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穿戴惯性测量的滑雪运动员姿态测量与水平评估方法
2021-12-02张艺佳姚小兰韩勇强李佩璋曹洪卿方勖洋
张艺佳,姚小兰,韩勇强,李佩璋,张 浩,曹洪卿,方勖洋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 100081)
0 引言
滑雪时,身体姿态的控制能力是一种特殊的专项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滑雪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套适用于滑雪训练的运动捕捉与重构系统不仅可以实时捕捉滑雪者的身体姿态,还可以搭配数字化评估方法帮助滑雪训练者找到自身与高水平运动员的差距,发现自身动作不足,纠正发力错误,在普及滑雪运动的同时提高大众对滑雪运动的热情。另外,一套可靠的运动捕捉及评分系统为滑雪训练者的科学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动作捕捉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主要分为两大类别:基于视频设备的动作捕捉和基于传感器的动作捕捉。基于视频设备的动作捕捉系统成本高、便携性低、易受干扰[1],随着惯性传感器的成本越来越低,基于传感器的动作捕捉系统逐步得到发展。目前,国外市场上一些公司推出了较为成熟的动作捕捉产品:如荷兰Xsens公司推出的MVN产品[2]、美国Innalabs公司推出的3DSuit产品[3]和英国Vicon公司推出的Vicon Motion Syetem。国内关于动作捕捉也有一定的发展,如北京诺亦腾公司推出的戴若犁团队研发设计的Noitom[4]和中国科学院传感网络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吴健康教授研发的MMocap[5-8]。
目前,动作捕捉系统广泛应用于体育训练领域。H.Ghasemzadeh等将可穿戴姿态检测设备应用于高尔夫训练中,采集高尔夫挥杆动作过程中手腕的旋转角度[9]。M.Sharma等将可穿戴姿态检测设备应用于网球运动中,分析每个阶段的动作标准性[10]。R.Samir等将可穿戴检测设备装在运动员手臂上,识别运动员是棒球运动中的投掷动作还是排球运动中的击打动作[11]。J.Chan等将可穿戴姿态检测设备应用于舞蹈训练中,方便老师指导学生提升技能[12]。但是目前适用于滑雪运动的运动捕捉与重构系统较少,且缺少滑雪运动的量化分析,而运动量化分析是科学化滑雪训练的重要发展方向,人体滑雪过程中运动模式的数字化表达是科学量化分析的关键步骤。
本文针对高山滑雪运动设计了一套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可穿戴式运动捕捉与重构系统,对人体11个节点的运动数据进行实时捕捉与重构。该设备既可以应用于户外,也可以应用于室内。同时,结合人体多刚体运动模型实现了滑雪过程的人体重构。最后,针对目前缺少滑雪运动的量化分析和评估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山滑雪运动中回转动作的数字化评估方法,用于滑雪训练者滑行特点分析及辅助训练。
1 可穿戴人体姿态检测设备
本运动捕捉与重构系统为自主研发系统,其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流程图Fig.1 System flow chart
本运动捕捉与重构系统的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动作捕捉设备参数
11个姿态采集模块分别穿戴在人体11个主要节点上,穿戴位置如图2所示。髋部还穿戴一个中心控制器,负责接收11个节点的姿态数据并发往服务器端。
图2 姿态检测模块佩戴位置Fig.2 Posture detection module wearing position
2 人体建模与姿态复现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人体运动建模分为骨骼模型建立和人体运动学模型建立。由于人体结构复杂,因此对人体模型作如下建模假设:
1)忽略皮肤变形给人体运动带来的影响;
2)将人体骨骼抽象为刚体,各个关节定义关节轴;
3)关节坐标系与传感器坐标系和骨骼坐标系视为同一个坐标系。
建立包含11个节点和5条父子继承关系线的骨骼模型,5条父子关系线分别为:
1)骨盆—胸腔—头部;
2)骨盆—胸腔—左大臂—左小臂;
3)骨盆—胸腔—右大臂—右小臂;
4)骨盆—左大腿—左小腿;
5)骨盆—右大腿—右小腿。
骨骼模型如图3所示。
定义2个坐标系,分别是世界坐标系和传感器坐标系。世界坐标系以X轴为水平方向,Y轴为垂直方向,Z轴垂直于XY平面向上;传感器坐标系以上一关节与本关节的连线为X轴,关节的轴线方向为Z轴,另外一个为Y轴,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在人体初始姿态标定之后,姿态的求解主要由旋转矩阵及位置矩阵构成,旋转矩阵表示为
图3 骨骼模型图Fig.3 Skeletal model diagram
(1)
(2)
(3)
其中,α、β、γ分别为三维向量绕X、Y、Z轴旋转的角度;Rx、Ry、Rz分别为三维向量绕X、Y、Z轴旋转得到的旋转矩阵,总旋转矩阵表示为
R=RxRyRz
(4)
由式(1)~式(4)得到总旋转矩阵
(5)
当姿态发生平移变换时,位置矩阵P表示为
(6)
其中,Px、Py、Pz分别为三维向量在X、Y、Z轴的平移量。
(7)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关节系j在关节系i的齐次变换阵为
(8)
根据式(8)完成在规定坐标系下姿态的表示与转换。
在人体运动3D显示的具体实现过程中,选择Unity 3D作为开发工具,基于惯性数据的运动重构图如图4所示。
图4 基于惯性数据的运动重构图Fig.4 Motion reconstruction images based on inertial data
3 滑雪辅助训练
本文所述动作捕捉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室外滑雪环境,还可用于室内模拟滑雪训练台,为滑雪者提供滑雪关键技术分析,同时搭配数字化评分方法,可以用于滑雪训练者滑行特点分析及辅助训练。
本文以室内模拟滑雪训练台为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运动捕捉系统、适用于回转运动的数字化滑雪水平评分方法。采用SkyTechSport公司的Olymp模拟滑雪训练台进行实验,其外观如图5所示。
图5 模拟滑雪训练台Fig.5 Top view of simulated ski training platform
训练者穿戴运动捕捉系统在模拟滑雪训练台上进行回转运动,动作捕捉系统捕捉训练者姿态并将其实时显示。
3.1 滑雪关键技术分析
本文定义滑雪者在模拟训练台的中间位置至最左端至中间位置至最右端再至中间位置的过程为一次回转运动,定义回转速度为
(9)
其中,Rl为滑雪者在一次回转运动中从模拟训练台的中间位置至最左端位置的距离;Rr为滑雪者在一次回转运动中从模拟训练台的中间位置至最右端位置的距离;t为训练者完成一次回转运动所需的时间。
人体3个基准面分别为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如图6所示。
图6 人体基准面Fig.6 Human datum level
实验分别采集滑雪教练、中等滑雪水平者和无滑雪经验者三种滑雪水平的滑雪者在训练台上的姿态数据,同时记录训练者每做一次回转运动的平均速度。
提取五种能够体现滑雪者身体素质和滑雪能力的特征,如表2所示。
表2 滑雪特征参数表
其中,矢状面上背部与垂直轴的夹角如图7所示。
图7 矢状面上背部与垂直轴的夹角Fig.7 Angle between dorsal and vertical axis in sagittal plane
额状面上背部与垂直轴的夹角如图8所示。
图8 额状面上背部与垂直轴的夹角Fig.8 Angle between dorsal and vertical axis of coronal plane
实验采集的三种水平滑雪者的滑板最大倾角、矢状面上背部与垂直轴的夹角、额状面上背部与垂直轴的夹角如图9所示。
图9 不同水平滑雪者的滑行特征Fig.9 Skiing features of skiers at different levels
由数据分析可得,水平越高的滑雪者全身协调性越好、下肢爆发力越大、下肢动作幅度越大,表现出左右回转时小腿倾角大,即立刃角度大;水平越高的滑雪者上半身越稳定,表现为上身前倾且重心下压,矢状面上背部与垂直轴的平均夹角大;水平越高的滑雪者身体核心力量越大,上肢左右晃动幅度越大,靠上身事先倾斜带动下肢倾斜进行回转运动,表现出额状面上背部与垂直轴的最大夹角大。
3.2 滑雪水平评分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山滑雪运动中回转动作的数字化滑雪水平评分方法。
提取滑雪教练员的5个标准滑行特征,按表2顺序分别记为y1、y2、y3、y4、y5,提取任意滑雪者的滑行特征,按上述顺序分别记为x1、x2、x3、x4、x5,采用欧式距离法对比任意滑雪者与滑雪教练员动作接近程度,相似性度量公式如式(10)所示
(10)
针对上述相似性度量结果,对采集到的滑雪者的特征进行线性拟合,其中,高水平教练员为100分,中等水平滑雪者为80分,无经验滑雪者为40分,根据拟合结果得到最终综合评分公式。
以本实验采集的数据为例,根据上述评估方法得出的拟合公式为
S=-1.2d+100
(11)
其中,S为综合评分;d为相似性度量结果。
根据此评分方法,滑雪者在训练台上每做一次回转动作,系统都会实时给出该次回转运动的评分,分值越高,动作越接近滑雪教练员。
为验证该评分方法的可行性,实验召集9人分别在模拟训练台上滑行,3人为滑雪教练员,3人为中等水平滑雪者,3人为无经验滑雪者。滑行前,根据滑雪者的滑雪经验及水平分别给出9人的主观评分范围,滑行时由评分系统给出客观评分,如表3所示。
表3 滑雪者评分表
由表3可以看出,系统评分结果均在主观评分范围内,该评分方法具有可行性。
3.3 滑雪训练建议
对于高山滑雪训练者,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对于平均回转速度较慢的滑雪者,加强膝关节的伸展练习和下肢爆发力的练习;
2)对于滑板倾斜角度小、上身稳定性不好的滑雪者,加强核心部位(腰-盆骨-髋关节)的肌肉群力量训练,可以通过悬吊训练和瑞士球训练等提高身体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3)对于回转时上肢动作幅度较小的滑雪者,加强上肢力量练习和腰腹部位的力量练习,可以通过引体向上和俯卧撑等练习增强上肢带动下肢运动的能力。
4 结论
本文针对高山滑雪运动,设计并搭建了运动捕捉与重构系统,主要贡献和意义如下:
1)设计并搭建了基于可穿戴MEMS惯性测量单元的人体运动捕捉与姿态重构系统,并结合人体多刚体运动模型实现了滑雪过程的人体重构,为高山滑雪运动效能的深入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
2)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面向高山滑雪运动中回转动作水平分析的关键技术指标量化提取算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技术指标的数字化评估方法,为运动水平科学分析与运动训练辅助指导提供数据支撑。未来在动作捕捉系统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深化高水平选手的精细化训练指导。
3)针对滑雪训练者的不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帮助训练者提高专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