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探究
2021-12-02高天凤
高天凤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福建福州 350200)
农民增收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同时也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落脚点,对于全面实现我国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农民获得增收必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影响,因此,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于寻找农民增收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1 限制农业机械化发展及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
1.1 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农民购买力跟不上
从近些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可见,尽管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数量呈现出连年增长的趋势,但是小型拖拉机及农田排灌柴油机依旧存在着相对较大的数量,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作物耕种收效率,阻碍了土地深耕的进行,使地区农业规模化发展受到较大的阻力。加上很多地区现阶段依旧采用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责任制,每个农户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少,且分布比较分散,大型农用机械价格较高,一般农户难以支付得起,现有的农业机具闲置时间相对较长,与投入产出的经济规律不相符合,如多个家庭进行大型农用机械的联合购买,则又难以满足农时集中耕地、播种、收获的作业时间要求。
另外,我国整体在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相关的农用机械设备研发推广上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的要求[1]。
1.2 政府对农机补贴能力有限,高性能农机具推广受阻
尽管很多地区对农民农机购买的资金补贴力度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农业机械在本地的普及水平也相对较高,但是受补贴资金限制,并不是所有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都比较好。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较高,比如河北沧州盐山县,根据沧州农业农村局官方数据,2018年盐山县农作物耕地、播种及收获综合化的机械化率高达99%,其中,机耕率、机播率与机收率分别达到了99.6%、99.5%、98.4%,明显高于沧州其他县域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其他一些县域,依旧存在着农时大型机械机具应用紧张的现状。整体来讲,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高性能农机资金投放上有待进一步提升,推广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操作技能与维护水平不高,农业机械性能难以充分发挥
农业机械设备性能的最大效发挥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操作与维护保养,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高素质技能型新型农民的培养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熟练掌握大型机械操作技术及维修保养的农民数量少之又少。因此,进一步强化农民在农业科学技术与农业机械装备相关知识方面的培养培训,加强对其机械装备操作技能及维护方面技术的培训,以充分发挥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的效能,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提高农民经济收入[2]。
1.4 劳动力无法充分转化,限制了农民增收速度
随着我国经济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也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大部分农民从传统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现在,很多农民仅仅在农忙时节进行劳动,他们整年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比较闲暇的,从而出现了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的现象。但是由于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不足,农民对外界信息获取的不及时,依靠熟人介绍或者本村务工人员带领这种方式进行外出打工,农村农民的就业渠道显得十分狭窄,进而降低了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速度。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使得农村家庭不愿意花钱购买成本较高的机械进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另外,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民在知识储备及学历方面普遍存在较多不足,甚至很多地区的农民中依旧存在许多文盲,乡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除了日常可以进行传统的农业劳作外,几乎没有一技之长。在农业机械化及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很多农民由于知识及技能的匮乏,处于失业或者半失业赋闲在家的状态,农村富余的劳动力难以获得充分的利用,难以转化为新的农民收入增长点,限制了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速度。
2 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对策
2.1 完善农业体制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缺乏优质资源,尚且没有相对比较知名的农业机械品牌,致使一些关键性大型农业机械供给存在困难。我国在世界上已经是一个农业机械类制造大国,但是现阶段,缺乏像约翰迪尔、久保田等比较高端的农业机械品牌,占据主流的则是一些规模较小、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价格便宜、能用但是却很容易出现问题的低端化农业机械设备,大部分高端化农业机械或者关键的农机零件依旧需要从国外进口,难以满足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对我国农业机制体制进行进一步完善是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创建农业机械研发、制造鼓励机制,鼓励省内一些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在农业机械方面进行研发制作,建立属于我国自己的农业机械知名品牌,制造中高端农业机械产品,保障各地区农机供应,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质量。
2.2 加快农机供给侧结构调整
政府农业相关补贴政策在农业机械化发展及农民增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实施应以推动地区农业机械化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标准,最终体现在有效实现农业增产及农民增收的效果方面。尽管很多地区在农机购买补贴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明确规定了相关的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及补贴的范围,对于当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做出显著贡献,但是该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补贴申请环节比较复杂、效率相对较低,地方农业机械生产厂家及农机流通过程中的商家钻政策的空子,变相提高了农民购机的成本,导致补贴并未真正完全落实到农民身上,农民的利益遭到损害。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细化政策,明确补贴对象,设置专门的岗位,办理农机补贴申请相关事项,提高办事效率,保障补贴金可以真正落实到农民身上,让真正购买农机的农民获益,监督农机流通各环节商家,保障农机售价的合理性,保障补贴金额的明确性;对农机购买补贴流程进行优化、简化调整,对以往复杂的申请审批流程进行简化,提高办事效率,保障补贴的及时性、合理性及精准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为购买农机而跑办的次数,使广大农民朋友们可以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实惠性;加强对农机购买补贴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利用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电话专线、群众监督等各类方式,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及落实的及时性、精准性;农机补贴以政策目标与绿色生态为导向,有效结合地区生产的需要及主导产业,对智能化、高效化及绿色化的机械推广给予鼓励。以比较完善的农机购买补贴政策提升符合本地特点的农机供应量,推动农机供给侧结构的调整,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提升农业机械化的供给能力。
2.3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转变农业机械发展方式
现阶段,我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适合平原地带的农机种类及数量都相对较多,而适合山区、丘陵地带的大型高性能农机十分匮乏;大田作物耕地、播种、收获等机械设备比较充足,特色化、设施化农业相关机械比较匮乏。对此,农机研发设计部门应加大缺乏的农机研发力度,对农业机械化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及区域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研发设计制造适应新时期新特色的农业机械设备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当务之急。科技创新是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基础,当下应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农机企业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推动作用,积极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农机制造技术,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的结合,进一步加快我国农机数据化、智能化发展,积极研究开发适合本地特色农业特点的农机产品,以符合不同地区的多样性农机机械为创新点,对农机发展模式进行转变,最大限度地缩小各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差距,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率。
2.4 开启农机技能培育通道,提高农业机械服务水平
随着行业的转型升级,农业产业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在面对当前新要求下,农民素质的提升对于农业机械化的适应有着重要作用。第一,加强对农民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相关培训体系及机构,并且利用政府和财政的政策和资金进行扶持,进而完善相关培训措施;第二,相关农业院校需要提高相关专业的招生比例,储备农业机械相关的人才,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其文化、技术与经营水平,最终使其成为具有高素质的新时代农民;第三,提高农业机械相关机构的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为农民提供最精准的信息,促进农业服务的发展,提高农机使用率和作业率,进而提高农业的产出。
3 结束语
综上,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各地区将通过完善农业体制机制,加快农机供给侧结构调整,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转变农业机械发展方式,开启农机技能培育通道等推进传统农业生产改革升级,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增加农民收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