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校园书声映笑颜
2021-12-01谢扬烁程艳华刘鹏黄建华
谢扬烁 程艳华 刘鹏 黄建华
琅琅书声从教室传出,远处运动场上学生们正挥洒汗水……这是10月28日,記者在临湘市第九完全小学看到的景象。这所学校于去年投入使用,迎来了1300余名小学生,周边多个片区的孩子上学更方便了。
近年来,临湘市“城区学校挤、农村办学弱”问题日益凸显,群众反映强烈。基于此,临湘市通过扩容增校、改善办学条件、配齐培优师资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学位建设,啃下“瘦身”“硬骨头”
以前,临湘市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还有很多六七十人的超大班。
临湘市第九完全小学是临湘市为化解城区大班额,异址新建教学楼的学校之一,可容纳1620余名学生。“新学校环境好、设备新、离家近,而且每个班学生只有50名左右。”在临湘市第九完全小学就读的王晓琳告诉记者,她对新学校很满意。
“目前共开设13个班,每班50至54名学生。”临湘市第九完全小学校长卢煌告诉记者。
为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该局通过前期调研摸底,在掌握学位需求的基础上实行全市“一盘棋”调整学校布局,先后将城郊结合部的3所乡镇初中学校纳入市直学校招生范围,改建为市直第三、第四、第八中学;将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3所村级小学改建或原址重建为市直第五、第六、第七完小;通过临湘一中搬迁至新校区,完成了临湘六中、市一完小的校园整体置换。通过这些布局调整后,城区7所市直小学新增学位3000多个,新一中可容纳5000多名学生就读和住宿。
与此同时,改建职高北院为市第九中学,并积极推进教体新城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2.8亿元,拟新建7所学校及配套附属设施。该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学位14100个,将有效解决该市“大班额”问题。
此外,该市根据城乡教育发展需要,完成了10所城、乡学校改扩建。
加大投入,家门口建好学校
江南中学是临湘市最偏远的学校之一,这所靠在长江边上的学校,曾因教学质量高在家长中有口皆碑,却也因学校建设落后引得不少人连连叹息。
校长沈月锋对基础设施薄弱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学校原有跑道和操场质量早已跟不上学生增长的使用需求,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仅对校园环境卫生造成影响,而且对学生运动安全也存在着隐患。于是,拥有一个宽敞干净的塑胶跑道和塑胶操场成了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
在临湘市教育局的改薄工程中,江南中学新建操场的规划也提上了日程。去年3月,投资近360万元的新修建的塑胶跑道和操场终于竣工并投入使用。
“因为有了这条红白相间的跑道,上体育课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课间玩耍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孩子们高兴地说,“过去只在城里学校看到的塑胶跑道,现在我们农村学校也有了,泥泞操场真是大‘变身了!”
临湘市教体局局长李卓告诉记者:“近年来,临湘市全面推进‘改薄项目全覆盖,把‘全面改薄与教育均衡发展、乡村振兴相结合,如今临湘市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方位建设教师队伍确保教育优质发展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保证教师队伍的梯度建设,从2013年起,临湘市招教力度逐年加大。近年来,该市通过公开招聘、接收本市籍外地公办教师、“四海揽才”等渠道共新招、接收教师789人,市外调配58人。新招教师全部充实到乡镇学校,制定5年乡村服务考核制度,有效缓解乡村薄弱学校教师青黄不接和年龄结构问题。持续开辟高中教师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搭建大中专生顶岗实习平台,安排相关教师“一对一精准服务指导”,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为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强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临湘市深入开展城区优质学校教师支教农村学校计划,每年须按本校教师数的2%比例选派优秀教师去农村学校支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加强各级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工作坊建设,积极与高校开展联合办学模式和脱产培训,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提升教学素质和育人水平,每年均送培2000余人次,使80%以上的教师得到“充电”提高。
除此之外,临湘市把教师的待遇和生活问题纳入了整体规划,除了发放人才津贴,落实教师培训等常规操作以外,还有提高教师年终奖,落实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等亮眼行动。
培育了教师的“良性土壤”,保障了教师的基本生活需要,教师队伍建设在临湘市自然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