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历案”发展历程
2021-12-02方东升章忠春
方东升 章忠春
(南京市第十四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一、应运而生:“学历案”的开端
(一)源于紧跟时代的要求
近年来,“改革”成为高中教育中最热的词汇。首先是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和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一个目标——立德树人,确定了两项功能——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建构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江苏省新高考方案的问世,高考改革让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改有了落脚点。新高考方案取消了《考试说明》,也是在传递一个信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评只有一个依据,那就是新课程标准,需要研究、落实的就是立德树人、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吃透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改革已经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的组织实施和学生的学习评价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实践者来说,紧跟时代发展、积极实践探索、用改革迎接改革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二)源于不断发展的需求
曾经以“导学案”为抓手和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历程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但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导学案”无论是理念还是操作模式都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高考方案都需要新的载体。
(三)源于与生俱来的优势
“学历案”的概念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他认为“学历案”是集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资源建议、学习评价、目标检测(含分层要求)、学后反思于一体的载体;是每一节课课前或单元学习前,教师能在班级教学背景下,围绕一个具体的学习单位(主题、单元、课文),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方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是教师设计的、规范或有指导性的供学生学习使用的文本,是学生通向目标达成的“脚手架”;是一种学校课程计划、学习的认知地图、可重复使用的学习档案;是师生互动的载体;也是学业质量监测的依据。
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对“学历案”基本特征、开发逻辑及价值追求的研究发现,“学历案”就是为新课程标准而生的,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首先,“学历案”响应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于学生立场,即“学为中心”;其次,“学历案”要求教师要基于新课程标准,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能用正确的方式叙写学习目标,且学习目标均指向具体核心素养的培养;再次,在目标的统领下进行逆向设计——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行为、资源整合与开发、学习评价等,让所有的环节都精准指向学习目标,让学习评价检测每一个目标,实现了当下所倡导的学教评一致性的追求;最后,“学历案”分层的评价任务设置指向了不同发展要求需要达到的不同的学业质量标准。
二、与时俱进:“学历案”的发展
(一)基于学生立场关注学习体验
“学历案”要求教师基于学生立场,从学生的视角,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喜欢的学习方式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进行教与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等。
基于学生立场表现在“学历案”的结构上。以往“导学案”的结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维度,突出的是教师主体。而“学历案”的结构则包含学习目标(学习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习资源建议、学习活动(包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评价(包括指向具体目标的学习活动、检测具体目标的学习活动)、学习反思(收获、困惑、建议)等环节,结构设计上的改变意味着学生立场的落实。
基于学生立场还表现为从只关注学习结果向关注学习过程转变。过去单一关注学生“是否学会”,现在,不仅关注学生“是否学会”这一结果,还关注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因为以“学历案”为载体的课堂学习落实了“学为中心”,指向目标和检测目标的学习评价强化了教与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以知识为载体、活动为抓手的学习过程则更加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核心素养的落实。
基于学生立场更表现为从关注学习过程向关注学习体验升华。教与学活动的对象与主体是有情感的学生,关注学习体验有利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了学习体验才能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内驱力的激发将比任何载体更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
(二)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
“学历案”的目标叙写方式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目标叙写的前提是教师与课程标准进行对话,要求教师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了解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之后进行课程标准分解并规范叙写学习目标。目标叙写按以下六个步骤展开:第一步,先找出内容标准中的关键词;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目标叙写的每一步都是以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培养与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的。
“学历案”的评价任务设计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学历案”的评价任务包含以下四类:一是课堂活动、主题、例题指向具体目标,助力目标达成的过程性评价任务;二是课堂活动、习题、反馈等检测具体目标,评价学生掌握程度的检测性评价任务;三是课后分类设计、分层要求的指向具体目标的反馈性评价任务;四是课后对“学历案”本身、对学习过程、学习体验等进行评价的反思性评价任务。所有评价任务均基于学生立场,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发展。
(三)基于“学为中心”强化教师主导
“学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主导地位的削弱,相反教师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无论是课程标准的解读、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学业评价任务设计等都建立在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精准理解的前提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教师专业的主导,“学为中心”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行稳致远:“学历案”的推进
改革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影响巨大,积极稳健是基本原则。学校需要成立专项小组,加强课改的有效引领,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采取培训动员、试点探索、反思调整、总结推广等方式稳健推进。
(一)培训动员:让教师成为改革的推动者
改革最大的阻力往往是人的观念问题,改变了观念意味着改革成功了一半。观念更新应作为“学历案”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课改动员和理论培训,如“自主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学习模式,让教师逐渐认识到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从而自觉地推动改革探索。
(二)试点探索:让改革历程更加积极稳健
试点探索阶段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立场转变,如何从教师立场转变到学生立场;二是“学历案”各要素的撰写技术要领,重点解决如何解读课程标准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目标叙写;三是“学历案”的设计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贯彻“学—教—评”的一致性。教师可在目标驱动下选定班级进行试点探索。
(三)反思调整:让改革实现自主生长
阶段性试点探索,需要教育者不时停下脚步审视是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什么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每一阶段试点结束,需要对试点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并对后一阶段试点的方向、任务、目标进行研讨。每一阶段的试点结束,意味着新的反思调整的开始,也意味着新的试点的推进。基于探索实践的反思调整让“学历案”改革具有自主生长的生命力。
(四)总结推广:让改革成果落地生根
试点探索与反思调整构成一个闭合循环,经过多次循环之后,总结经验并推广,形成“学历案”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总结出“学历案”的基本格式和上课模式,并不断优化完善,形成一批有价值和可借鉴的课改成果,实现课堂教学成效快速提升。
四、精准靶向:“学历案”的实践
(一)规范指向“精准”的教学行为
“精准教学”,是基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主张学习即操作条件作用,以流畅度(Flu⁃ency)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发展的指标。精准教学的实现需要实现三个“改变”——立场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精准教学的实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精准定位(精准地把握准确的学情)、精准定向(基于课程标准、学情来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精准设计(包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精准实施(在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中找到最佳结合点)、精准评价(课堂实时评价、课后自主评价及分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助力实现学教评一致性)、精准反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实施精准矫正补偿)。
(二)确立“学历案”内涵的校本体系
“学历案”内涵体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准确的目标定位:目标是一切教学行为的统领。“学历案”的目标必须基于课程标准,要基于学生立场(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状况)、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知识特点、基于教师个性特征,指向精准教学,瞄准核心素养发展,引领备课、设计、实施等一切教学行为。
完整的文本结构:对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可以开发出不同的“学历案”,但所有的“学历案”应该包含“学习主题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资源建议、课前学习、课中学习)、目标检测(含分层要求)、学后反思”等要素。
正确的编制逻辑:“学历案”的开发以目标为统领开展逆向设计,在吃透课程标准、学科教学要求、学生学情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学历案”的学习目标,目标需要满足规范(行为动词)、清晰、立场明确、可达成、可评价等特点,在目标的统领下设计评价任务、课堂活动、评价检测等,实现学教评一致性的追求。
高效的编制程序:学校层面的编制次序由个人进行备课、备课组研讨改进完善、个人个性化二次备课三个环节组成。个人编制程序为:吃透课程标准、撰写学习目标(基于学生立场指向核心素养)、设置资源建议、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评价任务。
精准的评价任务:无论是评价学生目标达成情况,还是“学历案”本身质量的评价,都需要借助“学历案”将评价结果实时地反馈回来。指向目标的评价任务让评价更加精准有效,分层的评价设置让因材施教得到具体落实,课后的学后反思让学习得到拓展延伸。
(三)形成成熟的教学实施模型
基于“导学案”教学模型提出了以“学历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型,建立了“三环四步进阶式学习”模型。
“三环”是从宏观层面将一节课的学习按时序分成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后精准反馈三部分。课前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凭借“学历案”精准设置问题、开展自主学习,能够学会知识、提出问题。教师凭借学生的预习反馈进一步明确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设计教学活动。课堂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凭借“学历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做中学(动手实践、讨论、探究)、说中学(交流展示)、悟中学(独立思考)和教中学(教授他人)等环节,学会知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课后精准反馈要求学生在学历案评价任务的引领下,完成分层设置的目标检测,自主评估掌握程度,根据自主评价选择巩固学习、拓展学习中任意一项或两项进行评价。
具体到课堂合作学习环节则采取进阶式学习模式,将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可观察、可测量的阶梯式教学目标,设计目标的阶与阶之间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螺旋上升,每一阶段都需要具有可达成性和适度的挑战性。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分成四步完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实施、评价反馈。评价反馈作为一阶段学习的评价,同时作为是否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依据。
五、探无止境:“学历案”的评价
“学历案”能够较好地解决学校的四个需要:学生成绩提升需要新的突破点,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新的兴奋点,新课程标准落实需要新的落脚点,学校进一步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前面三点为第四点需要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教师、学生和学校都是“学历案”研究的受益者,教师的教学更加清晰精准,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学校因教师、学生的成长而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比如,结构完整的“学历案”大量的前置文字表述对学生的学习是否真的有帮助和促进作用值得商榷,“学历案”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情况,教师版和学生版的“学历案”如何在不增加教师额外负担的情况下高效呈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