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生态振兴探析

2021-12-01

乡村科技 2021年33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空间规划村庄

李 彬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道路。大力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保护和恢复乡村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农村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农村基础。建设发展,规划先行,实施乡村生态振兴也需要科学的规划辅助,从而强化发展的持续性和多样性。

1 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性

1.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转型发展的基础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1]。乡村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空间基础,是区别于城市的独有特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乡村宝贵的财富,也是其未来发展的潜力。乡村的生态环境不仅仅会影响到乡村的发展,也会影响到相邻城市空间的未来发展。过去乡村的发展一直是注重经济价值,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来作为村庄发展的代价,其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往往被忽略了,也没有看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是可以完美转化的。但是,乡村规划可以很好地为二者的转化打好基础,利用好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个属于乡村自身的优势和资本,保护好属于自己的自然生态特征,提升自身价值,增强吸引力和发展潜力,为产业转型发展夯实基础。

1.2 良好的乡村环境可以吸引劳动力回流

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农民锐减、乡村“衰落”的时代,这是现代化进程中无法阻挡的客观趋势[2]。随着城乡融合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大部分农村人为了更好地发展,从农村涌入城市,随之带来的就是村子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留守儿童增加的问题,导致乡村缺乏发展的内部动力和人力资源。现在的大部分乡村都存在着劳动力流失的问题,不仅仅是村子内部的人流失了,并且由于自身没有吸引力,也没有外来的人才加入,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因缺乏所需要的建设和管理人才而发展乏力。

乡村生态振兴,不仅仅是保护好生态环境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强化乡村发展的持续性,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村庄要增强吸引力,不仅仅要依靠经济建设,更多的也要依靠自身的生态环境。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模式不应该为了一味模仿城市发展规划而固化,要在保护好乡村本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好耕地和乡村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生态宜居的环境,提升人居生活质量,实现合理布局,实现村庄合理长久的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要留住也要吸引人才来到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建设需要的人力资源。

1.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特色发展的保障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村庄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和环境印记,但是在村庄建设的过程中,许多村子对其他村子已有的发展模式照搬照抄,忽略自身的特色,把各具特色的村庄改造成了统一的商业化的村庄,失去了原本的样子,不能凸显自己村子的特色,取而代之的是统一化的乡村,更有甚者是统一化的城市村庄,乡村原本的自然和文化特征都被掩盖了,乡村的原本特征被慢慢磨灭了,这样发展下去,乡村也会慢慢地消失,都会被城市同化,那些属于乡村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特征也会慢慢被磨灭。

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应该丢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和生态标识,不能仅仅为了经济发展去模仿别的建设模式,抛弃属于自己的特点。应修复和整治农村土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留住村子本来的样子,保护好自己的特色,实现农村可持续的特色发展。从实际出发,结合农村独特的发展特点,针对性地制定乡村规划,保护乡村的独特价值;根据农村自身的生态环境,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保持乡村本来的自然和文化特征,实现农村的个性发展,拒绝模式化,保护好乡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被同化。

2 当前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规划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抓手。完善系统的乡村规划有利于实现对生态环境的长久保护。乡村规划可以做到对乡村地域全要素的管控,发掘和保护好乡村的多重价值。良好的乡村规划可以避免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资源分配不均衡、工程重复建设和自身独特价值被抹杀等问题,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高效实施。但是目前在村庄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规划的效果,从而影响到生态振兴的实施效果。

2.1 对乡村规划重视程度不够

过去规划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重心一直在城市,对乡村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村子都缺乏相应的长期发展规划,而且乡村规划一般只涉及到部分重要的中心村和示范村,对于大部分普通村子没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许多制作乡村规划的工作人员都是从城市规划转过来的,在城乡规划行业的从业人员中,真正“懂农业、懂农村、懂农民”的规划师很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以前的规划往往采取上传下达的方式,在规划调查的实际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了解使用者的真实需求;加上规划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就让真正的实际使用者(村民)无法实际参与到规划的过程中去,参与度比较低,导致规划与乡村的发展不相符合,甚至有些规划太高大上,不符合乡村发展的实际需要。

当前许多乡村规划流于形式,趋向于公式化,乡村本来的发展弹性也慢慢消失。许多村庄在发展的时候并不重视规划,仅仅是根据眼下的经济利益来决定村庄的发展,临时套用一下类似的发展模式就用在自己的身上,为了当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发展的持续性,而且村庄在发展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三个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导致村庄在发展的过程中三个区域空间会产生不平衡,对村民的生活环境和村庄的发展持续性产生影响。

2.2 地域特色不明晰

每个村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和生态印记,而这些独特的印迹是需要在规划中被保留下来和放大的,但是许多规划在设计的过程中,这些特征往往会被忽略,仅仅为了追求经济价值,造成村庄特色历史文化的流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目前受欢迎的大众化的特征,地域特色不能很好地凸显出来。这些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文化和生态因素是乡村自身发展的强力抓手,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那么村庄想要实现更加持续的发展就是个很大的难题了。

许多乡村规划人员在编制的过程中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不能很好地把握当地的资源和文化特征,首先规划的针对性不强,从而使最后形成的规划和实际情况有出入,导致空间规划的实施效果不佳;其次,由于大部分乡村本身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自然生态环境较差,对于空间规划的建设支撑性比较差,从而增加了规划实施的难度;最后,许多规划也会在设计的过程中依赖于已有的发展模式,采取对相似案例的复制,而且偏城市化的设计掩盖了村子本身的特色,导致规划实施效果低于预期。

2.3 空间规划编制难以系统化

我国目前的规划制定是从上至下的体系,相关标准和方法都是沿用城市的已有范本,制定乡村规划还不够成熟,而且乡级政府缺少编制乡村规划的专业人员,导致规划编制的标准难以统一。大多数村庄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仅仅考虑到自己的发展情况,没有考虑到周围区域的长久发展,而且在实施规划的标准规范上也缺乏统一性,相关规划编制的形式等也各不相同,给规划落实带来很大的不便,空间规划实施效率较低。

2.4 产业结构单一

部分乡村规划在制定时没有考虑到未来发展的前景,没有为其他产业的发展预留空间或做好合理的分区,仅仅是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单一要素的规划制定,导致乡村发展的弹性消灭,发展固化,限制了村庄发展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多数村庄都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主要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等,其次辅之有少量的食品加工厂等第二产业,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就更少了,没有科学规划的村庄,会继续维持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而以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发展的村庄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以种植业为主,收入较低,产能较低,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导致村庄缺乏建设需要的资源,村庄逐渐消亡;其次,由于缺乏长期的村庄全要素发展规划,村民对于村庄的生态环境缺乏保护意识,使得村庄环境由于生产和生活变差;最后,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宝贵的生态价值,导致村庄失去长远发展的资本和依靠。

3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途径

3.1 加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就是要协调好规划涉及到的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工作的先后顺序,努力做到工作数据的及时共享。要以实际的空间变化作为其他工作的依据,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衔接顺畅。首先,要确定村庄的发展目标,结合村庄的具体情况和周边发展现状,确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资源类型等村庄规划要结合县和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多规合一”作为村庄规划编制的载体,整合村庄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3];其次,制定持久规划发展产业布局规划,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发展的潜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符合鲜明独特、乡村资源独有、村民主体推动、竞争优势相对明显等要求,遵循根植乡村、引领市场、做好特色、构筑乡村新型产业资源基础等原则和发展规律[4];最后,合理部署生活、生产和生态三个区域,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保护好村庄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

3.2 实现规划“留白”,增强村庄发展弹性

“留白”原指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一种手法,以“白”为载体营造空灵韵味,通过在绘画、文学乃至戏剧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停顿,从而营造想象的意蕴,是一种智慧和境界[5]。国土空间规划“留白”即在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之间留白,对于未来的发展,要有长远的眼光,通过多角度思考空间用途的使用,划定层次清晰的留白空间,增强规划弹性。一是根据空间发展的大格局,合理安排好红线管控区外的灵活调控部分,坚持底线不可动,合理安排好交界处的衔接问题;二是在已经拥有建设规划的区域预留一定的空间,为以后的扩展留下一定的余地;三是在城乡融合地区及重点发展片区周边划定待定区,对发展行为、治理主体及开发时序预留多种可能性。

3.3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相衔接

规划和用途管制相衔接就是强硬手段和灵活性的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在科学评价生态区、农业区和生活区的基础上,划定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国土规划主要侧重对某一特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目标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社会创造财富。空间规划更强调全方位的协调,目标是促成合理有效的发展,增强发展的科学性和持续性。土地用途管制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对土地的使用具有严格的管控功能,是保护底线的重要工具。将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双方的优势和作用,促进土地的优化利用和未来发展。二者相衔接可以将灵活和强制相结合,既有强力保护也有合理发展,从而增强发展的持续性。实现乡村地区的振兴发展应正视城乡发展的差异,凸显乡村地区的多元价值,超越乡村追赶城市的经济价值主导逻辑,实现乡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

3.4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落实建设目标

要增强村庄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还需要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入手。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单纯是村庄发展的方案,更是对这片区域治理的方案,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划的实施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承担好监督管理的责任,促成建设目标有效达成。村庄作为最大的受益方,也需要在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参与进来。此外,村集体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和治理水平,做好沟通工作,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信息向人民公开,保障村民的主体地位,满足村庄居民生产、生活的切实需求。

4 结语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大力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有利于打造良好的农村基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完善和优化乡村规划体系,实现对乡村生态环境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更好更高效地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让乡村生态回归自然,为乡村的发展提供力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空间规划村庄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路径思考
试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村庄,你好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乡村规划专家研讨会
别让乡村规划变成简单的山寨城市规划
村庄在哪里
城乡空间统筹规划的问题及对策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