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1-12-01周文青
周文青
(山西焦煤审计部,山西 太原 030027)
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审计期间任何环节有失误,就将会对整体的审计质量效果产生影响,给相关领域工作人员错误的信息判断,其可能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审计工作实施期间必须要慎重,要准确地理解审计的内涵,明确在哪些环节容易出现差错,了解审计的重难点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实施相关工作。下面,笔者将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一、掌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特征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施效果不佳是由多种因素所引发的,其与审计人员对工作内容以及重点不够明确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为了更好地优化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效果,切实解决审计环节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就必须要进一步深挖该项工作的内涵,明确工作的重难点所在。首先,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覆盖面广,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在工作中必须要谨慎处理各项问题。其次,在审计工作执行期间,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方针政策,针对工作中有疑虑的地方,需要第一时间与上级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不能擅作主张开展工作,否则不仅无法有效的提升审计质量,反而还会影响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审最后,在审计工作执行期间还应当具有担当意识,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审计能力与素养。此外,二者的界定以及处理结果也存在有明显的差异。在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正确解读审计的核心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效果。[1]
二、加强对于审计效果不佳原因的关注度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通常分为上级对下级的审计,以及同级审计两大部分。如果对单位内部同级部门进行审计,审计的难度往往更大,效果也不是十分的理想。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执行期间,要想有效的解决该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同级审计制度保障。单位应当从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规章制度方面出发,明确同级审计的合法性,保证审计工作在执行期间遇到问题时,有可靠的法律对其进行支持和保护。二是要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比如说,可以成立专业的内部审计委员会,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以保证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三是要制定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内部考评制度,这样对于深入的了解审计人员是否按照规定要求执行各项工作,可以有效地规避相关工作在执行期间存在的各种风险和不足。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执行期间,要敢于积极主动的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成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使得相关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推进。
三、科学划分和评价审计对象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对被审计的对象进行评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审计的质量效果,就需要科学的审计对象予以评价。评价工作实施期间,首先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党纪党规、内部审计准则、行业以及其他单位的经验,同时还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内容及其特点对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予以适当优化和调整。其次,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评价时,应当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产生的干扰,在评价工作执行期间应当做到公平公正。同时,在评价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最后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还应当听取多方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偏听偏信情况的出现,在意见听取过程中,要注意筛选,规避与审计评价有关联的一方被选择,否则可能会对最终的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和干扰。[2]
四、提高对审计整改工作的关注度
审计整改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堵塞漏洞,提高审计质量水平。当前,针对经济责任审计整改主要包含有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审计发现的问题,比如说在发生经济损失时要尽快追回。二是要做好责任追究工作,结合责任大小对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处理。三是要尽快建立长期的防范机制,针对审计工作中的部分常见性、典型性问题,要提前采取专业措施予以防范,做好防微杜渐工作。而在整改时,要保证相关工作的有序实施,就需要明确各个工作人员肩头所担负的责任,构建科学合理的整改制度,保证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做好自身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除了通过以上措施,优化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外,还应当注重审计报告质量,其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结果。相较于普通的财务收支审计来说,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人,因此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不同于其他审计报告,其对于问题的归纳必须要准确,不能出现似是而非的模糊性语言,否则就可能会对审计判断产生不良影响,进而降低审计质量效果。
总之,在新规定执行期间,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来说,其必须要准确解读新规定中的各项内容,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聚焦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加强对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落实好反腐倡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