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发展生猪生产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2021-12-01吴春滨
吴春滨
(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畜牧兽医站 261400)
目前集团养猪、楼房养猪、大型养猪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农村中原有的中、小、散养猪场户仍是目前养猪业的主力,担负着生猪稳产保供的重任。目前,在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中小散养猪场户的机会大于风险。因为中小散养猪场户以家庭为主,人员流动少,责任心强,生产周期短,只需4~6 个月就可以完成一个出猪周期,在此期间完全可以做到封闭养殖,所以只要管理得好,做到全进全出和完全封闭养殖,发病概率会小许多。调查发现,目前养猪优势区壮年劳动力养猪经验在10 年以上的中小散户,大多数都掌握了养猪技术,能有效防控疫病。目前,受生猪价格高涨、效益明显影响,除原有养猪场户在扩栏增产外,受高效益刺激也增加了许多曾经从事过养猪行业的小散户通过原有养殖圈舍(养猪或养鸡)改造加入其中,使生猪生产发展形势良好。
1 存在的问题
1.1 非洲猪瘟是当前制约养猪业发展的最大因素。
大多数中小养猪场户建场时间较早,圈舍条件、饲养条件、生物防护条件较差,养猪场户处在一种战战兢兢状态,害怕担心感染非洲猪瘟,血本无归,一有风吹草动,易造成恐慌性抛售,赶紧将肥猪出栏,以期落袋为安,后期谨慎观望,造成补栏进种不敢大胆进行,以致后期无猪可养,眼睁睁地错过发猪财的良机。非洲猪瘟因素的影响是目前养猪场户补栏扩能缺乏信心的主要原因,大家都在急切盼望控制非洲猪瘟的有效办法和非瘟疫苗能尽早研制应用。
1.2 养殖成本增长幅度较大
受非洲猪瘟因素影响,猪场在生物安全措施(包括设施设备、清洗消毒、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增加,生产成本普遍提升,加之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工资、玉米、兽药成本在增加,消毒、免疫、人力、兽药饲料成本折合出栏肥猪成本增加2 元/kg,出栏一头肥猪养殖成本增加了200 元。
1.3 缺乏种源,种猪、仔猪调运不畅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种源缺乏,种猪、仔猪调运不畅。(1)外购猪源(种猪或仔猪)担心引病引毒来家,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只好自繁自养,把部分肥猪(母)留作后备母猪,勉强维持。(2)国内种猪市场供应严重偏紧,种猪价格持续高涨。(3)政策、运输、手续办理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种猪、仔猪调运不畅通,由于猪源影响,很多中小散养外购育肥户抓不到仔猪,眼睁睁看着猪价飞涨,而无猪可养。还有一部分由于仔猪价格高,缺乏买猪资金。以上原因导致生猪生产无后备种源更新,新建扩建猪场无法及时投产,影响扩产增养。
1.4 缺乏养殖土地、环保因素制约
目前农村许多养猪场户建场年代较久,建场时没有考虑环保因素及村庄外扩原因,导致目前许多养猪场户与村民住户的防疫和环保隔离距离不足,养殖臭味扰民引发邻里矛盾,因养猪臭味引发的环保举报此起彼伏。地方政府忙于督促整改,养猪场户疲于应付,尽管部分养猪场户配建了粪污无害化设施,但仍然存在问题:一是增加了养殖成本。二是目前粪污处理设施大多治标不治本,实用性差,养殖固有的粪污异味问题仍得不到彻底解决。众多养猪场户在有环保因素制约的旧址不能再扩建扩能,而选择搬迁新建,一是寻找符合非基本农田性质、环保非禁养区不扰民、生物防护防疫隔离等都符合的地块难。二是新建养殖场建筑成本投资大,而收益前景却不确定,严重影响扩产增养。
1.5 养猪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从业人员短缺,招工难
有资料显示,占我国养殖量超过70%的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户)中,机械化程度较低,生猪养殖机械化水平在30%左右,受养猪又累又脏又臭的环境影响,愿意从事养猪行业的年轻人不多,当前从事养猪生产的人员大多是中老年人,年龄都偏大,精力魄力体力不足,没有大干、快干、长干的打算,发展扩大养殖规模的积极性不足。同时,养殖场招到符合条件、能长期坚守的养殖工人较难。
1.6 产业扶持不平衡,中小散户扶持力度较弱
目前,大型养猪场跑马圈地加紧建设,得到财政项目资金支持,但以中国国情来说,养猪业最大的资源仍是中小散户,占比70%,目前我国养猪业的主体依旧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小养猪场户,这支重要的中坚力量亟待被纳入产业政策扶持体系中,中小养猪场户的整体经营水平亟须提档升级。
1.7 基层政府对生猪养殖支持力度不够
某些乡镇政府的土地指标有限,且生猪养殖无法带来税收收益,相反还带来环保管理压力、臭味扰民投诉解决难压力、动物疫情防控压力、追责压力、防疫经费支出压力等使乡镇政府对生猪养殖五味杂陈关注支持度不够。
2 建议
2.1 疫苗研发
国家应重视非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研发和投入使用,保证疫苗质量,切实提高对猪体健康的保护水平,使老百姓敢养、敢投、敢扩,没有后顾之忧。
2.2 疫病防控
把控制非洲猪瘟疫病工作放在首位,乱扔病死猪、违规调运、投毒等违法行为单靠农业农村部门势单力薄,缺乏有效手段和震慑力,应提请公安部门及时介入,露头就打,打早打小,形成有力震慑,控制病毒传播蔓延。
2.3 保险保障
加大生猪保险的覆盖面和提高理赔金额,加大保费财政补助力度,保险补贴费用由中央、省财政负担,以减少养猪户因非洲等动物疫病造成的巨大损失,增强养猪场户抗风险能力,提振从业者的复养或增养信心。
2.4 金融支持
银行金融部门加大对养猪户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推进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简化手续,快速放贷。
2.5 粪污异味祛除技术攻关
国家组织科技人员攻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技术,从饲养源头、饲养过程、终端处理等,切实解决养猪臭味难题、粪污处理难题、有效消纳利用难题,推广实用新技术,让离村离住户近的中小散老养殖场户能破解臭味扰民的难题,继续生存,继续发挥生力军作用。
2.6 养猪机械化
研发推广实用养猪机械,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养猪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按规定纳入补贴范围。以期减轻养殖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养殖和生活环境,吸引年轻人加入养猪行业。农业农村部已经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畜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是加快推进畜牧业机械化、自动化、提高畜禽产品保供能力的重要举措和工作指南,关键是好事能办好,在基层能切实得到落实和推广。
2.7 各级政府支持
各级政府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畜牧科技服务企业,为中小养猪场户提供良种繁育、饲料营养、疫病检测诊断治疗、机械化生产、产品储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实用科技服务。基层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中小养猪场户的指导帮扶,不能一禁了之、以行政手段强行清退。要通过引导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简化用地手续办理、帮助化解环保异味矛盾纠纷等,因地制宜发展生猪养殖。让养猪产业成为既不暴利,又有利可赚,风险可控,健康持续发展的阳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