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中的作用
2021-12-02张冰瑶
张冰瑶 罗 彪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7)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用性村庄规划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方式,成为村庄建设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村庄规划的过程中,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与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建设提升时与当地自然生态景观相融合,如何体现乡村地域性特征,使乡村具有自己的特点,体现自己的价值,能够充分地体现景观设计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的作用,成为乡村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1 整治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1.1 整治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途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目前,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从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改革、乡村绿化行动、乡村水环境治理、乡村建设几个方面出发,最终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立足于长远角度考虑,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对农村居民、环境与经济利益带来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环境规划层面也可以带来长远生态利益,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必要途径。
1.2 整治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增强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现阶段,传统农村人居环境已经无法稳定地保证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尤其是一些山区以及偏远地区的农村乡镇,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者恶劣天气,村民生活会受到严重的影响[1]。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对其所居住的环境要求也日益提高,部分农村居民为提升生活的舒适性、便利性,会舍弃农村自家宅基地,进城购买商品房。因此,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改造是村民所期望的,当村庄变得更加美丽,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村庄的自然生态优势又会突显出来,村民会更加愿意回到村庄居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行动,可以满足农民对村庄亮化、美化绿化、卫生厕所、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让农民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公共资源,缩小城乡差距,打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增强村民生活幸福感。
1.3 整治与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要兴旺。”产业发展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想村庄产业进行大规模的发展壮大,前提是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优美的环境可以带来更多的产业发展商机。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推动乡村特色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建设美丽家园的成就感,进而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
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对景观设计的要求
2.1 生态性
景观设计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中首先应当遵循的是生态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设计改造中选择运用的材料需要具有生态性,在环境改造中要因地制宜,尊重本土景观特色,运用当地特有的材料,例如废旧瓦片、碾盘、红砖等构造景观小品,促进材料的循环利用;二是植物的选择要具有乡土性,在绿化种植时,在依托村庄原生植物的基础上,增加乡土植物,使其与原生植物进行融合,保障村庄的生态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2],防止外来生物的侵犯。总体来说,不能出现破坏村庄原有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现象,要抵制任何带有不可逆性质的过度开发活动,要促进村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功能性
村庄建设中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村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生产空间。景观的功能性主要是以为村民创造优美的乡村环境和给村民提供生产生活、活动场所为出发点,根据村民的精神需求,重视村民的参与性,创建符合村民生活的理想场所。在设计改造时,对于生活空间,注重居住、休闲、交通等方面的改造。在居住方面,厕所、排水设施的提升是重中之重,其次是宅前屋后的绿化,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造,突出地域特色;在休闲游憩方面,增加村庄的广场面积,在村庄内设置口袋公园,增加村民的休闲游憩场地,供村民进行活动;在交通设施方面,改善村内道路,加宽车行道,对土路进行铺设,道路两侧增加路灯,使村民出行更加便利。对于生产空间,首先要对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其次对景观绿化进行改造,优化村庄环境,吸引更多的商业机会。对于村庄的建设,满足功能性是最基本的,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满足文化性、美观性的需求。
2.3 文化性
在村庄人居环境改造中,村庄的文化性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体来说,文化能够呈现出整个村庄的地理特征,是村庄整个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表面现象的复合体。文化是村庄独有的特色产物,突出其特点的同时也展现着村庄独一无二的魅力,体现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村庄建设中,村庄的文化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尊重当地精神文化以及风俗习惯,应当对当地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等进行研究与保护,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地域文化价值,突出文化色彩。例如对村庄中的古建筑进行保护与修复,对村庄独有的非物质文化进行元素提取,进而进行设计运用,将文化体现在村庄的每个角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每个村庄的与众不同。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中注入文化元素,一方面是实现村庄长远发展的根本,另一方面也会让其更具活力,尤其是能让村庄规划更加先进和完善[3]。其次,乡村对于城镇来讲,它具有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对于纯自然景观而言,乡村景观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工雕琢。但对于城镇景观而言,乡村的人工痕迹较少,更突出其自然生态的特性。乡村景观处在城市景观和纯自然景观之间,它是有自己生产生活方式的田园风光。这种田园风光成为乡村独有的文化特色,所以在改造提升时要展示出乡村的田园文化。
2.4 美观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功能就是创造出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美观性自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自然美、环境和谐美以及生物关系平衡美是村庄环境景观设计的出发点,运用美学基础理论作为指导,充分挖掘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不同点,挖掘乡村的美学特征,把不可使用的林地、沼泽地、丘陵地、山地、基本农田等都进行利用,并且提升其美观性,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起到指导性作用。
3 景观设计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中的运用
3.1 乡村入口设计
在现阶段的村庄建设中,往往忽略了入口的设计。村庄入口景观设计对整个乡村整体形象塑造起到了门户标识作用,是村庄整体定位对外展示的“名片”,是连接村庄内部与外部的重要节点,也是村庄景观改造序列的首要部分。乡村入口景观设计应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以及历史典故,深度挖掘村庄的文化底蕴和元素符号,同时结合特色景观绿化,展现其独特的村容村貌。在对具体的村庄人居环境进行改造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根据村庄的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要增加村庄入口标识,对于有入口标识的村庄可进行进一步的改造提升,对于没有入口标识的村庄或不可利用的区域进行创新设计。其次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可结合现状融入当地文化背景,设计标志性的入口景观,例如利用景墙、雕塑、绿雕、牌坊、景观石、文化墙等形式,加大绿化面积,丰富植物层次,增加景观空间感。具有标志性的入口景观可提升村庄的艺术性,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风貌,同时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能够让人直观地辨别出乡村的入口,在空间上能够进行明确的分割与界定,能够引导游人更加便捷地进入村庄。
3.2 乡村道路设计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主要以乡土树种种植设计为主,绿化设计要与村内现存资源相结合,赋予现有传统资源新的活力。关于道路绿化设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主干道路两侧的行道树种植,在进行设计时选择乡土树种,运用现有乔木树种,进行沿线框架绿线种植;同时可增加灌木树种丰富层次,但在设计中不宜过密,保留视觉通透性与空间连续性,可在地面大面积种植草花,形成多层次搭配。二是道路交叉口拐角处,可增加点景强化设计,使用乔灌木植物进行组团设计,搭配种植造型乔木、开花灌木、多年生草花,背景树采用村庄现有树种。植物中间可进行置石设计或放置小型雕塑,形成与众不同的绿化空间,丰富沿线序列种植的单一性,又增强了交叉口的小区域空间美感。
3.3 村庄活动广场设计
在现阶段的村庄发展中,文化活动广场在村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村民对活动广场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活动广场是村民使用率最高的户外空间。活动广场的景观设计要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环境相协调。广场的设计首先要满足村民对活动空间的基本需求,不同功能空间的划分、不同类别主题的广场必须顺应村民的活动习惯及客观生活需求,其次要提取景观元素运用在广场设计中。村庄广场的设计要根据广场的不同职能增加演出台、文化宣传长廊、篮球场或健身娱乐器材等功能要素。广场内还要增加休憩座椅等供村民休息的公共设施,在体现功能性的同时体现文化性。实际村庄项目设计中,广场还是一个多功能转变空间,红白喜事、广场舞、村民大会学习、老年人冬季晒暖等活动均在广场空间得到体现。
3.4 村庄水系设计
村庄的水系设计主要分为河流、坑塘、水渠三种主要类型[4]。对于村庄内的河流,首先要在截污纳管的基础上,满足排水排放需求,将河流护堤进行加固;其次要对河流水质进行细致分析,对于污染的水质要进行生态净化处理,同时要涵养水源。设计时在满足水利要求的同时主要以自然式驳岸为主,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蒲苇等。在沿河岸线处梳理保留原有植物,以堤岸林荫树为基础,再增植深根性、稳定性强的乡土乔灌树种,如垂柳、刺槐等植物,地被可片植花草,如二月兰、狗尾草、青绿苔草等,营造自然式亲水景观。对于村内的水塘,可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不同的处理,为体现美化功能,可在水塘内栽植大面积水生植物,如营造荷花景观池。在进行改造与提升时要根据现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对于原生水域区域,在保护水体的基础上,还可增加垂钓台、亲水平台等满足人们参与性的设计空间,将水资源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
3.5 村庄宅前屋后设计
村庄的宅前屋后改造必须以尊重村民意愿为前提,发挥村民能动性,根据现状的实际情况,听取每户村民的意见进行改造与提升。首先要具有遮阴降温、降噪减尘、绿化美化的功能,其次要遵守当地风俗习惯。农居围墙可增加藤本植物,可使用爬山虎、蔷薇、葡萄、凌霄等进行立体绿化,增加美化元素,提升居住环境。增加砖瓦景观矮墙,如村庄内部有竹林,也可使用竹子设计篱笆围墙,形式丰富多样且整体视觉整洁统一。
3.6 村庄景观小品设计
在设计村庄内的景观小品时,一定要杜绝城市化、市政化的痕迹,应当对本村庄的乡土文化元素、景观要素进行提取、重塑、吸收与运用,设计能够体现其自然符号、地域符号、文化符号、美学符号的景观小品。根据整个村落的整体风貌、空间格局以及建筑特征,使村庄景观小品与村落自然景观之间进行有机融合。村庄小品的设计可与景观节点统筹考虑,也可使用当地的乡土材质、乡土工艺、乡土特产等符号形式进行深化组合,强化地域景观厚度,避免形式雷同复制。
3.7 村庄亮化设计
村庄的景观亮化设计应该注重乡土情感、乡土肌理、乡土传承、乡土记忆、乡土风貌和乡土人居的体现,亮化设计注重乡土文化的展示,能够让乡村夜景亮化营造出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景观亮化设计应根据每个村庄的不同特点,设计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夜景照明,避免同质化问题的出现。
村庄亮化设计灯具考虑到生态性的要求,可采用太阳能路灯,无须复杂昂贵的管线铺设,可任意调整灯具的布局,安全节能无污染,性能稳定可靠,节省电费。村庄主干道可采用单臂高杆灯,统一造型;次干道道路根据不同村庄的特点设计不同的造型,增加灯具的独特性,展现村庄的独特魅力。
4 结语
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乡村振兴,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作为村庄规划的重要部分,关系到村民最实际的生产生活,运用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景观设计与原有的农村景观相互融合,与农村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当地地域文化特色,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需求以及村民的精神需求,最终实现景观设计对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的价值与作用,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农村居民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