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的探讨
2021-12-02把玉莲
把玉莲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华隆自然保护站 甘肃武威 733204)
新时期我国经济林业正面临来自不同国家的竞争,对林业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也因此显现了出来,对林业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此,必须采用合理的措施加强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解决过去管理中的不足,以保证林业和生态的协调,提升林业的发展水平。
1 我国林业造林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林业资源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林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国民经济的增长,对环境资源有了更高的要求,森林资源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林业资源更成了我国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改善生活条件,提升国民整体生活水平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比如林产品消费在我国国民消费中就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尤其是在室内装修、建筑、家居等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前景,所以林业必须做好生产管理工作,以满足消费者对林产品质量的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多变,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并且种类多样,拥有大量不同种类的林产品,能满足消费者在食用和装饰方面的需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更加开放,国内林业也受到外国的影响,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因此林业在保证自身特点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升产品丰富度,引进新树种和新技术,满足国民对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2 营林生产管理问题
2.1 管理方式落后
在全球化竞争的影响和作用下,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应该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管理创新实现产业创新,解决过去的发展问题,在加强产业开发的同时,也要实现生态环境建设,避免对林业资源过度开采而影响生态环境。但是,很多地区的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中都存在管理思路落后的问题,由于管理方式老套,导致其不能适应全新的林业生产方式,难以满足生态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协调,容易对林业产生制约,对林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部分管理人员由于思想落后,还存在战略眼光不足的问题,会阻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产品创新。
2.2 林业资源质量低下
如前文所述,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国民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林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营林生产水平不足,导致林业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对提升林业的竞争力十分不利。营林生产的质量问题,首先来自对质量把关不严格,比如缺少合适的管理制度、对生产过程缺少有效监督、技术应用标准不明确,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水平,也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其次,目前技术引进不足,没有针对市场需求引进树种,因此必须对生产进行结构性调整。最后,一些地区还存在私自开垦的情况,不仅严重浪费林业资源,还会因为缺少科学的管理进一步降低林业资源的整体质量。
2.3 林产品模式老套
长期以来,林业资源的发展模式都比较老套,并没有针对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开发,不仅降低了产业效益,还因为产业的整体收益不足,限制了林业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新产品的研发,导致林业产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出现这类问题,一方面可归咎于过往对产品开发的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也有理念落后、战略眼光不足等的原因。因此,还需要加强对林地技术的选择,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2.4 苗木的培育规范性不足
过去的造林工作中树种比较单一,导致林业资源发展不均衡,并且缺少对新品种的开发,所以目前对苗木培育的规范性也缺少重视,很难满足市场对优质林产品的需求。例如,多数苗木培育基地都是临时场所,工厂化的苗圃数量不足,育苗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比如目前育苗工作的成活率比较低,尤其在使用传统的大密度种植法后,出现了造林不合理的情况。很多技术人员并没有考虑苗木培育和当地地质条件、气候情况之间的关系,影响了林木的生长质量。
3 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3.1 加强制度建设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能够明确营林生产理念,制定营林生产管理要求和林业的建设方向,实现对营林生产管理的常态化建设。为了确保制度建设效果,首先应明确管理责任划分方法,为此需要针对营林生产过程中的情况,建立明确的营林生产责任体系。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工作内容、工作责任的划分工作,通过加强区域管理工作,保证管理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管辖范围,做好分内工作[3]。在出现林业生产事故时,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区域管理人员,并根据林地生产情况完成考级等工作,将考评结果和管理人员的薪金挂钩,提升人员在自身范围内的责任意识。
其次,针对当前全新的营林生产需求,创新管理制度。例如在管理过程中解决不科学、理念落后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严格根据林业的种植数量和范围做好划分工作,提升区域划分的科学性。同时,要解决过去单一运营模式导致的生产工作弊端,尤其要解决过去市场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并减少因为管理不足导致的营林生产工作整体效率低下的情况。此外,还应完善薪资、职位管理工作,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并加强管理理念、方法的学习,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
3.2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建设中,我国的相关部门也要加强优化和创新工作,利用全新的产业结构构成强化对园林生产体系建设。所以在开展营林生产之前,应加强市场调研工作,了解目前市场需求,引进经济树种、先进栽培技术,吸收相关树木的种植经验,提升整体生产水平。比如在选择种子时,必须严格根据择优播种的原则,为林地生产总体质量创造条件。开发过程中,应该综合考察当地的经济发展趋势,并且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充分利用生态功能导向开展林地建设。产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监督,尤其要予以珍贵树木加强保护工作,避免树种灭绝;林业生产管理者在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中,也要以长远眼光开展建设工作,杜绝造假,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开展。
3.3 创新管理模式
营林管理工作需要朝着精细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开展,用更高效的管理方法,推动林地产业管理结构的改良,保证林业产业建设的目的性和系统性。比如专门制定针对营林生产的管理细则,围绕林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要求建立管理制度,对于绿色、无公害的要求,应该建立条文化的管理制度,并制定对应的林业生态建设方案,从而在强化生态建设的同时,也满足林地对经济收益的要求,保证建设的全面性。在管理过程中,也要加强对人员的理念宣传,例如要宣传零污染、零排放的绿色环保理念,减少对农药的使用,保证林业管理工作的效率能够充分发挥。种苗过程中,管理者也要以择优的方式加强对育苗基地的建设工作,并根据市场需要和生态环境建设要求适当扩张育苗基地规模,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提升育苗工作水平。
3.4 强化生产过程中的监管
生产监管是保证管理效果、提升林地建设水平的要素之一,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监管方式的探索,确保监管工作能实现对营林生产的全覆盖,以及确保整体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这样不仅能发挥经济建设作用,也能推动林地加强生态保护,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4]。首先,在树苗和种子的选择工作上,管理者应该结合我国法律的要求,引进更多科学的栽种和育种方法,并且优化原来的管理结构,实现对产业监管的优化和调整。并加强对化肥、农药滥用的管理监督,加强生态技术推广,例如引进相关物种克制病虫害问题。
3.5 林木成活率管理
在引进全新管理制度、产品、物种之后,必然会出现管理方面的“阵痛”,容易发生林木成活率不足的问题。为此,需要结合当前情况和要求,做好对苗木培育的管理工作,为林木的质量创造保证,也能降低林木产品的成本,保证林业收益。在管理工作中,应围绕产品开展技术引进工作,及时对管理模式、技术应用方式进行调整,以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其次也要做好经验总结工作,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形成制度化的处理方法,为提升林木的成活率创造条件。在苗木的培育中,应该加强工厂化的培育工作,结合种植地区的气候情况、土壤特点进行苗木的针对性培育,提升苗木的总体培育水平。在规模化、产业化管理的条件下,应明确苗木生产的标准,并建立专门的技术团队,负责苗木育苗管理工作。
3.6 结合经济发展开展管理工作
为了实现营林生产管理经济效益,应该配合经济规律开展管理工作,通过构建完整的生产管理体系,保证在幼林抚育、成林抚育等不同环节强化管理工作,并围绕经济需求建立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例如可以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测,分析林地内各项监测数值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立即进行调整,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 新时期林业发展展望
新时期林业的发展,应该以技术为先导,更新管理理念,以满足新时代的全新要求。所以需要在林业资源开发过程中,不断引入工厂化的管理方式,解决过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开发全新的产品,满足市场更苛刻的需求。营林生产过程中,应不断了解全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认识到林业的经济性和生态性,完成经验总结工作,推动林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林业拥有极好的市场前景,但企业仍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在避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情况下,保证林业发展水平的长远提升。
5 结语
林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为推动林业的发展,应该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林产品的开发,提升林业资源的总体质量,满足国民对林业资源的需求。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对新技术的引进、管理方法理念的创新,摆脱陈旧管理方式的束缚,推动管理工作的产业化、集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