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禾下乘凉梦处处稻花香
——走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21-12-01郑晓童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稻穗袁隆平杂交

○郑晓童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一个悲伤的消息打破了周末午后的宁静——袁隆平院士在长沙逝世,举国哀恸,人们自发地来到街头开展悼念活动,深切缅怀袁爷爷。

说起袁隆平,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氏”。是他,让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

小小资料卡

姓 名:袁隆平

性 别:男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0年9月7日

逝世日期:2021年5月22日

毕业院校: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

职 业:杂交水稻专家

主要成就:

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

2018年9月,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8年12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2019年9月,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2020年11月,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怀梦想坚韧不拔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后来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解放前,他曾亲眼看见过饿死在路边的人们,自己也体会过饥饿的日子。他回忆道:那时候经常是“肚子空空,身体没力,两腿没劲。晚上睡觉,被窝冰凉,始终也睡不热……”这些经历让袁隆平有了“强国必先强农”的认识,于是他的梦想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让所有的中国人吃饱饭。

“我有一个梦,叫做‘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坐到稻穗下乘凉。”为了这个梦想,袁隆平奋斗了一生。

追梦想坚持不懈

同所有成就非凡者一样,袁隆平的成功也来之不易。那时候,袁隆平是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1953年毕业时,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他来到了湖南省安江农校。

学校地处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那里交通闭塞,生存环境恶劣。可袁隆平依旧义无反顾,在这里一呆就是十八年。他像一个农民一样穿梭在田间插秧打谷,日日奔波于稻田间。他的皮肤晒得黝黑,他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可他满眼都是心爱的水稻,因为他心里想的是人民,装的是祖国。

曾经他为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背着自己的行囊,坐好几天的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研究。曾经,他连着七年春节没有回家,他说这就像候鸟追着太阳,自己心甘情愿。

他先后做了三千多次杂交水稻试验,但却没什么进展,可他依旧选择坚持,因为他知道自己种下的是种子,长出来的是国家的希望。

终于在1970年,他的试验取得了突破。1973年杂交水稻试种成功,1975年全国大面积推广。1981年,国家科委授予袁隆平特等发明奖。在领奖台上,他迎来了人生第一次经久不息的掌声。此时,他已经研究杂交水稻二十多年了,这其中的艰难只有他自己知晓,可他却义无反顾。

圆梦想坚守初心

袁隆平不住豪宅、不坐豪车,把经费全部用来搞科研。国家奖励他的青岛市国际院士港的别墅,他改成了研发海水稻的科研室。即便他有了那么高的成就,但生活依然简朴。

怀梦,追梦,圆梦,袁爷爷在与梦想有关的那些日子里,眼里装的是水稻,心里想的是人民。他将自己的梦和中国梦紧紧靠在一起,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他用夜以继日的奋斗估量着生命的意义,用自己沾满泥土的双手撑起祖国的未来。袁爷爷奋力逐梦的精神,不仅仅改变了水稻,更激励着千万中国青年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

“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你。”无论时空如何变换,我们都不会忘记袁爷爷,都会深深感谢他。他永远都是那个挽起裤腿、脚踩在稻田地里,笑容满面、说话风趣的可爱老者。阳光下,每一棵成熟的稻穗里,都有他的名字……

猜你喜欢

稻穗袁隆平杂交
杂交水稻“泰丰A”高产又好吃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骄傲的小稻穗
母亲
稻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