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科村贫困原因浅析及在脱贫工作中的思考
2021-12-01王顺江李代玺田叶子
王顺江 李代玺 田叶子
(1.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气象局,云南 文山 663099,2.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阿科村驻村工作队,云南 文山 663319)
云南省文山广南县坝美镇阿科村,属于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海拔950米,村民主要以种植甘蔗、玉米和水稻等农作物为主。2015年11月27日,中共扶贫工作会议中就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共产党的重要使命[1]。在此背景下,阿科村也进入到了脱贫行列,领导干部为深入了解村民种植、生产等基本生活情况,逐步深入到田间地头、体察村民疾苦,加班加点完成每一户的脱贫情况。并且由于阿科村发展滞后的原因众多且复杂,就需要不断对这些影响阿科村贫困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真正实现阿科村脱贫致富。
1 阿科村贫困原因分析
1.1 缺少集体经济的体制基础
乡村要想获得较大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集体经济体制基础作为保障。但是,阿科村在实际的发展中,由于经济发展基础较差,在体制上缺少经验积累,在经济发展中很多事情都表现出有心无力。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在村里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其实,不是他们不想为阿科村脱贫工作作出贡献,更不是他们不想把村子发展起来和把村子建设好,而是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从相关乡村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但凡经济发展较快和乡村建设较好的地区,都有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积累,因此,要想实现阿科村经济较好的发展以脱贫致富,首先就必须要解决好集体经济经验积累问题,即关键问题就是要解决好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积累的体制基础,这样阿科村的乡村干部才能全力带领村民将乡村发展好,才能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1.2 村级组织失去了引领作用
在阿科村的村级组织中,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的组织意愿和组织能力大为下降,村民对村支部和村委会组织的活动不予响应,甚至根本不予理睬。经济发展落后的阿科村,由于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村里无力组织经济发展,村支部和村委会对村民根本没有号召力,没有形成战斗堡垒和党建引领作用,村支部和村委会应有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都大大地制约了阿科村经济的大力发展。
1.3 缺少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和创业平台
阿科村经济发展一直较慢,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仅仅拿回了花剩下的工资,务工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都留给了外地,对本地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帮助和贡献。导致富的地方越来越富,穷的地方越来越穷,地域或区域经济形成两极分化,严重制约了阿科村的发展。近年来,阿科村也采取了措施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但由于没有创业环境与条件,让有回乡创业意愿的人望而却步。建档立卡户有国家金融扶贫政策大力支持,但他们却没有经验和思想,不知道发展什么产业,非建档立卡户有能力创业,但他们没有像建档立卡户那样有优惠的金融政策支持,他们在乡镇信用社要想获得贷款真的难上加难。金融政策阻碍了他们回乡创业的梦想。没有了创业平台,自然没有人回乡创业,就无法留住村民在本地就业,还得外出就业的恶性循环。
1.4 缺乏为乡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
在阿科村由于经济基础有限,很多村民都以种植柑橘、甘蔗、玉米和水稻等农作物主要的经济来源,人人都只顾着自己搞好农业的发展,没有在意乡村建设与发展。特别是一些村组干部也是只顾自己挣钱发财,忘却了自己的职责。虽然不准村组干部外出务工,但由于青壮年都已经外出务工,一些村组干部在村里除了自己挣钱,对村里的发展秉承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村民也是这样,没有外出务工留在本村的人,也是各干各的,无法形成规模,村组干部也难以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对乡村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1.5 单干导致成本增加,打击了积极性
阿科村在实行村民单干以后,在种植和养殖上都增加了成本,村民在这个过程中基本无利可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村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施行单干以后,由于每块土地的大小、土壤质量都存在着差异性,导致村民在分配过程中都会将一块地分成好几份,这样对于一整块地来说,本可进行机械化作业的,但是由于将其分成了好几块且都属于不同村民的,这也增加了机械化作业的难度,增加了耕种管收的成本。由于一家一户单干,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种生产资料的采购、使用都增加成本。土地种植下来,基本无利可图,严重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单干无法形成规模化的集约经营,伤农事件屡有发生。今年整个村都发展柑橘产业,但由于疫情及其它原因,一是水果商进不来,二是即使进来也运不出去,导致水果价格走低,农业收益不高,农民收入不多。乡村如何发展,以何种方式科学有效发展,成为阿科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急需思考的问题。
2 实现阿科村脱贫致富的发展路径
2.1 用心提质抓引领,强化党建助脱贫
阿科村严格按照“围绕党建抓脱贫,抓好脱贫促党建”的思路,进而有效将党建与脱贫工作深度融合,在脱贫攻坚的战线上充分发挥基层村干部的战斗壁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扎实推进对阿科村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为实现阿科村的脱贫致富奠定组织基础[2]。
在阿科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应始终坚持基层党组织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主要前沿阵地,通过不断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联合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将阿科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利用起来,通过养殖生猪、种植经济农作物等项目推动,实现村委集体经济制度基础的全面覆盖。实现阿科村脱贫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双促双赢”良好格局。
2.2 重点抓机制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完善体系助脱贫
阿科村在脱贫致富中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整个村经济发展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进而树立起“一盘棋”思想,建立健全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工作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注重发展和树立本地农产品品牌,给自己的农产品进行定位,引进高品质种苗,种植高品味农产品,不要想着一蹴而就,一开始就做到“高、大、上”,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有特色的“小而精”。
全面推进网格化的管理体系,由村级领导进行指挥,村党组织和驻村书记为辅助指挥人员,村组干部和党组织负责人为责任体系成员,对阿科村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为摸清阿科村2020年以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现状和帮扶情况,对存在的短板问题进行补齐,进而为后期阿科村实现脱贫致富提供坚实保障。
2.3 尽心尽力补短板,攻坚克难促脱贫
针对村民各自为自身经济发展谋福利,不顾阿科村整体经济的发展问题,阿科村的干部还应就相关问题逐户做好村民集体经济发展意识,为其制定有目标、有计划的产业扶贫工作,进而使村组基础设施得到逐步的完善,就业、村级集体经济的稳步发展,让整个阿科村的村民都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同时,通过全力补齐阿科村人居环境的短板问题,促使其在脱贫工作中也能着力构建人居环境的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并不断引导群众能够转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开展人居环境的整治问题,让阿科村村民能够在长效保洁的环境中获得经济的发展,进而打造出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经济富裕的阿科村。
2.4 凝心聚力战脱贫,全力以赴奔小康
在阿科村脱贫致富工作中,要准确把握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更应以有力的行动、扎实的工作决心,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有效实现脱贫攻坚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要想实现阿科村脱贫致富,最主要的基础就是人力资源。因此,村干部首先就需要针对外出务工的中青年进行思想宣传,深入研究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的措施和办法,积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阿科村支持和帮助。自开展脱贫工作以来,阿科村仅仅围绕州委和州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实时实地进村、进户开展扶贫工作,落实好帮扶责任人的职责,到贫苦户家中去了解实际情况,认真向其宣讲精准扶贫策略,围绕存在的痛点和难点,共同商议出脱贫计划和措施,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难题、共同谋发展、促增收,形成脱贫攻坚合力[3]。
2.5 把扶贫政策分享给有能力创业非建档立卡户青年
很多非建档户青年有文化、有知识、有闯劲。如果把一些扶贫政策给这些青年享受,再加以培训,就会培养出很多致富带头人,从而带动整村产业的发展,搞活农村产业经济,带动建档户一起发展,实现建档户产业脱贫,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解村民之所想、所思、所盼。始终坚持将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党建引领的作用下,加强村委班子建设,实现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到人。最后,通过召开村民开会的方式,为村民讲解脱贫政策及相关知识,引导群众能够自主加入到脱贫致富工作中来。
3 结语
总之,导致其阿科村贫困的因素很多,在对其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村干部就需要不断抓实脱贫攻坚工作的短板和弱点问题,全面进行查漏补缺,始终保持攻坚克难、连续作战的意志和作风,压紧压实责任,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将各项扶贫政策落地落实,并采取积极的措施留住人才,凝心聚力,为阿科村的脱贫致富和振兴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