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21-12-01代培
代 培
(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与生活相关的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由需求增长带动供应增加,供应商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对国土空间中各类自然资源进行过度攫取,导致局部地区森林、河流、土地、矿产资源、空气环境等自然资源被破坏乃至枯竭,局地生态系统功能失衡。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导一定时期内区域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总指导和硬约束。在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时,必须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遵循国土空间“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环境管控要求,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生态系统仍能保持稳定平衡,环境质量能得到持续改善。
1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性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资源,随着人类进入现代化科技信息时代,工业化生产、机械设备的技术革新都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当自然资源被毫无节制地消耗之后,被掠取的区域生态环境就失去了平衡,随后被破坏。生态环境被破坏代表着资源枯竭、动植物灭绝、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动物灭绝的消息以及雪山冰川的融化才使得人们意识到:资源,并不是无限的。恶化的生态环境与越来越好的人类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1]。
生态环境部已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和环境质量改善策略,如将对生态修复标准和生态破坏补偿做出研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者进行处罚,做到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关于生态环境质量方面,主要针对总量减排、源头减排以及结构减排等进行控制,以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制度进行完善,从执法、科研、监测以及人才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
2 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
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是指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这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于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如具备水源涵养、维持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等作用的极重要区域以及容易出现水土流失、沙漠化、海岸侵蚀等极敏感区域必须强制性严格控制保护。
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分是在当前的城市发展现状上对城市的承载能力、人口以及经济等方面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对城市发展的总量进行框定,对其容量进行限定,从而防止城市无序蔓延。
永久基本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但当前已经划分的永久基本农田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非法占用以及划定不实等相关问题,因此需要在保证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做出大力整改,提高质量,稳定布局。
国家提出设置这三条控制线的主要目的是在生活、生态和生产三方面进行协调平衡,推动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三条控制线必须要守得住、有权威、划得实,以便后期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创新。
3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1 国土空间规划方案不够完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人们的价值观、思想观、世界观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社会架构和行政组织体系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思想创意的变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许多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还是以前的老版本,未能与飞速发展的社会体系、文化体系、政治体系等进行结合,使得国土空间的规划方案创意滞后,未能达到预期中的目标。
同时,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发展与资源更加密不可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是一个长期的、实时变动(持续改善)的工作,因此需要国土空间规划方案也具备长期的、实时变动的机制。但思维框架的限制使得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滞后,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建设的需求发生了冲突[2]。
3.2 生态环境保护受到限制
我国现行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按行政管理体系分五个层级,分别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按行政层级分级可使得国土空间规划便于管理,使得规划方案更贴近当地的规划特色。但从长期来看,这样分级的缺陷也很明显。尤其在基层行政区域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时,通常是根据当时的经济状态以及社会状态来进行规划的,短时间内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但从长远看,国土空间的规划时间跨度长,未能根据当地的工业发展做出合理预测规划,致使规划在后期的建设实施中需要根据当时情况做出具体调整,可能会增加实施成本,也会延长工期,更使得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了限制甚至是再次破坏。
此外,我国的国土空间状态复杂,各行政单位之间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各地区有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国土空间规划进度未能进行实时共享,其有效性与可靠性都未能在各行政单位之间互通。好的规划方案不能借鉴,坏的规划方案不能避免,导致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受到参考信息不足的限制。
4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4.1 构建完善的国土规划体系
在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时候,必须要有所依据,不能盲目地进行规划,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之前,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当地的民族风俗、社会的经济状态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国土规划体系并加以完善。现阶段可以参考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等。
相关政府机构必须明确自身的政治职能,使得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能够得到有效且快速地开展,避免在工作中因为职能不明确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将各部门职能予以明确,根据职能之间的联系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紧密联系,让工作在各部门之间的积极配合之下快速进行。同时还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实时变动的工作,所以在对管理人员和规划方案的相关研究人员进行筛选时一定要注意其自身的技能素养,如筛选出的人员数量不足,则可适当放宽条件或对技能素养不足的人员进行培训,尽量保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是在专业人才的带领下进行的。
构建完善的国土规划体系从而实现对人员调配、设备管控、信息共享的统一管理,使得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快速、高效、有序进行。
4.2 提升生态环境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生活环境,包括周边的绿化环境、居住建筑健康材料以及卫生条件等。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及环境保护的政策要求,许多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城市绿化工作的投资力度,这些方案的实施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对于整体的生态环境变化而言,这一点保护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受国土空间规划的限制,仍然有许多的生态环境处于恶化当中,对于环境质量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不小的影响。
针对这一点,当地行政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进行提升,制定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虽然这样做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有些商业化,但效果很好,而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的出现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4.3 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因为人们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就有责任对其进行保护。在保护环境的呼吁声越来越大的当下,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将环境保护知识进行全民普及,号召整个社会来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建议地方政府设置相关环境整治公众意见箱。人们如对自身的生活环境有不满意,可以将其具体意见和建议投入到政府的环境整治意见箱中。政府部门根据公众的意见或建议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到全民参与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集思广益,给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更多的创意。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健康出行、低碳出行,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上进行对环境的保护,将这些细节汇总起来,就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生力量。
4.4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国土空间规划会因为各个区域的地域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但不同的地域之间的某些地域特征具有相似甚至完全相同之处,那么对同一地区的失败或成功的经验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中,可以将各个地区的保护措施进行汇总,将过往的经验与实际情况进行融合,最终制定出属于自身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性在于将信息进行实时共享,给后来者或同行者提供更多更广阔的操作空间,节省了规划成本,缩短了规划时间跨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在完善的政治体系下开展工作并坚决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同时,将所获得的信息与经验,与同行分享,在更好地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同时还能够避免一些雷区。此外,提升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整个社会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给国土空间规划做出贡献,从而保证资源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