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辽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2021-12-01潘乃峥
潘乃峥
(辽宁省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建设工程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民营企业具备强大的创新潜力和成才活力以成为当代中国发展新潮流,且主要靠市场竞争求生存与发展,这决定了运用创新规律方面更有优势。当前新时期环境下,民营经济不仅受到了外部环境变化制约带来的挑战,而且也受到了企业自身发展约束的瓶颈。因此,民营企业正在成为中国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只有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才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面对目前辽宁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辽宁应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
1.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改革的浪潮不断推进,社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认识上升到了新高度,但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要求相比而言仍有很大差距,传统的思想观念落后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民营企业的经济待遇同其他各类经济型企业地位相比仍然存在不平等的现象。在融资方面、税费和工商管理、原材料供应、土地批租、市场准入等方面,还有各种各样并非公平的限制。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部分社会上某些团体和个人对民营经济看法有一定偏见,从而造成民营企业在更大层面的经济交往关系中陷入尴尬的窘境,各级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力度没法完全落实到位。企业本身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比较普遍。即科技人才引进不足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多,高科技质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项目少;粗、初加工项目多,精、深加工项目少;自热环境污染物大量排泄的项目多,绿色环保尖端的项目少。一些民营企业不是根据对资源的配置来确定企业规模,而是成本高收益少,使得有限的资金不能合理的投入,再加之多元化经营的风险,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很大不利因素。
1.1 政府层面
首先,政务环境方面。一是与简政放权不符的规章、制度和文件依然存在,政策的灵活性不够,具体落实的措施不完善、不到位。各级政府存在“最多让企业跑一次”、“一次办成”、“一天办成”这种最低端的服务意识和工作理念。二是政府的服务意识转变不彻底。虽已破除以官为本、权力至上的“官本位”思想,但还没有完全做到由管理服务向服务管理的转变。三是政商关系的极端现象仍然存在。由过去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转变成现在的“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没有真正改善辽宁的营商环境。其次,法律环境方面。一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够完善,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侵权现象常有出现,民营企业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二是商事纠纷非诉解决机制不健全,没有独立的仲裁机构和专门从事仲裁调解的人员。第三,市场环境方面。一是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与国有企业相比,一开始就带有拾遗补阙的特点,在使用生产要素和平等享受国家扶持政策等方面,存在不平等对待的现象。与外资企业相比,所得到的优惠政策更为有限,因此产业结构分布单调,经营领域发展空间狭小。二是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由于资金问题,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优化重组方面存在瓶颈。三是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程度不够。政府作出的政策性承诺和相关机构、部门给出的条件会有更改的现象。
1.2 企业层面
第一,核心竞争力方面。一是辽宁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多数企业只能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资金有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价值不高,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的生命周期也很短。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依然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为辅,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极易导致行业的总体亏损。三是创新驱动能力不强,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创新驱动能力相对不足。2019 年,辽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中,仅有10%开展了研发活动,科研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1.9%左右,远低于东部经济发达省市,较全国 2.15%的平均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第二,创新意识方面。辽宁民营企业受传统观念影响根深蒂固,改革创新精神不强。一方面对国家出台的政策反应不敏感。随着国有企业转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依附于国有企业发展的民营企业不知何去何从,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国家出台“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五基地” 战略等相关政策条件下,民营企业认为自身的发展很难契合到国家的政策上来,忽略了国家的利好政策。另一方面经营理念守旧。对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的推陈更新,企业的经营理念仅停留在短、平、快的水平,循规蹈矩,没有长期发展规划。第三,经营管理方面。一是管理模式落后,体制僵化。家族式管理被普遍采用,在企业创建初期能起到凝聚和激励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营商环境的改善,市场竞争的激烈,弊端也日益凸显。为了维护家族成员之间利益的均衡,管理能力、水平受到极大的制约,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二是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限。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上,没有形成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企业内部创新科研人才较少,领军型人才匮乏。因没有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在受到发展前景、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时,在一些同行业竞争对手给出更高待遇和条件时,不能及时应对,导致企业核心技术人才流失。第四,创新机制方面。首先,体制僵化,跟不上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计划经济的痕迹还很明显,不能与时俱进地推进制度改革。民营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需要资金、技术、信息、物流、供应链、营销、培训等各方面的服务支持,一个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但实际上,生产性服务业仍处于初始阶段,金融服务体系结构并不完善,没能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影响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其次,激励机制不灵活。辽宁没有结合民营企业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激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除沈阳(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大连(沿海城市)两个城市外,其他12 个地级市受地域、资源、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五,企业文化方面。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影响也是深层次的。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缺失。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辽宁民营企业在管理文化、战略理念、经营特质、人品效应、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激励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得不明显。
2.对策建议
第一,强化政府扶持民营企业的责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营造重视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舆论氛围。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一座城市的活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活力,企业的活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家身上。政府应把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强化政府扶持民营企业的责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企业是最大的纳税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全社会都要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热情地为企业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第二,重点扶持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发展规模经济。首先,加强对民营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其次,大中小型企业优势互补,提升民企的整体竞争力。再次,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并举,提升民企的综合竞争力。最后,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第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科技创新是民企未来发展的动力源。其次,科技创新的根本目标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再次,探索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然后,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强化信息沟通与宣传。最后,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服务中心,提高研发能力。第四,遵守企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精益求精制造产品。首先,建立良好的民企文化,树立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其次,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制造;再次,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应成为企业生产的灵魂;然后,探求本质、考虑长远,创优世界品牌;最后,推动民营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五,以人为本,建立民营企业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关键在人才。企业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的用人机制,企业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用人机制。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采用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联合办学,是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解决学与用脱节的问题。
3.结语
进入科技智能新时代,国家明确表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时期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我国自身综合国力的关键。民营企业高速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事实已充分证明“无战略”或发展战略的制定严重滞后的民营企业终将被现实社会淘汰出局,虽然在目前环境下还面临诸多困难和不足,但对于实现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有重大意义,而恰恰科技创新发展引领是其中的关键支撑,更能推动辽宁全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与经济转型升级,加速辽宁经济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