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2021-12-01

中国画画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几代人小众业界

近期,中央对娱乐界的顽疾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整肃,波及整个文艺界的“蝴蝶效应”已然显现……

相对于娱乐界轰轰烈烈的祸害下一代、风声水起的资本垄断和绑架,我们美术界只能算作是自娱自乐的小众群体——因此危害社会的程度也相对小一些,然而经过这几十年歪风邪气的鼓吹和侵蚀,已将我们业界随后几代实施了阉割式的摧残,因此作为一个业界而言,无异于一种断子绝孙式的悲哀……

基于此,我枚举如下诸例,请大家共同反省:

一、所谓“饭圈式”的帮派团伙——推崇一位业界有影响力的“大王”,立个山头,招兵买马,欺行霸市,不择手段的捞誉占利。现在后生们如果不入团伙和山门,几乎很难在业界独立生存,另一类的“卖身求荣”和“逼上梁山”,居然成为了当前本业界之常态……

二、那些经过恶炒,取得“影响力”的“名家”则厚颜无耻地摇旗呐喊,不分青红皂白地招安一批游兵散勇,臭味相投的欺名盗世,讹诈社会资源……而这些“名家”其实早已丧失艺术家的天良和操守——冠冕堂皇的歪理邪说已然成为了自己学术缺失空洞的托辞,正所谓: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眼下业界的许多公共平台,已逐渐地沦为了低能者们彼此吹嘘的堂会和矮子们恣意狂欢的舞台。

三、学术批评的长期缺失——我们的理论队伍,不客气地说,早已沧为了“草台班子”——唱堂会、红白喜事、吹鼓手……到处漫不经心地一通胡说八道之后,领取主人红包走人,也早就成了业界的常态——想想也是:如果你真的去认真批评了,不但会得罪人、讨人厌,还有丢饭碗之虞。因此,口是心非、指鹿为马就顺理成章了……

四、原本从事艺术,最讲究的是独立人格,独特见解,秉异主张和善于思辩,而于今却成为了功利的“克隆”时代——形形式式的模仿、抄袭和依样葫芦,“寄生虫”“寄居蟹”哀鸿遍野……搞艺术一旦蜕变为讨生活、谋生存的一种手段,艺术的创造力就会沦丧殆尽,艺术本体的消亡则就为期不远了。直面当下鸡零狗碎、不三不四的画展多如牛毛,从业者应接不暇的投稿、参展,细细品之无非也就是“千人一面”“万众一心”而已。因为现在的作者在所谓的创作之前,满脑门子都是别人的样式,而且越是浅薄越容易上手的越是吃香,这种“捡破烂”拿来主义行径必将毁掉业界的几代人……

五、当下画画众生,对先贤前辈高屋建瓴的学术风范视而不见或刻意回避,反而热衷于对当下那些通过恶炒作、蹭热度的“名家”摇尾乞怜、顶礼膜拜,对他们那些哗众取宠、不伦不类和肤浅丑陋的画风全盘模仿和吸收,把业界的学术氛围搞得乌烟瘴气而惨不忍睹,有道是:出水才见两腿泥,后人曾经饶过谁?无论你是恶意搅局或是盲目跟风,都将成为一种浮光掠影——因为,就艺术本质而言,一定拥有其严谨的历史标准加以评判的……

六、当下各类展览的评委,其本身学术水平偏低,许多其实并不具备基本的学术性和代表性。在这些不学无术“名家”的“指点江山”之下,其中获利的作者洋洋自得的窃喜之余,还硬生生的带坏了几代人的学术风气和导向——这些评委的指鹿为马或皇帝新装之行径,其实就是在蹚浑水和搅乱局——不但自己是睁眼瞎,也将后生们变成了睁眼瞎……

七、在这几十年里,业界这个原本的小众群体,繁衍成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阵势——僧多粥少已成窘态,万众都想在原本并不大的锅中分到一杯羹,巧取豪夺、欺世盗名等乱象丛生……当然绝大多数则是挣扎在吃不饱又饿不死的边缘。换言之,一条船原本承载量是百来号人,现在逾千的人挤着上船,不倾覆才怪了。当下随着各美术学院的无序扩招和画家的声誉在外,业界无疑成了风声水起的寄生行业,熙熙攘攘皆为利来者,着实令人目瞪口呆,“画家梦”居然成为许许多多平庸之辈的人生追求。正所谓:一将成功万骨枯——奉劝大多数盲从者,尽早改弦易辙而不枉此生……

随着业界真正具备学术实力的老一辈,渐渐地淡出历史舞台,正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总而言之,我们必须面对当下业界青黄不接、高原断层的现状,引以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

孙永

2021年仲秋

猜你喜欢

几代人小众业界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虽小众但可贵
业界聚焦
皮影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北京CEDRUS小众买手店
石磨
几代人的扶贫路
找到属于自己的“小众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