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延安红色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2021-12-02张建洁雷

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延安景区

张建洁雷 倩

(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主题旅游,是当前旅游市场的重要形态之一,兼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1]。在中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引导支持下,红色旅游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传播红色文化等方面表现尤其突出。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已经由注重提升质量转变为强调深化内涵发展。总体来讲,当前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内容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教育效果显著,但红色旅游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可以寻求进一步优化。本文以延安红色旅游发展为例,利用SWOT模型全面分析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可行性战略,并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为新时代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突破现存困境提供思考和借鉴。

1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是我们在新时代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在当前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红色旅游不仅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方式,而且已经成为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途径。

十几年来,延安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高度重视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凭借红色旅游资源在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优势,延安市通过引导“旅游+”发展,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如 “旅游+信息化”得到新发展,延安市与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合作,提升旅游带动经济效应。在服务提供方面,延安市蓄力筹措,正在建设延安市智慧旅游平台,提升延安红色旅游的智慧化水平,着力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进入新时代后,延安红色旅游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在提升经济效益、提高就业、促进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经济效益快速提高的同时也为延安市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红色旅游带来的综合效益日益凸显[2]。

总体来看,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对延安红色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清晰地认识其发展的现状,尤其是找出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从而提出促进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策略。

2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统计数据显示,延安全市共有革命纪念地445 处,文物超7万件,36个A级景区中19家为红色旅游景区,其数量占陕西省红色旅游资源总量的70%以上[3]。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品牌突出、特色鲜明。这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较早建立红色政权的地方,还是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人30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有将近一半的时光是在延安度过的。可以说延安革命旧址群是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十分具体完整的实物资料,与全国其他同类地方相比,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级别上均处于全国前列。

2.1.2 与其他旅游资源及民俗文化等配适性强,开发潜力大

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与当地其他自然、人文、地质景观及民俗文化等配适性强,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延安是革命圣地,除了红色资源,这里也汇集了大批其他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位于延安市宜川县的壶口瀑布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黄陵县的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环境清雅宜人,以黄帝文化为主脉;延安宝塔山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国家5A级景区。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既接受了红色教育提高了精神品质,又赏心悦目满足了休闲的需求。另外,延安还保留着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豪迈大气的延安腰鼓、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精美绝伦的民间剪纸、热闹欢快的陕北大秧歌、极具特色的延川布堆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4]。延安红色旅游与当地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既传承和发展了当地特色民俗,又促进了红色旅游的发展,弘扬和践行了红色精神。总之,由于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及民俗文化的高度配适性,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呈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

2.2 劣势分析

2.2.1 景区基础及配套设施不完善,智慧化水平低

由于地理环境条件制约,延安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5],景区内各景点之间道路等级不高、交通堵塞、游客停车困难问题凸显,给游客出游带来一定的不便。配套设施不完备,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场所布局不合理以及游客服务中心、卫生间等提供不足或标准较低。此外,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投资,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还处于建设完善阶段,这就导致红色旅游建设资金不足,制约了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及优化。景区智慧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是促进旅游更好发展的一大利器,智慧化水平低是延安红色旅游存在的显著不足,这使得景区无法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增强游客的满意度。

2.2.2 开发模式单一,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但其开发总体上呈现出碎片化、零散化的特点,没有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真正做到连点成线覆面全面发展。各个红色旅游景区之间差异性较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风格、布局等较为相似;二是提供旅游产品或服务等模式单一。绝大部分景区的游览模式还停留在游客完全自行进行观光,缺乏创新。另外,体现在服务上,景点、物品讲解主要依靠图片及文字,手段缺乏新意。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资源的精髓和核心,而这种模式化的发展形式使其旅游资源未能深刻展现自身所蕴含的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感召、激励作用,难以引发游客的共鸣[6]。

2.2.3 专业人才匮乏,发展缺少创新

延安红色旅游从业者大多是景区周边居民,他们对于旅游服务的认识十分有限,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还需花费一定时间进行专门培养。红色旅游专业人才,包括红色旅游营销策划与推广人才、景区规范化管理人才、咨询服务提供人才以及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与讲解人才等仍然十分短缺。因此也造成红色旅游发展在规划、内容、形式、管理等方面创新不足,缺乏吸引力。除此之外,当前延安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方面差距明显,其服务意识、业务能力以及道德品质都有待进一步培养提高。

2.3 机遇分析

2.3.1 国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2016~2020年,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指导下,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实现了质的突破。在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下,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在落实上级政策的同时,结合当地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助推当地红色旅游发展。2020年延安市全力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期实现旅游业的深入式、内涵式发展。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红色旅游的发展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研学教育活动、政府旅游推介活动层出不穷,为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注入了十足的活力。从国家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3.2 需求增加,红色旅游发展环境利好

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每逢佳节假期,呼朋唤友结伴出游成为人们放松休闲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是红色旅游发展的时代机遇。国内红色旅游的客户群体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群,但近年来这一特征正逐步改变, 80后、90 后的参与感越来越强,而作为学生团体政治活动主体的00 后甚至10后也成为红色景区游客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红色旅游与教育、研学有机结合也使得其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民众日益增长的对红色旅游的需求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日趋良好的环境,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迎来了利好条件。

2.4 威胁分析

2.4.1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从全国来看,北京、上海、江西、湖南等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密集且保护与开发力度大,再加上智能技术的普遍运用,红色文化与景区景点高度契合,在同类红色旅游中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延安红色旅游的客源。从延安市内来看,除红色旅游景区外,其他知名度较高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在很大程度上抢占了延安红色旅游市场,这种压力给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与挑战。

2.4.2 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整合开发压力大

虽然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上也比较丰富,但从景区个体来看,其规模较小且分布上较为稀疏,因此,资源的保护难度相对较大。此外,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旅游发展理念还比较落后,红色旅游未能充分与其他类型的旅游结合起来,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并且其与文化、医疗、保健休闲等产业的结合也并不深入。为促进红色旅游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完整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链条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整合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策略建议

基于上述SWOT分析,得到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资金、基础设施、开发模式以及人才等方面[7]。因此,提出以下针对性对策建议。

3.1 加强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合理布局

要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道路等级,提高景区的交通通达度以及合理规划各景点的布局,设计游览专线 ;合理建设公共卫生设施,提高景区的清洁度。实施“红色旅游+”战略,找准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契合点,统筹协调相关产业,延长红色产业旅游发展链条。整合旅游发展各个要素,拓展红色旅游发展的上下游环节,打造一体化旅游产业链。整合红色旅游景区与周边相关各种资源,开发红色餐饮,打造红色主题酒店及民宿;开发个性化旅游路线,针对性导游导览;设计特色旅游产品,延长消费;各景点之间增加娱乐设施建设,以丰富游览内容。

3.2 创新开发模式,提升智慧化水平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应抓住并利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创新开发模式,全面提升景区的智慧化水平。主要在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景区管理系统以及营销推广系统等方面加快景区智慧化建设,全方位提升红色旅游的智能化和吸引力。在景区信息服务方面,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有序整合红色旅游相关全部资源信息,包括景区景点建筑、红色文化内涵、线路交通、饮食住宿、保险应急等信息,将其加入专门的景区信息服务平台,方便游客随时查询;在景区管理方面,着力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其中涉及交通路况管理、公共卫生设施管理,智能检票系统管理以及景区服务人员培训与管理等,不断优化游客体验感;在营销推广方面,要积极推进渠道多元化营销模式,积极向社会各界传播红色声音,逐步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红色旅游综合营销体系。此外,延安红色旅游发展要对其本身所具有的红色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避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高”与“全”,从而使其流于表面。要加强对景区各方面的监管,确保其在形式和更深层次上都与核心红色文化保持高度一致。

3.3 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投资主体的支持力度

无论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开发模式,还是培养专业人才,都离不开资金投入。在政府融资方面,地方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之余,需要制定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融资政策。一方面,延安政府可以积极支持红色旅游项目投资商进行投资,在政策上适当地给予他们一些优惠,比如,在税收上可以采取减税和返税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金融部门或机构可以适当放宽红色旅游投资贷款的条件,使更多投资人愿意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投资政策,对投出资金进行宏观上的管理,使资金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此外,在社会市场投融资方面,BOT模式能够将公共设施建设与私人资本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利用其功能互补的优势吸引大量资金用于红色旅游建设,又能够回馈私人资本,实现良性循环。而PPP模式则实现政府、非盈利机构以及盈利机构基于某个具体项目合作的双赢或多赢。因此,应在考虑延安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积极寻求这两种融投资模式的有效结合。最后,在国际投融资方面,一是要通过政府吸引引导国外资金投向国内红色旅游,二是红色旅游本身通过扩大宣传,多渠道寻求国际社会的资金投入。通过对以上3个融资渠道的开发与拓展,获得红色旅游发展所需资金,将进一步优化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4 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除了解决“资”的问题,“智”的提升也十分重要,红色旅游由于其相对其他类型旅游所具有的独特性,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如何吸引和培育人才是红色旅游所必须深思的问题[8]。在人才引进方面,加强与附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发布红色旅游专项课题或合作项目,吸引相关人才的智力支持,或直接委托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开办旅游人才培养班,针对性地培养红色旅游发展实际缺乏的专业人才。在旅游业内部人才培养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培训团队,注重培养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在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突出能力,最后,通过筛选保留真正需要的人才。在人才激励方面,要依据员工实际表现,对工作能力强、贡献突出的员工实行奖励。

4 小结

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延安红色旅游在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此外来自外部的威胁也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将有助于延安红色旅游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优化提升,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延安景区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摘牌』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摘牌”
红色旅游
某景区留念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