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县域实践与探索

2021-12-02付金花

广东蚕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人才农业

付金花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县域实践与探索

付金花

(中共荥阳市委党校河南郑州4501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如何根据乡村的差异性做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施策,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意义重大。文章以荥阳农业农村工作推进情况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以供参考。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1 现状

1.1 荥阳市基本情况

荥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东接省会郑州,西望古都洛阳,南眺中岳嵩山,北临九曲黄河,是距离省会郑州最近的县级市。总面积943 平方公里,含9 镇3 乡2 个街道办事处、1个风景区管委,行政村301 个,人口65 万。其中,农业人口48 万,耕地面积62 万亩。2019年,荥阳市国民生产总值535.5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50 亿元。“十三五”期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6%。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整体呈现恢复向好、稳中向上的发展态势[1]。

1.2 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近年来,荥阳围绕“三农”工作不断发力,在北部黄河滩区和西部粮食主产区,建成粮食高产创建千亩示范方10 个,打造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总产达31.5万吨。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目前已形成沿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带和南部特色农业山水景观带等南北两条农业旅游带,全市现有农业休闲园区50 余家、农(渔)家乐60 余家、三星级农业庄园5 家。脱贫攻坚胜利收官,全市40 个贫困村、13 822 人全部摘帽达到稳定脱贫标准,各项民生工程如养老、社会福利和慈善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荣获全国百强慈善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居全国县级第61 位。

2 问题与分析

2.1 产业发展“兴”而不“旺”

一是产业载体少。以荥阳为例,该市288 个行政村,产业项目发展好的也仅仅在几个美丽乡村中,其余产业发展因缺少相应载体起色不大,特别是南部山区,发展起点低、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发展体系不够完善,缺少金融扶贫贷款的载体,产业支撑作用不明显,难以形成实体经济,金融扶贫作用不能持续发挥。

二是集体经济“空、虚、薄、弱”。该市绝大部分村委根本没有集体经济。有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有了,计划也有了,但因为刚刚启动,或者在纸面上,或者底子不实。有的村集体经济底子单薄,如该市二郎庙村每年旅游门票分红收入仅得2万元,有的村仅靠校舍对外出租获得少量收入。有的村集体经济刚刚起步,非常弱小,如新沟村光伏发电每年收入仅3 万~4 万元。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村两委班子成员做事有心,无力成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步伐[2]。

2.2 人才匮乏,乡村建设动力不强

一是基层干部业务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乡村建设的要求。以荥阳为例,该市村两委干部学历普遍偏低,大部分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9.4%;年龄普遍偏大,50 岁以上的村干部达62.7%。受知识水平和年龄的限制,一些村干部党务知识严重缺乏,眼界不够开阔,干事成事能力不够。

二是乡土人才外流,“爱农村”难以有效承载。乡土人才本就不多,再加上农村教育质量相对落后,交通条件不够便捷,村里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和职业技术人才不愿回乡创业。同时,本土人才对乡村建设的机遇没有充分认知并有效挖掘,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空间受限,愿意留驻的本村青年不多,乡村空心化严重。因此,在人才统筹整合时规模、结构、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难处。

2.3 合力凝聚不够,乡村建设难以发力

一是政府引导不够。各地对农业农村工作停留在宣传政策阶段,至于具体如何去实施,各地都在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乡村发展之路,大多数农村更是茫然,不知该如何振兴。二是部门协调不足。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部门及市镇村之间有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如某村饮水工程,迟迟难以交付使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老百姓只好等。三是农民主动性不高。作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最终受益者,大多数农民对国家战略口头上表示大力支持,但内心却感到茫然和忧虑,有的觉得难度太大持观望态度,有的因缺乏责任感处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状态,在主动参与、积极作为上缺乏动力。

3 思考与建议

3.1 强化产业支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坚持“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地产”。该市南部山区的地形地貌适合发展种植养殖业,可由村集体集中流转土地,发展“一村一品”集体经济。立足农村耕地、宅基地、建设用地,村集体集中流转耕地用于发展特色产业;流转闲置农房建立共享农房农庄;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增加集体收入。

(2)引建特色龙头企业,拉长特色产业链。大力引进特色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在产、购、销方面形成一条龙服务,引导企业在服务农民中盈利,在增加集体收入中创收。例如,该市高村乡枣树沟村作为荥阳市第二个河南省级集体经济试点村,流转耕地40 亩归集体经营,打造河阴石榴标准化产业园,石榴收入归集体;并拉长石榴产业链条,引进石榴茶生产设备,把农户“打尖儿”扔掉的石榴芽,制成河阴石榴茶,在非石榴生长季节种植辣木,利用这套设备生产辣木茶,两项茶叶收入全部归集体所有。

(3)打造特色产业群,形成特色合力。例如,荥阳市第一个省级村集体经济试点村汜水镇贫困村新沟村,打造“大学生写生培训基地”,开发乡村文化旅游,计划最终形成集学习培训、旅游观光、趣味采摘、农家休闲为一体的特色产业群,目前已初具规模。增加现有帮扶部门和企业的工作职责,让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发展村集体经济。实行市、乡镇党政领导包村办项目责任制,开展村集体经济帮扶工作,根据各自工作性质,发挥本部门专长,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资、出力、出策。

3.2 加强地方人才培育,强化人才保障

(1)培养农村领军人才。大力引进、使用人才,在智力、技术、管理上进一步畅通下乡通道,培养更多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对农村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化人才的定向培养、专项培养,特别是要培育一批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2)发挥科技人才作用。建立不同模式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立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技术专家及基层农技人员等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常性对接模式,加快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加强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建设问题,构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市场化主体、乡土人才、返乡下乡人员等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的农技推广服务联盟。加快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一手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一手抓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通过培训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深化培育、不断壮大。整合各渠道资金资源,统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形成农村人力资源整体推进工作机制。

3.3 站位全面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统筹发展,形成合力

(1)强化规划引领。抓住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建设“三大战略”机遇,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为引领,加强政策和形势研究,加强问题发现,加强工作调研,超前研究谋划,科学决策,精准指挥。各相关部门编制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各乡镇(办)编制本行政区域内乡村振兴规划,坚持产业、村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多规合一,对村庄规划进行科学编制、完善,使乡村规划的创意设计、功能统筹和产业融合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2)强化部门协同。强化各级部门支持三农工作的责任意识,积极作为,主动作为。理顺涉农部门职责分工,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制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一方面做好协同配合,一方面加强工作指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3)引导全社会参与。政府在做好规划引领的同时,多措并举吸纳各种有利资源为乡村振兴助力。通过宣传引导、树立典型、荣誉表彰,引导广大农民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中来;挖掘乡情乡愁,激发和吸引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回乡干事热情,以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及捐资捐物等方式回馈故里;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村参与养老、休闲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建设,加快农村资源开发。

当然,要想乡村真正实现全面振兴,还要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强化投入保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制度保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及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同时发力,只有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吃透、弄懂,才能确保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取得实效[3]。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贺雪峰.新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

F320

A

2095-1205(2021)02-132-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2.63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人才农业
国内农业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才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