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助力道德培养
2021-12-02江苏省滨海县八滩第二中学尹恒丽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第二中学 尹恒丽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故事、话题、人物、时事、问题等主线,用教学情境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引领学生思考、互动,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要挖掘材料内涵,设计具有内在关联的情境串,让课堂结构清晰明了、环节过渡自然,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合理选择主线,融合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
一、创设情境,把握原则
教师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选择的主线情境材料要贴近学生生活,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主线情境材料要紧跟时代脉搏,要展示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事物,解决暴露的新问题。如果教师选择的材料陈旧、缺乏新意,就会远离学生,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会让学生产生倦怠之感。教师要对旧材料加以改编、创新,使其富有新意,从而集中学生注意力。主线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要服务于课堂教学,促进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情境素材的选择要具有趣味性,使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设计问题,联系情境
问题的设计要联系情境,源于情境,切忌问题与情境“两张皮”,要让学生深探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材料进行解读,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教师要依“点”设计,要细细推敲,在材料与问题的联系点、学生认知的模糊点、学生理解的障碍点提问,这样才会更有效。问题之间要有层次性,能引领学生从简单走向复杂,为学生的思维搭建“支架”,能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三、情境呈现,依情选择
在设计问题后,教师要合理地呈现教学内容、探究的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依据案例内容、学生认知等情况选择呈现方式。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下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的第一框“坚持依宪治国”时,教师以导学单呈现导学要求。1.阅读宪法目录,明确宪法的构成。2.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为何要举办“宪法法律宣传月”主题教育活动?3.探究中国共产党与宪法的关系。多媒体集图片、声音、视频等元素于一体,能多方位刺激学生感官,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能引发学习动机,易于学生所理解,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统编道德与法治在八下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的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教学中,教师播放《行走的国徽》视频,使学生从视频中直观地感受到宪法的作用。教师再展示图片,让学生依据图片思考:图片中国家机关所在的建筑上都有什么标志?这些国家机关或场所为何要挂国徽?为何很多机关的名称都包括“人民”二字?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知识要点,体会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依据教学内容,引领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形成情感体验。教师也可以呈现实物,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让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转化,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四、情境分析,灵活多样
知识的讲授离不开情境的创设,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领学生分析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分组,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实现观点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教师要因材施教,依据不同问题,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也要合理控制课堂,避免讨论“跑偏”,脱离主线。教师也可以借助讲授的方法分析情境,将所授内容融于分析之中,使讲授更系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针对讲授内容合理设计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体验、感悟,从而增进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在统编道德与法治八下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第一框“国家权力机关”的教学中,教师播放视频引领学生理解各级人大的职能。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情境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知识点的联系,开展丰富的活动,引领学生参与道德认知、践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