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绿色发展下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
2021-12-02胡珍珠洪利江
胡珍珠 洪利江
(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柯桥分局 浙江绍兴 312025)
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收获了很多新成果。但与此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导致农业的生产发展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1 绿色发展理念来源与内涵
在新发展形势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综合发展理念,也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方向。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的是“绿色”。在经济发展中,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不断推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有效实现环境与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在传统的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发展新思路,不断突破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与发展并存为原则,推动绿色发展,有效实现“以人为本”的初心[1]。
传统的发展理念把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通过经济发展来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这一发展思路在早期阶段的确促使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的目标。但是,在经济的繁荣发展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明显的是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发展不平衡,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在绿色发展理念中,人作为发展主体,必须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保持物质与价值的高度统一。
绿色发展的基本价值意义在于,把人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起点和终点,以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探寻科学合理的绿色发展方法与路径。在一些特殊的行业中,绿色发展也是一种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作为一种技术创新,充分展现了资源回收利用的优势,以遵循法律为起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重点在于实施与实践,通过不断地实践来促进人与环境之间更好地、和谐地发展,并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真正价值。
2 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的特性
2.1 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天然一致性
生态环境主要有三个属性,分别是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这三个属性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建“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系统。农业的生产离不开生态环境,且农业本身也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环境的三个属性基本都是依靠农业来展现。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对提升农业生产力有着积极影响,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三个属性统筹兼顾,共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构建较为全面的农业综合生态系统。
2.2 农业具有先天弱质性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都要落后于城市,尤其是农村的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来看,虽然现今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增加,但仍然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距较大。我国农业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且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农民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有限。同时,农民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处于劣势,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无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也缺乏一定的地位和发言权。因此,从生产角度来看,农民与企业作为生产的主体,两者之间却存在着本质区别,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两者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也必然存在着不同之处[2]。
2.3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双重外部性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农业生产问题,农业生产的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从而促使人类可以实现更美好生活的愿望。农业生产具备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一方面粮食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国家治理最重要的一个优先事项,所以农业生产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的重任;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出的污染物,多是分散的形式,需要较高的监管和治理成本。由此可见,在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中,环境和粮食安全两个影响因素会促使农业生态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3 绿色发展下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
3.1 牢固树立农村绿色发展理念
3.1.1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坚定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要通过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来实现。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力主要由劳动者和生产方式两部分组成。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人员,生产方式是指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的健康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质量有着直接联系,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决定着生产力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一层面来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如果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也必然会付出较大的代价。
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的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发展、改造自然,甚至想要成为自然的主人,没有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这一重大问题。如今,生态环境所暴露出的问题已经对人类的健康生活造成了威胁。因此,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应从保护生产力出发,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条件,并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统一起来,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和银山”[3-5]。
3.1.2 推动农村走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理念是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为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发展是国家资源保护的基本政策要求,也是建立节约资源环境和环境友好社会的要求,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
在践行农村绿色发展理念时,需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如今,农业品牌的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如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等。绿色农业通过严格控制杀虫剂、添加剂等农药的使用来大力生产安全、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因此,农村绿色发展无法单纯依靠农民家庭产生大规模的效应。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通过从分散生产到大规模运作、传统农民到专业农民、资源投资到科技投资的转变,将绿色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有效落实到位。在销售方面,新的农民合作组织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业”的新思想,形成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的生产方法,促进绿色生产发展。绿色农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和体现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价值观,真正实现“绿山和绿水”的农村发展目标[8-10]。
3.2 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农村环境治理新格局
3.2.1 发挥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定农村环境治理的长期计划,以及农村环境治理的规章制度,协调好各方的环境利益,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主动参与到环境治理工作之中,参与实施和监督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例如,当前很多城镇没有设立环境保护部门,也没有制定出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流程。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地剥夺农民的土地,颁布的相关政策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需要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完善保护环境的立法条款,利用法律的威严来监督环境的治理情况。为了解决农村环境治理的问题,政府必须坚持城乡融合的发展方向,加快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乡镇政府的环保绩效评估体系,并敦促领导干部重视农村环境保护[6-7]。
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我国农村地区为城市发展积极提供原材料和农产品等,而一些城市将自身的污染转移到农村,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为了保护农村环境,国家政府部门有必要开展政策创新,利用“生态补偿原则”来解决城乡之间的这种不公平现象,协调好城乡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关系,促进农村居民从传统到现代的生活方式转变。
3.2.2 强化企业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环保责任意识
就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而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过度利用自然资源,企业污染物的过度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城市产业更新的过程中,许多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迁移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企业必须为其行为买单,修复受污染的生态环境,并负责环保。同时,有必要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改善环境保护政策制度和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执法,鼓励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并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中,绿色发展是核心理念,面对农业生态环境所表现的各种问题,有必要从绿色发展视角来探寻农业生态环境新的治理路径。本文通过对绿色发展来源与内涵的分析,发现农业生态环境在发展中具备三个特性,分别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天然一致性、农业具有先天弱质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双重外部性。并基于农业生态环境在发展中所表现的特性,从绿色发展理念的角度,提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路径:首先需要牢固树立农村绿色发展理念,明确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原则,大力推动农村走绿色发展之路;其次,加强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农村环境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强化企业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环保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