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心理综合征”,高考后心理调节别忽视
2021-12-02张子安
■张子安
高考后常见的心理问题
1.放纵型心理
很多考生,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多年来的艰苦奋斗,有的考生一睡好几天,还有更多考生则通宵打游戏、熬夜看球刷剧、日夜颠倒、暴饮暴食,这将严重摧残身心。等进入大学后,因暑假的过度放松,进而导致跟不上大学紧张的学习节奏。
2.焦虑型心理
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
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
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上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3.抑郁型心理
表现为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
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
4.迷茫型心理
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突然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
考生往往美美地睡几天,把长期缺失的睡眠补一下。但过了几天,却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空的,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将这种心理带到了大学。
考生需要怎么做?
1.规律作息,劳逸结合
考后考生们需放慢脚步,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劳逸结合,让身心逐步得到放松和修复。
2接纳结果,调整心态
对于考试结果,考生们内心需设立一个合情合理的目标,只要把自己平时成绩发挥出来,就是很好的结果。毕竟考试还有一些随机因素,比如考题是不是自己熟悉的、擅长的。
高考是人生中关键的一个坎,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今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诚实勤奋,都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方天地,赢得幸福美满的生活。人生不是一个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考上理想大学并不意味着人生从此一马平川,没有考上大学也不意味着人生从此无路可走。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也做好最坏的打算,当结果来临时都能面对,调整心态,开启新的生活。
3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专业
胡适先生曾建议,年轻人选择专业时的个人标准是“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即我的兴趣在什么地方,我能做什么?他说:“希望青年朋友们在选择专业上,不要问爸爸要你学什么,妈妈要你学什么,爱人要你学什么,要问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去学,这个标准很重要。”
人生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如果你现在就清楚自己要干什么,那真是非常幸运。但大部分十七、八岁的青年人可能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前途和职业,填报志愿之前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多看、多听、多了解。比如和从事各个专业的学长或亲戚朋友谈一谈,看一看感兴趣专业的人物传记,听一听这个领域最好的教授的讲座。
通过各种途径,你会了解到在这个领域干得最好的人“乘风破浪”的体验是什么,这是你向往的吗?是你的心之所在吗?如果是,请保留这份初心,根据内心的声音去选择专业,如果真的热爱,哪怕以后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
4丰富生活,培养兴趣爱好
高考结束迎来了一个长假,可以去做之前想做但还没来得及做的事情,捡起因为备战高考而牺牲的小兴趣、小爱好。如果你还没有兴趣爱好,那么这更是一段不错的寻找和探索的过程。一个人除了学习、工作之外,要多发展一点专门职业以外的兴趣,可以通过社交、娱乐、体育和各种文化活动体验生活的乐趣。
家长需要怎么做?
1.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积极疏导
作为考生最为密切的陪伴者,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关注孩子的状态。孩子考出了理想的成绩,固然应该高兴、放松,但也需要善意的提醒和督促,积极引导他们为未来的大学生活做好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孩子考得不理想,甚至于落榜,家长不要过度指责,甚至埋怨或冷淡,更应积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失败。
2.尊重孩子的选择
高考结束后,选择学校和专业是考生和家长都非常重视的事情,家长不要“大包大揽”,也不要当“甩手掌柜”。如果孩子很明确自己的专业,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毕竟未来的路还得靠孩子自己走;如果孩子还不知道如何选择,则要和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多创造机会让孩子接触各个专业,帮助他们逐渐找到感兴趣的、擅长的领域;如果孩子考得不理想,在充分考虑之后选择复读再战,或就业都值得尊重。
孩子高考后,已经逐渐成年了,有了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需求,同时他们的社会经验又不够丰富,父母要在尊重基础上适当地引导。
3.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孩子在高考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比如情绪低落、烦躁、食欲减退、失眠等,一般情况下两周左右能逐渐缓解。如果孩子上述不适持续长时间存在,症状进行性加重,同时出现一些抑郁、疲劳、话少、轻生想法等表现,家长需提高警惕,及时寻求专业的精神心理人员帮助。
高考之于人生,只是漫长岁月里众多考验中的一个,顺与不顺,最需要的是用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胜不骄,败不馁,用心经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