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克苏地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1-12-01张明

新疆农机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残膜阿克苏地区农田

张明

(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阿克苏843000)

1 阿克苏地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现状

阿克苏地区是国家及自治区重点产棉区之一,也是农用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地区,全地区农膜覆盖面积常年在56.6万hm2左右,其中地膜棉种植面积已达46.6万hm2以上,地膜栽培种植作物由地膜棉发展到地膜玉米、地膜甜菜、地膜蔬菜等。由于长期使用、回收困难,农田残膜污染日益突出,给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诸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部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结合自治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部署和要求,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9年,全区地膜使用量4.356万t,回收量3.631万t,回收率达到83.3%,有效遏制了地膜残留增量。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政策推动,大力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推广

2018年,阿克苏地区行署办印发了《阿克苏地区加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实施方案(2018-2020年)》,通过政府强力推进,部门协作联动,加快推进了农田“白色污染”的治理。2019年,全区投入项目资金3800万元,在阿克苏市、新和县、温宿县、库车县建立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区,开展示范推广工作,实施面积3.5万hm2;在沙雅县、阿瓦提县建立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试点县,试点面积1.3万hm2;在7个主要植棉县、市开展了地膜污染治理政策法规宣传及农业执法活动,培育地膜机械化回收合作社25个,新增三套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加工设备,建设废旧地膜回收网点25个。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引领,有效辐射带动了全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全面开展。

2.2 积极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加工能力体系建设

一是利用补贴政策导向,按照买1台补1台的标准,鼓励种植户、合作社购置残膜回收机械104台,提升地膜回收机械化水平和残膜回收效率;二是完善废旧地膜回收网点建设,建设季节性回收网点274个,实现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全覆盖;三是培育残膜回收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产权归供销社所有、使用权归合作社、收益权归社员”的原则,由供销社牵头培育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合作社25个,开展社会化有偿服务;四是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2019年沙雅县新引进了具有膜秆分离自主知识产权的顺盈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沙雅县投资建设了一家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有效推进了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工作的开展。

2.3 积极探索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新机制

针对残膜回收难题,地区在地膜循环利用效果较好的阿瓦提县开展了“谁生产销售、谁负责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工作。由阿瓦提县振中塑业有限公司为丰收三场0.67万hm2棉田“统一供膜、统一铺膜、统一回收”,使地膜回收责任由使用者转到了生产者,农民由买产品转为买服务。这种模式一是因统一回收地膜的责任倒逼供膜企业加工生产抗老化、达到标准的地膜,以保证棉花收获后能有效收回使用过的残留地膜;二是企业为了回收残膜并保证质量又新购置了20台分体式残膜回收机(秸秆还田及残膜集条机、残膜回收打包机),以45元/667m2作业费提供残膜回收作业服务;三是为避免收回的残膜造成二次污染,企业又引进了秆膜、土膜分离设备,去除残膜杂质后加工成塑料颗粒,确保了废旧地膜循环再利用。

2.4 试点开展多种类型地膜试验

2019年,地区在库车市、沙雅县、新和县、阿克苏市、阿瓦提县开展全降解地膜试验333 hm2;在沙雅县、阿瓦提县开展0.016 mm、0.018 mm加厚地膜试验50 hm2;完成地膜减量化行动玉米无膜栽培面积1.11万hm2。沙雅县与南通龙达生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广强力耐候膜试验示范667 hm2,为后期选择便于回收的地膜提供了依据。

2.5 强化残膜回收机械及技术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通过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依托项目、示范带动等措施,农田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机械拥有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区残膜回收机保有量达4 580台,其中:振动筛式(秸秆粉碎还田+收膜联合作业)270台,其余均为扒齿搂膜机和拔秆起膜机,主要集中在库车、沙雅、新和、阿克苏市、阿瓦提等县市。近两年农户购置相对较多的有石河子光大1CMJ-2.0、新疆科神4JMS-2.0及新疆农科院研发生产的振动筛式残膜回收机,此类机械的共同特点是机械故障率相对较低,维修保养便利,可同时完成秸秆粉碎和地膜回收作业,拾净率可达80%以上,基本得到了农户的认可。上述机械单台理论作业量8 hm2/天(8小时),实际作业量5.3~6 hm2/天(8小时),单台机具一个作业季(40天)作业量可达到266 hm2左右。作业价格45~50元/667m2,作业成本费用(含燃油、人工)15~20元/667m2,配套动力机械120马力以上。2019年,全地区振动筛式残膜回收机作业面积6.6万hm2左右,其作业任务主要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来实施,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项目示范区内,依托项目积极落实了残膜机械化回收30元/667m2的作业补助政策。

3 存在问题

(1)无法实现头水前揭膜。由于农业用水短缺,受供水影响,不宜大面积推广棉花头水前揭膜技术。

(2)未完全建立残膜市场化回收机制。残膜回收依旧主要依靠政府通过行政措施强制推行,目前政府负责残膜回收、企业负责加工的回收利用模式,资源化利用效益还不能有效传导到回收环节。

(3)机械性能不稳定。现有的各类振筛式残膜回收机均可实现农田残膜回收的目的,拾净率可达80%以上,但由于残膜回收作业时间一般在10月15日至11月20日,作业期短,需要机具连续高强度作业,现有残膜回收机总体适用性、可靠性、稳定性不强,连续高强度作业故障率较高,机具维修耽误农时,致使作业效率不高。

(4)膜秆分离技术难题还未攻克。目前残膜回收机基本可完成残膜回收作业,但回收的残膜中混有棉秆、杂草、土等杂质,给残膜回收再利用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如何解决秆膜分离问题是关键。

(5)缺少耕作层残膜回收机械。目前残膜回收机械的功能基本都是回收地表的覆膜,缺少对耕作层残膜回收的机械,致使历年残留在土壤耕作层的地膜无法回收,且耕作层的残膜基本没有再利用价值,给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带来困难。

(6)农户对残膜污染治理认知度不高。总体来看,种植大户对残膜污染危害和残膜机械化回收必要性、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高,能够看到残膜机械化回收带来的增产、增收效益,但小农户积极性普遍不高,对于使用增加厚度强度的地膜所产生的成本普遍不易接受。

4 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残膜回收加工利用企业在用水、用电和地膜回收方面给予政策扶持,落实国家促进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税收政策。建议对电费予以补贴或者改为农业用电,以保障生产企业利益,调动生产企业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积极性。

(2)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残膜回收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以社会化组织为纽带,建立“种植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工企业”的残膜回收、资源化利用模式。

(3)加大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发力度。鼓励农机生产企业提高科技研发积极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机械的结构和性能。建议研发及生产部门综合考虑简化机械结构、便于维修换件、实现秆膜分离,从而降低机械故障率,达到耐用适用的目的。

(4)加大残膜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建议回收再利用企业积极开展膜秆分离技术的研发,从而加快解决膜秆分离的难题。

(5)积极开展耕层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发。建议相关科研机构加大土壤耕作层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发力度,减少和消除残膜对耕作层土壤的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6)开展残膜回收机械化作业补助。可参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政策,对地区范围内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实施敞开补助,不仅仅局限于项目区内的补助,只要实施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经检测验收合格后均可享受补助,以此推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工作。

猜你喜欢

残膜阿克苏地区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如何提高残膜回收机械的拾净率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黑板像农田
宁夏研发出残膜机械化回收新技术
新疆阿克苏地区观赏石协会年会圆满召开
基于国内残膜回收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