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旧动能转化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转型与升级

2021-12-01张崤文

乡村科技 2021年33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供应链

张崤文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经济管理系,山东 烟台 265200)

0 引言

近年来,“新旧动能转换”概念的不断丰富,各行各业纷纷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一机遇,以“四新四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适应时代发展和进步。冷链物流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操作人员非常重视物流过程中的适宜温度、时效性与无缝对接。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使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转型升级。2019 年,我国出台20 多项关于冷链物流政策和标准,以推动冷链物流行业顺应新旧动能转化的潮流。本文作者基于此背景,分析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而总结冷链物流存在的不足,最后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文献综述

马佳欣[1]从购物平台快速发展角度分析冷链物流发展的必要性,并认为我国物流发展存在诸多弊端,提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需借助相应的信息化设备完善整个冷链物流管理体系;梁艳[2]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分析供应商产后预处理阶段、中间商流通以及消费者满意度中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不足,并提出打通产地到销地的“最后一公里”,建立短链物流,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与消费者高效互动;姜明君[3]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消费者为核心,提出建设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覃朝春[4]认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服务的本质,基于风险思维分析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的因素,建立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季益彪[5]通过分析广西荔枝的冷链物流模式,建议从加强荔枝供应链管理、解决最后一公里等方面促进其冷链物流发展,以保证荔枝的正常流通;姚添一[6]为提高冷链物流配送系统的效率、节约成本,以A 企业为例对电商冷链物流配送系统进行研究,并构建模型对A 企业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配送系统仿真优化;李学工[7]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分析我国冷链物流产业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并对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创新性建议。

从以上研究成果来看,在公开发表的文献方面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层次和广度尚且不足,仅局限于冷链物流自身的研究或对冷链物流要求的简单叙述。实践产生理论,理论引领实践,所以应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理论的研究以引领冷链物流的发展。

2 生鲜农产品供需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 生鲜农产品供需现状分析

生鲜农产品主要指水果、蔬菜以及其半成品等,虽然生鲜农产品市场已经开始铺设,但是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特殊性,使得生鲜农产品仍然具有诸多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情况。首先是距离问题,生活区并未配备齐全的菜市场,使得消费者无法及时获取想要购买的食材,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其次是价格问题,大型的商超生鲜农产品品种齐全,但商超运营成本高,再加上品牌溢价原因,使得生鲜品的价格自然不低。在中国家庭结构中老年人成为购买食材的主力,但是老年人由于行动受限,无法从更多的渠道及时获取所需的生鲜农产品。从整个农产品市场可以看出,生鲜农产品是运作困难的一类商品,存在供需不匹配等问题。

在生鲜新零售的浪潮中,生鲜品成为各大企业争夺的主要品种,究其原因主要是生鲜品具有较高的毛利、购买重复率高、用户黏性强等特点。互联网交易和实体体验新零售的模式解决了生鲜农产品的距离痛点、价格痛点和时间痛点等问题,给生鲜农产品流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所以生鲜市场被众多企业看好,纷纷试水生鲜领域。

2.2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2.1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前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约为3 394亿元,2015—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0%。考虑到政策支持以及冷链产业投融资事件增多,冷链产业预计将持续处于上升期,未来几年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到2025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将达9 000亿元左右。

近些年,新零售、蔬果宅配等成为消费市场的热门选择。据统计,2019年国内生鲜电商占比已经高达80%,市场交易量达到2 796 亿元,年增长率达36.7%。由于电商要求快速响应,追求精准服务,其更加关注物流的效率,所以对于生鲜电商来说物流环节更为重要,中国冷链物流也将受益于这类消费的增长得到快速发展。

2.2.2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虽然我国冷链物流在近几年取得明显的进步,但现阶段冷链物流水平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存在巨大落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的水果流通腐损率为11%左右、蔬菜为20%、肉类为8%、水产品为10%。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一般在5%以下,其中美国的果蔬类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损耗率只有1%~2%。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易腐农产品冷链应用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也导致了农产品最终效益的差异。另外,我国冷链物流相比普通物流成本高出40%~60%[8],也限制了国内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3 农产品冷链物流供给能力与农产品流通需求的矛盾

3.1 冷链服务水平与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的矛盾

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保障农产品品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农产品的品质安全日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市场消费者对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对农产品运输、包装、保鲜等缺乏明确的标准,保鲜技术缺乏创新,冷链企业经营理念尚不健全,缺乏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支撑等,导致农产品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损耗严重,无法满足客户的期望。

3.2 冷链设施区域布局失衡

我国农产品生产区域分散、季节性明显,各地区的冷链基础设施设备是保证农产品跨区域运输的基础。当前我国冷链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区域分布不均、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区域性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关键物流节点缺少保鲜设备、跨区域全程冷链运输配送设备不足。以我国2019年冷库的分布情况为例,我国冷库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约占全国冷库量的41%,华中、华北两地的冷库量相差不大,约占15%,西北和东北地区作为农产品主产地冷库数量相对较少,约占13%,显然现有的冷库数量和冷藏车数量不能满足该地区的需求,冷库分布情况不够合理[9]。

3.3 冷链物流信息化支撑力度较弱

冷链物流相比普通物流,冷链物流运作难度更大,信息化要求更高。我国物流领域整体信息化程度偏低,冷链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更是不容乐观,从产地到消费者全链条无法及时获取到匹配的信息,表现为信息不对称。《证券时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底,仅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逾十个省市实现了冷链食品追溯。所以,我国在信息化支撑冷链物流发展方面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4 冷链物流缺少配套产业政策及标准体系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建设不仅影响着冷链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还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相关行业的标准各成一套,致使现有的冷链物流标准形式多样,更新不及时,无法响应新的市场变化,在多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和漏洞,物流标准化滞后,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的规范化发展。

3.5 农产品物流环节多且缺乏有效顺畅衔接

农产品冷链环节包括从农户采摘后的生鲜农产品预冷、低温贮藏、包装、运输至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再到各农产品分销商、最后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首先,冷链系统组织协调性差,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上下游整合不到位,缺乏完善的流通标准,未能形成一个完整通畅的流通网络;其次,整个物流过程缺乏完整的冷链,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而非全程冷链,而发达国家部分冷链流通率已实现100%,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也超过95%。复杂的流通环节不仅影响了农产品流通过程的损耗,而且增加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据统计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占总成本的50%以上。

4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转型与升级对策

4.1 加强“最先一公里”布局

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指的是农产品从产地采摘到移交物流运输之前的这一段时间。为了保持农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需要在这段时间进行预冷、分级、加工、包装、仓储等一系列操作。受国家“一带一路”布局和农村电商发展的牵动,更多的农产品急需从农村走出去,所以“最先一公里”在整个物流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预冷环节是“最先一公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就需要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制冷技术和设备这一行列;加强标准制定,包括预冷、分级、加工、包装、仓储等一系列环节的标准制定,同时还包括“最先一公里”与物流上下游衔接标准的制定,从而形成一个闭环;最后,政府应引导投资,让政策和资金更多地向“最先一公里”倾斜,从而让更多的企业受益和获得支持。

4.2 加强关键性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首先,应大力推进关键冷链设施设备新建及改造升级。给予相关企业专项资金补贴,比如企业购买冷藏车辆和冷藏设备给予适当补贴、政企联手搭建现代化冷库。其中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政府与社会去关注,要有效解决农产品“最先一公里”的问题,保障产品的新鲜;其次,加强农产品配送中心布局,以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向供应链的上游延伸,加强与“最先一公里”的链接,有效防止供应链断链。

4.3 技术革新助力冷链物流标准落地

冷链物流是关于效率和规模的经济,背后也一定是由数据技术驱动发展的,所以应在生产加工环节、冷藏技术装备和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方面加强技术革新,发展制冷、食品速冻、冷库自动化、包装等技术;应用互联网技术倒逼冷链物流标准落地,应用移动二维码等使得标准动态监控成为可能;另外,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整个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从而建立农产品生命周期信息档案,有效整合供应链条各个环节的信息,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4.4 重构现代供应链

基于现阶段供应链存在的“断链”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以下改进措施。首先,通过建立平台式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产品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控,优化供应链成员的协同和运作效率,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和指导;其次,开发去中心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区块链凭借其“去中心化”的特点和“共同信任”的机制,可以整合农产品供应链中包括原产地、生产商、渠道商、零售商、消费者等多个交易主体的分布式数据储存、共识机制等多项基础技术,运用于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为消费者和供应链参与者提供切身保障。只通过单点突破的方式取得进展,而不围绕产业链上的诉求加以延伸与考虑是不长远的[10]。

5 结语

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健康、多样的趋势,而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保障其安全的关键因素,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本条件,因此冷链物流在行业内外受到更广泛的重视。文章作者通过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现状,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供给能力与农产品流通需求的矛盾,提出加强“最先一公里”布局,加强关键性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重构现代供应链等建议,促进冷链物流转换升级,以更好地服务农产品的流通,促进消费升级。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供应链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亚洲生鲜配送展
亚洲生鲜荟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