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析巴尔蒂斯油画中的东方意韵

2021-12-01宋亚楠

艺术品鉴 2021年20期
关键词:蒂斯东方艺术巴尔

宋亚楠

画家巴尔蒂斯出生于艺术世家,他的父母都是画家,这使得他从小就处在极为浓重的艺术氛围当中,他既具有先天的优秀天分,也具有后天的勤奋努力,因而早早成名。

一、画家巴尔蒂斯的“中国情结”

绘画大师巴尔蒂斯与中国艺术具有很深的缘分,一方面是他童年成长环境的影响,他的家庭环境让他能够接触到许多种艺术,而中国古代山水画对巴尔蒂斯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使他极其自然地迷恋上东方艺术,通过对中国艺术的了解,他在童年时期就已对世界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巴尔蒂斯的父母是德国国籍,是由于德国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被迫搬家到柏林,因此,他有着长达十年的颠沛流离生活,这种生活也让他接触了许多新鲜事物,使得巴尔蒂斯养成了较强的包容性,再加上巴尔蒂斯父母也是热情奔放的人,在童年时期他就喜欢上中国的书籍,在成年后更是迷上中国的绘画、戏曲以及书法等传统文化,这些中国艺术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二、对巴尔蒂斯油画中的东方意韵进行品析

(一)巴尔蒂斯油画中东方元素的存在形式

1.从构图上来看

通过观察巴尔蒂斯油画可以发现,在构图的方式上,巴尔蒂斯油画受到东方元素的影响较深,他的很多风景类油画的构图与我国古代山水画的构图十分类似,给观赏者一种异曲同工之感,这是由于巴尔蒂斯在童年学习绘画时期,曾经看过中国宋代的山水画集,因而也使得他的构图手法深受影响[1]。例如,巴尔蒂斯的风景油画《阿尔卑斯山》中,就曾经引用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和万物融为一体的构图思想,中国古代绘画构图方式,还有一种叫作“开合”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在巴尔蒂斯的风景油画中也有体现,“开合”构图的具体含义是将整幅画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结构,不同结构代表着不同的观点,也是画家观点的一种具象表现,巴尔蒂斯的《普罗旺斯风景》画中就有这种结构效果,现实中的普罗旺斯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当地的树木和花卉种类繁多、十分唯美,因而在巴尔蒂斯的风景油画中,将当地的房屋和周围植物作为“开合”构图的第一部分,这部分画作的特点是具有俯视效果,且画面的描绘较为细致;从第一部分将目光上移就是该幅画构图的第二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些山坡,这一部分巴尔蒂斯采用了虚实结合的绘画手法,与第一部分的细致绘画形成鲜明对比,使得大自然的质朴感十分强烈,这种虚实结合的绘画手法也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构图十分相似;该幅画的第三部分由远山的城堡和周围小型屋舍构成,这部分“开合”构图手法较为复杂,为了体现出画面的冲击性和节奏感,巴尔蒂斯采用曲折山势和云雾中朦胧山体相间的构图方式,给人营造出远处跌宕起伏的氛围。从整体上来观察《普罗旺斯风景》油画,很难不让人想起中国古代的山水图,画作整体气势磅礴,有着较为强烈的代入感,能够引发观赏者的共鸣,让人感觉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这也与中国古代风景图极为相似[2]。

2.从视域上来看

巴尔蒂斯油画风格从视域上来看,也与中国古代山水画有着较多的相似点,传统西方油画与中国画的不同在于西方油画普遍采用焦点透视法来完成,而中国画则普遍采用散点透视法完成。巴尔蒂斯风景油画并没有沿用焦点透视法,而是采用了散点透视法,这就使得他的风景画从视觉效果来看与中国画极为相似,这部分内容巴尔蒂斯本人也曾承认过,他认为东方艺术的视域效果对他的画作有着较大影响,因此,他的许多画作中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著名的《意大利风光》风景油画是巴尔蒂斯在1951年所创作的一幅作品,他摒弃了西方传统透视法,打破东西方作画的局限性,从鸟瞰的视域出发,呈现出一幅云雾缭绕的田野画面,这种视角在当时是不属于正常视域的,这也使得该幅画作具有奇特性,得到很多画家的高度评价,巴尔蒂斯从高空俯视的角度,不仅将田野风景描绘的极为震撼,也生动的描绘了空中风景,且房屋中的窗户等细节也描绘的十分细致,但楼房的观看视角却没有俯视的效果,与正常观看效果十分接近。在中国古代风景画中,有一种画作视域叫作“以大观小”,人作为中心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将所有的山川河流、花卉树木以及虫鱼鸟等景色收入视线中,这种视域是将人内心所想与目光所及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内在与外在交融的状态。

在《意大利风光》这幅画中,中国风景画的游走透视被运用的十分贴合,它反映了视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光范围也可以更加辽阔,将静态画作描绘出动态游走效果,该幅画中的建筑物主次分明,次要建筑物主要起到了烘托作用,同时,巴尔蒂斯在建筑物周围树木的描绘中也下足了功夫,离主要建筑物较近的树木十分清晰,而距离较远的树木则是有一种朦胧感,呈现出一种既宏大又细致的画面,表达出空间的流动性,这种效果可以用“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来形容,意境十分美妙。

3.从技法上来看

巴尔蒂斯创作油画长达七十年之久,在这个漫长的创作路途中,他的绘画风格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不管是哪个阶段,巴尔蒂斯的绘画方式和风格都与中国古代绘画存在着一些联系,将东方元素完美地呈现在西方油画当中[3]。从绘画技法上来看,巴尔蒂斯早年间画树的技法也引用过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如《卢森堡公园的池塘》中,该幅作品的整体构图结构呈现出X 形,画中树木线条十分流程,宛如字体一般,树的主干和树的整个外形之间具有相同构性特征,而树叶的描绘十分温柔细致,既表达出树干的柔韧,又表达出树叶的温润;对于画中枯树的描绘,巴尔蒂斯采用了粗壮线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枯树的美感,让整体画面不那么死板;而画面中的池塘和建筑物等也是主体部分,画家使用不规则的直线来完成这部分的创作,体现了巴尔蒂斯极高的结构处理能力。这幅画作中体现了中国画浑厚华滋的意境,在树木技法中也体现出中国风景画中树木的作画技法,巴尔蒂斯还掌握了东方元素中简约与复杂相衬、老练与稚拙配合、理性与感性结合的特点,增添了画作的神秘气息和磅礴气势,中国古代绘画讲究遵循自然规律和物象机理,巴尔蒂斯正是因为掌握了这种规则,才能够在画作中体现出东方意韵之美。

(二)从巴尔蒂斯油画中东方意韵品析得到的启示

1.东西方艺术理念具有可融合性

画家巴尔蒂斯所处在的时代十分跌宕,他也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起伏,这个时期的西方艺术风格流派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衍生出了许多新型流派,巴尔蒂斯结合那个时代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再加上自身的艺术观,在绘画作品中体现了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的精髓。纵观东西方文化艺术,在不同时期,东西方的艺术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展现出当时艺术风格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艺术发展思潮的起源在19 世纪初期,当时的中国老辈艺术家们首次提出了中西方艺术交融理念,开始提倡西学中用,延展东方艺术。赏析更早的中国传统艺术画作可以看出,传统绘画中有着中国民族的隐忍和封闭,大部分艺术家始终坚守着中国的传统风格,故步自封成为习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因此,在当前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的时代,我们应当思考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结合时代特点和自身文化风格,理性面对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之间的交融,学会去其糟耙取其精华,像巴尔蒂斯一样,打破传统艺术文化限制。当前世界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艺术也应当是多元的,不同艺术风格之间没有尊卑之分,也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绘画手法可分为不同流派,而流派之间也是具有可融合性,应当勇于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才能够让东方艺术延绵不断地发展下去。

2.对艺术应当体现出包容的治学态度

作家巴尔蒂斯本人是十分内敛的人,他为人较为低调,虽然作品获得较高评价,但本人却很少评价自己的作品,他也表示自己并不归属某一特定的艺术流派。巴尔蒂斯的思想十分独特,他崇尚自由,因此,在他的画作中也体现出较为自由的理念,他的油画作品给欣赏者带来一种挣脱束缚的感受,再加上巴尔蒂斯喜欢在西方油画中融合东方元素,因而可以看出他在艺术方面呈现出十分包容的治学态度。巴尔蒂斯的油画作品从不掩饰内心情感,他即是一个伟大的人,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并没有因为较高的艺术地位而迷失本心,这也是我们应当推崇的治学态度。巴尔蒂斯的“中国情结”十分严重,东方艺术对他来说有着别样的吸引力,他也一直抱着主动的态度来吸取中国艺术文化的精华,然后运用到自身创作当中,在艺术道路上坚守自我,才能够让他越走越远。因此,我们在赏析巴尔蒂斯油画时,应当得到两个方面的重要启示,一方面是要学会借鉴西方艺术,还要与西方进行文化交流,同时要不忘初心,不能够遗忘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将艺术文化进行合理对接;另一方面是要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亲力亲为,巴尔蒂斯作为著名画家,他的颜料从来都是自行调配,还能够做到手不离稿,始终追求更高的进步,他时常外出作画,经常观察身边的事物,在作画时追求完美,不断精进,直到画作让自己满意为止,因此,我们还要学习巴尔蒂斯的这种艺术态度,才能够突破自我,发扬中国艺术。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画家巴尔蒂斯对东方艺术十分痴迷,因此,在画作中常常会引入东方元素,这也是他早早成名的主要原因。由本文分析可知,巴尔蒂斯油画中东方元素的存在形式有许多种,其中包括构图、视域以及绘画技法等,通过对巴尔蒂斯油画进行赏析可以得到两种启示,一是东西方艺术是可以互相交融的,二是面对艺术,应当保持着包容的治学态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展本民族艺术。

猜你喜欢

蒂斯东方艺术巴尔
埃及编年史家杰巴尔提及其史学“三部曲”
找找看
张锰谈于向溟
巴尔蒂斯的绘画艺术
陈鑫的午后三点
Boarding school holds “Failure Week” to celebrate failure Victoria
东方艺术大家:路由器中的八个城市空间
阿培×东方艺术大家:城市“空间接力”
独享清凉
巴尔要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