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垃圾分类管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2021-12-01吴诚
吴 诚
(上海环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1 垃圾分类管理的现状
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不高,垃圾分类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不仅如此,大部分居民根本无法认识到循环经济所带来的优势,这将导致我国循环经济无法正常发展下去。为了遏制我国生态环境日渐恶化趋势,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开设了专门的座谈会,通过会议指出当下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垃圾分类管理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但在垃圾分类实际推广中,推广程度并不理想,无法得到全部居民的支持。与此同时,由于垃圾分类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将各类垃圾的属性整理清楚,导致部分居民因受习惯的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垃圾分类。当前生态环境所处的状态,多数人们并不了解,从而对垃圾分类管理并不配合。倘若居民配合程度不高,该项举措便无法开展下去,生态污染将会更加严重。各地政府为了使居民严格遵守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处罚政策。由于处罚政策过于严苛,引起许多居民的不满,使垃圾分类只存在于表面无法向更深层次发展[1]。其次,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推广力度较小,无法使居民认识到垃圾分类所存在的优势,使垃圾分类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瓶颈。
2 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2.1 垃圾分类管理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并有利于保护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垃圾已经成为危害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只有对全国的垃圾进行合理分类,才能够做到垃圾减量化,并在减少的同时使一些可回收垃圾变成再利用资源。垃圾通过分类,使垃圾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处理,避免扩散。一些塑料垃圾倘若扩散到别处,需要极长的时间才能将其进行降解,在降解的过程中土地已经遭受到了污染。将垃圾进行集中化分类处理,可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将循环经济理念贯彻下去,我国可将废物垃圾转化成为再利用资源,不仅仅可以提高废物资源的使用率,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2 有利于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从而推动发展循环经济
垃圾通过分类,可将可回收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可通过后期的技术手段形成可利用资源。居民的废弃物转化成为商品,使原本的废弃物再次具有商业价值,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来源。与此同时,在废弃物转化成商品过程中,可促进我国科技的革新,从而打造更多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商品。
3 加速垃圾分类管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
在全社会范围内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对于拥有庞大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不均衡的国家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要在社会范围内落实垃圾分类政策,需要我国由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以达到尽早实现文明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所以,在这一板块,我们将着重阐述如何通过政策协调、社会生产企业、社会公民、政府监管、科学技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等方式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2]。
3.1 落实政策支持
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部门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过程中承担着主导作用。政府作为维护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负责部门,理应在垃圾分类管理中为社会上响应号召的企业以及民众提供应有的政策扶植。例如,政府部门应当通过资金或者资源上的支持,向资源回收企业以及垃圾分类技术支持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保障此类型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行和进步。同时,政府也应当对相关企业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保障垃圾分类技术支持企业在日常的仪器引进和生产过程中减少在资金上的束缚。政府部门通过落实相关的政策支持可以营造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氛围。
3.2 提升产品可回收率
为减少我国社会中垃圾生产量,在源头上应当向各生产企业明确提出要加强产品可回收要求。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较好,运输行业较为发达,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一、二产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较为宽广的平台。但是过多的商品被制造出来也就造成了废弃包装的泛滥,要落实垃圾分类制度,也应当做好对于商品包装的分类,减少包装的一次性使用量,增加包装可被回收再次使用的数量。例如,各企业应当在自己使用的商品包装上明确标注包装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以便于买家可以清晰地将无用包装还回生产企业,将包装再次使用。这样的工作方法不仅有利于垃圾分类更为细致,更有利于减少社会资源浪费,为社会及企业节省资金[3]。
3.3 加强公民意识
公民是社会中最广泛的群体,同时也是我国社会能否实现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增加公民对于垃圾的回收管理意识、培养公民在垃圾分类管理的行动力,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轻社会对于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压力。所以,政府和社会应当重视公民这一重要力量,做好社区内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例如,社区可以向辖区内公民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提升社区内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同时,社区还可以为主动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公民发放生活用品作为奖励,在最大程度上调动起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
3.4 加强政府监管
单独依靠社会力量和公民意志并不能有效地落实好垃圾分类制度,其中具有许多不可靠因素存在,极大地影响着工作开展的效率。所以需要政府制定出相应的监管政策,在社会力量和个人力量合力推进垃圾分类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强有力的监管制度,保障垃圾分类制度能够有效落实。例如,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出一系列的监督管理政策,其中包含垃圾分类的相关操作流程、配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制度保障、违反垃圾分类政策的相应处罚条件。在明确相关流程之后,通过赏罚并举的政策加强政府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在最大程度上落实好垃圾分类制度的管理。
3.5 优化垃圾分类技术
除了依靠人在思想意识和行动力上的配合,在垃圾分类领域提升回收工具的技术水平更能提升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效率。提升垃圾分类工作中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带来工作效率的增长,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持。所以,作为制造相关机器的工厂,应当通过垃圾回收机械化,提升垃圾再利用的效率。例如,将通过信息化技术和生产工具相结合,解决在垃圾分类意识不高的地区出现的垃圾仍是混合处理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的识别,将垃圾再分离,提升分类的全面性。另外,加大垃圾分类机器的生产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人口就业效率,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3.6 提升相关人员专业水平
要深入开展好垃圾分类制度在社会上的应用,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助力行业发展。专业人才的介入可以帮助垃圾分类工作向更深入的领域发展,同时此类专业的开发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学生资源,学生毕业获得专业知识走上社会,也可以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更全面地发展。例如,社会可以面向高校分成两部分人才招纳方向,一部分是收纳理工类技术人员来研发高新技术以支持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另一部分是招收城市规划发展专业学生,在政府部门负责城市内垃圾分类的规划工作和制定相应的方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有生力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目标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作为参与社会生活的各部分成员都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供支持,以确保垃圾分类制度可以尽早落到实地,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更加具有活力。但是由于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社会城市化发展不均衡、居民整体素质不平衡、科学技术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不完全、政策对垃圾分类工作监管力度较弱等原因存在。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前景并不明朗,需要政府、社会、公民多方联动,共同为垃圾分类能够得到充分开展而努力,最后实现城市经济水平提升、居民就业率增长、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公民意识得到提升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