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德宏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12-02梁建平李丽鋆李文柱

热带农业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蚕桑蚕德宏州

梁建平,李丽鋆,兰 丹,李文柱,匡 钰

(1.德宏州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云南芒市678400;2.芒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云南芒市678400;3.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瑞丽678600)

德宏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利于桑树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常年可饲养优质多丝量蚕品种,产茧量高,品质好。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德宏蚕桑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德宏州蚕桑产业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集中连片上水平、依托龙头带农户、创新模式求突破、精深加工促提升、市场开拓增效益”的指导思想,通过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 德宏州蚕桑产业发展历程

德宏州蚕桑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是蚕桑产业的起步阶段。以梁河县平山乡、大厂乡和小厂乡等山区乡镇为主要发展区,全州种植规模最高时多达400 hm2。第二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10年前后,是蚕桑产业发展的下滑阶段。由于没有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带动,加之市场价格波动大、桑园种植管理粗放、养蚕技术不成熟,蚕桑产业面积逐步萎缩、衰败,到2002年全州桑园面积仅剩梁河县10 hm2多。第三阶段为2013年以来至今,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快速阶段。2013年陇川县引进德宏正信实业公司在章凤镇工业园区投资1.7亿元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创新发展模式,采取小蚕共育的方式发展,大大降低了农户的养殖风险,使全州蚕桑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8年德宏州人民政府出台《德宏州蚕桑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3年)》,明确到2023年,全州桑园种植面积达到1.33万hm2,境外由企业为主发展6666.67 hm2以上;2023年以后,努力实现蚕桑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0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5亿元、缫丝产值14.5亿元、织造产值18亿元、印染产值17亿元、缥练产值16亿元、服装制造产值25亿元[1],把蚕桑产业正式列为德宏州重点新兴产业来打造,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2 德宏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2.1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截至2019年,德宏全州共有桑园面积6333.3 hm2,其中:投产桑园 4000 hm2(高产桑园126.67 hm2,中 产 桑 园 1066.67 hm2,低 产 桑 园2800 hm2),新植桑园 2266.67 hm2,未养蚕桑园66.67 hm2。涉及全州5个县市41个乡镇195个村委会,1.66万户农户种桑养蚕,桑园面积达到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千亩以上的村30个。共有小蚕共育基地27个(其中投入使用19个,在建8个),收烘站4个,蚕房3.4万间8.4万m2。共计发放蚕种29587张,鲜茧总产量达1143.34 t,缫丝产量320 t,工农业总产值达17360.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360.9万元,工业产值13000万元。陇川县被云南省评定为蚕桑产业“一县一业”特色县。

2.2 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当前德宏州已聚集了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宏国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德宏茂盛茧丝有限公司、云南绸库丝绸有限公司、云南凯喜雅丝纺实业有限公司等5家专业的农业公司和丝绸加工企业。德宏国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德宏茂盛茧丝有限公司、以种桑养蚕为主;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种桑养蚕、缫丝加工为主;云南绸库丝绸有限公司以绢纺和丝织、化纤织造、棉纺纱、床上用品、服装、服饰制品、围巾、丝绸面料、箱包的生产加工为主;云南凯喜雅丝纺实业有限公司以种桑养蚕、缫丝、捻线、织造、炼染印、砂洗、服装服饰等纺织品及配套产业为主。从蚕桑种植到加工、织造、外贸等全产业链布局基本完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2.3 产业科技含量逐步提升

围绕蚕桑产业的发展,德宏州组织企业实施“滇缅山区优质高效蚕桑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陇川县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亚热带工厂化桑蚕小蚕共育技术集成研究”等多个国家、省、州科技计划项目,获得财政科技经费支持253.42万元,小蚕标准化共育、大蚕省力化大棚饲育等先进实用技术得到示范推广。龙头企业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南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建立了夏庆友专家工作站,在蚕桑新品种选育、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产业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有效地破解了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云南省民营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进入省级“星创天地”培育建设,产业科技含量逐步提升。

3 德宏州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德宏州桑园面积绝大多数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桑园建设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山地种植不打台地,满天星种植;有些地块的选择不合理,桑园建在低洼地、冷浸地。桑园排灌系统缺乏合理安排,桑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配套,有的桑园进出只有毛路,通不了农用机械和运输车辆,桑叶的采收运输全靠人工搬运。蚕房建设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面积总体不足,导致标准蚕房数量较少、蚕棚建设面积偏小,造成多种少养或种而不养现象,影响了蚕的产量和质量,产业整体效益不明显。

3.2 技术支撑能力弱

全州尚未建立蚕桑产业研发机构,产业的技术支撑主要靠企业,产业技术支撑能力弱。桑园的管理技术跟不上,全州投产的4000 hm2桑园中,低产桑园2800 hm2,占投产桑园的70%。盈江县、陇川县和瑞丽市均出现了疑似噻虫嗪和毒死蜱的农残中毒现象,带毒桑叶主要采自种植过甘蔗、水稻和马铃薯等作物的投产桑园(农残中毒),或自身及周边其他作物管理用药被污染的投产桑园(农药中毒),中毒轻微的每张蚕种产薄皮鲜茧20 kg左右,中毒严重的全部绝收,农户收入无法保障,成为当前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3.3 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虽然德宏州各县市成立了蚕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但蚕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蚕桑技术推广人员高学历、高职称人数比例较低。全州3家蚕桑种植企业均未能达到每33.3 hm2配备一名技术员的要求,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养殖技术普及率不高,大多数的蚕农接触和掌握不到高效的种桑养蚕适用新技术,全凭借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技术相对落后。

3.4 组织化程度低

德宏州蚕桑产业现有的发展模式为“龙头企业+小蚕共育+农户”,即龙头企业按照333.33 hm2桑园配套建立一个小蚕共育基地,1-3龄的小蚕由龙头企业进行统一养殖,4-5龄发放到农户手中养殖,每批蚕农户只需养殖15 d左右,将桑蚕产业链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环节交由企业承担,实现了小蚕工厂化生产,农户连续化养殖,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产茧效率。但是,由于缺乏合理规划,桑蚕产业分布散,以芒市为例,芒市400 hm2的桑园分布在11个乡镇,有4个乡镇的桑园面积只有3.3 hm2,“龙头企业+小蚕共育+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推广难度大,组织化程度低。

3.5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蚕桑产业除传统产品外,还有大量的副产物。目前,德宏州蚕桑生产仅仅是利用桑叶养蚕,获取蚕茧、生丝等产品,在综合资源开发上仅有少量利用桑枝制作成黑木耳和香菇的菌包在桑园内进行套种,利用桑叶制作出桑叶茶,尚有97%的桑椹、桑枝、蚕蛾、蚕蛹、蚕沙、废茧丝等副产物没有被充分利用,产业还未形成一个闭环,蚕桑资源总体利用率低[2]。

4 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要大力整合相关行业部门资源,把蚕桑工作同相关行业部门工作融合贯通,以单独立项、捆绑发展或联合推进等多渠道、多方式增加蚕桑产业投入。财政部门及时兑付蚕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结合桑蚕产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金融扶持效果,加大信贷资金向蚕桑产业倾斜,推动德宏桑蚕产业的迅速发展。农业部门负责蚕桑原料基地建设及实用技术推广,重点扶持标准化桑园建设、优良桑树种苗补贴、标准化蚕房建设、桑蚕产业技术培训等,提高桑蚕企业及桑蚕产业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推动桑蚕产业的发展。工业、信息和科技部门加大对蚕桑产业重点企业的支持,桑蚕产业配套技术攻关,将桑蚕良种选育、桑蚕种养技术、良种繁育技术、桑蚕病虫害防控以及桑蚕综合利用等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列入重点支持领域,提高桑蚕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4.2 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产业发展到哪儿,基础设施完善到哪儿”的思路,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桑园,逐步调整桑园种植区域,淘汰零散种植、容易发生农药中毒的桑园。实施桑园的水、电、路配套建设,在桑园集中连片区加快水源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灌排渠系统建设,确保桑园每公顷桑叶产量达到24000 kg、产鲜茧1650 kg以上。改造山区桑园道路,改变桑园进出运输毛路的状况,利于实现桑园机械化操作。开展中低产桑园改造工程,通过老树复壮更新、桑园改造嫁接、修灌渠等措施和手段,使现有的中低产桑园提质增效,达到高产桑园的水平。改善生产基地配套条件,在桑园集中连片区达到每0.2 hm2桑园配置消毒池一个,购置消毒机一台;每667m2桑园配套建设一个10 m2的大蚕房,每2 hm2桑园配套建设一个80~100 m2的小蚕共育室。

4.3 强化产业科技支撑

德宏州蚕桑产业发展看企业,核心在企业,支撑靠科技。要鼓励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开展科技合作,开展特色蚕桑品种选育与研究,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筛选出适宜本地优质、高产、高抗的蚕品种,强化良种良法和茧丝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重点解决德宏桑蚕业发展亟待解决的良种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和方格蔟上蔟、省力化养蚕和桑园间套种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新型蚕药和切桑机、伐条机等养蚕机具的研发或推广。建立“优质丰产桑园建设、病虫害统防统治、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上蔟蔟具优良化”等地方标准,提升蚕桑生产的技术水平。

4.4 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建立“政府+企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高效桑蚕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聘请专家组织和开展桑蚕技术培训班,对桑蚕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理论和使用技术培训,培训技术带头人,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蚕桑技术水平。组织科技示范户、重点养蚕户到先进的蚕桑发展地区考察学习吸收成功的经验,利用蚕桑合作社组织协调作用,在生产季节组织合作社成员对生产上发现的新问题进行交流研讨,相互学习。组织种桑养蚕技术过得硬的科技示范户现场教学,为蚕农免费提供学习场所和实用技术,利用示范户带动蚕农,提高蚕农的自身素质,同时学以致用。龙头企业也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注重技术人才培养,在桑园管理、养蚕技术、信息等方面定期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3]。

4.5 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栽桑、养蚕各个环节的副产物,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4]。如:桑园内根据季节套养家禽或套种经济作物,利用桑叶制作饲料、桑椹制作桑椹酒、桑枝制作地板、蚕沙提取叶绿色和制作有机肥等,改变德宏州目前只生产原料的模式,使蚕桑产业由单一的初加工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实现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延伸产业链。同时,结合种植体验、生态住宿、农业休闲等元素,将蚕桑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为基层群众产业增值收益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小蚕桑蚕德宏州
百色市当前桑蚕养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关于科学桑蚕养殖技术带来的思考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可爱的小蚕
小蚕儿吐丝
浅析桑蚕生产产业的生态保护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