命现象与活动规律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模型、理论及原理法则等,是生物知识体系的基础内容。同时,生物学概念也是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生命规律及原理的重要前提。高中生物学习内容主要分为内涵学习与外延学习,生物学概念内涵侧重于概念本质,即生命现象与活动规律等,而生物学概念外延则侧重于内涵的适用范围与具体条件。二者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结合,是教师渗透生物学重要概念的主要途径。
三、生物学概念教学途径
(一)前概念知识迁移与矫正
所谓前概念,即新概念覆盖之前存在的认知内容,主要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及以往的知识积累形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生物知识,而高中生物学习过程同样也是前概念知识的迁移与矫正过程,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专项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生物思维将前概念与新概念建立正确联系,进而快速将新概念迅速融入自己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中。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直接让学生消化吸收新概念的方式,这种前概念与新概念之间的有效连接,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重要概念的教学效果。除前概念的引导渗透外,前概念的纠正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也十分关键。部分学生在生物学概念学习过程中,前概念模糊不清或认识错误,导致他们在接触新概念时,无法快速转化为自身思考认知。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学环节设置问题引导与知识科普环节时,针对常见的生物认知错误进行展示,矫正学生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前概念错误,进而构建新概念与正确前概念的有效联系。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为了强化概念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引导学生完成概念学习任务。同时,处于高中学段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偏好与个性心理,因此,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兴趣关联性较强。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丰富的概念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消化吸收生物学概念。教师还可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数学与生物学科的联系,进而将部分相对抽象的生物学概念转化为数学形式,让学生在思维转化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概念,并借助数学信息领会生物学概念所反映的生命本质及变化规律。
(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知识灌输、讲解加习题训练的模式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容易导致学生在面临越发灵活的概念考查形式时无从下手。教师可增加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在课堂中的比重,为学生创造一定的自主学习思考空间,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为了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可将系统分析法与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相结合。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并提供小组合作学习主题,如“系统下的细胞器”,让学生通过组内学习探究,从系统思维角度出发,结合各细胞器概念,分析各细胞器功能结构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对细胞正常活动的影响。一方面,教师可借助小组学习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其他组内成员发言内容,以不同的思维视角审视细胞器在整体细胞系统下的功能与联系,进而深化对“细胞器”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借此向学生渗透系统分析法,让学生可以从系统角度思考分析问题,进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以更高的思维层面思考生物学概念。在高考内容综合性与灵活性逐渐提升的形势下,这种生物学概念认知学习方法也能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让学生可以从容应对新的高考考查侧重变化,强化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通过改变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比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概念学习活动。教师可利用微课视频,让学生先行学习课程内容,并针对其中概念讲解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结合教材或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源进行概念讲解,教师负责倾听与提问,学生由知识概念接收者转变为知识概念传达者,以新的思考方向整理课堂知识概念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将生物学概念彻底转化为自身学习认知内容,进而以自身生物思维为导向,用自己的方式讲解生物概念,构建“概念学习—概念整理—概念输出应用”的学习过程,加深学生知识印象的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理解概念内容。同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概念理解不足或思维漏洞。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更容易让教师发现学生在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及时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有效思考,掌握相应生物知识概念。例如,在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膝跳反射”实验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膝跳反射”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过程及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的生物实验报告,最后汇报小组实验结果。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膝跳反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认知思路,即由实验观察结论回推知识概念,并通过对比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对“接收信息,产生反应”这一生物现象有初步了解,便于教师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应概念知识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实验学习汇报,教师可促使学生及时整理思考内容,并运用生物思维进行整理归纳,加深学生对“反射”这一概念的理解。
(五)引入思维导图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思维导图工具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导学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本堂课程知识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重点标记概念内容,使学生在正式学习课程内容前,对重要概念节点分布有一定了解,进而便于学生理解生物学重要概念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在课堂知识总结阶段,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自行绘制概念思维导图。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比自身思维导图与教师展示内容的差异,分析自身在概念逻辑顺序、概念递进关系、概念关联性等方面的认知错误。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收集学生的思维导图,分析学生在重要概念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错误与个别错误,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便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进而强化概念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学生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理解水平,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通过前概念知识迁移与矫正、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及引入思维导图,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学习成长环境,便于学生通过不同思维视角理解生物学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