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优化路径

2021-12-01陈玲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5期
关键词:账款信用销售

陈玲

(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重庆 400071)

商业信用的发展,企业为客户提供付款时间上的宽限,以争取更大的销售规模。由于制造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延伸较长,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周期较长,赊销进一步延长了这一周期,使得制造企业资金压力增大,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上升。因此,制造企业应当对应收账款规模进行合理控制,监控应收账款质量,做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一、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意义

(一)合理反映经营状况

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积极对应收账款开展事前审核、事中监管和事后核销等工作,有利于进一步保证资金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降低企业坏账发生率,将企业的资产状况更真实地反映出来,实现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控制,助力制造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销售良性发展

企业赊销行为引发的应收账款,对于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客户群体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企业经营利润的增加。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良好的应收账款管理能够将应收账款总额和各客户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发生“有盈利无现金”的情况,促进制造企业提升客户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盈利能力并持续良性发展。

(三)提高运营效率

虽然“现金为王”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其体现出现金流对制造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与商贸企业相比,制造企业大多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考虑原材料采购周期、库存商品销售周期,该过程的资金占用时间较长。良好的应收账款管理对应收账款回收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管理,确保应收账款足额和及时回收,将账面资金转化为可流动资金,加速资金的周转,缩短采购到回款的周期,减少呆坏账,提升应收账款利用效率并降低外部融资成本,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应收账款质量问题

大部分制造企业为了能够快速占领市场,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往往会在业务开展初期投入大量的资源,同时还会将销量作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战略目标实现的手段,对于销售额增加引发的应收账款上升重视不足。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企业管理层和销售部门风险意识缺乏有直接关系,往往任由应收账款增多,从而导致企业经营资金被大量占用,流动资金紧张,甚至引发财务危机。

(二)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一是新客户评价缺失。制造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或取得新客户,在信用评价体系缺失的情况下进行赊销,或是针对客户设置了过低的信用评价标准,导致应收账款发展成为呆账和坏账,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二是老客户评价未持续。基于前期合作,企业在新发生的销售活动之前未对老客户开展财务状况或信用度调查,或采取风险评估措施,对其可能存在的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不了解,增加了坏账发生的几率。

(三)应收账款回收时间长

部分客户虽然具备较高的信用度和较小的违约风险,但由于客户内部采购审批流程繁琐,存在请款时间长的问题,导致制造企业应收账款账期延长,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此外,部分客户存在恶意拖欠的情况,从而造成大量的坏账,影响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

(四)内部控制不完善

一些制造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虽然也建立了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但其管控力度不够,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管理机构缺失。部分制造企业以生产制造部门为重心,企业整体内部意识淡薄,风险管理、信用管理组织设置相对简单或者缺失,缺乏相对专业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机制。二是具体控制活动缺失。由于对应收账款发生后的催收和跟踪等管理责任和要求不明确,从而出现应收账款逾期时,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责任不明,相互推诿责任,不仅导致企业内控效率下降,而且费用成本也随之增加。

(五)企业考核体系不健全

制造企业在针对销售人员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往往将销售量或是销售额作为考核主要依据,考核体系缺乏系统性,导致业务人员过于追求产品订单的最大化,对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缺乏积极性。通常情况下,产品销售完成后,销售款项分析和催收提醒依靠财务部门,但财务部门难以及时与客户沟通,仍需通过销售人员进行催收处理。在此情况下,销售人员的回收责任过于模糊,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回收质量下降,坏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三、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重视

应收账款作为制造企业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资产,在企业日常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制造企业运营效率,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制造企业应当在重视生产交付、存货周转的同时重视应收账款管理。一是树立应收账款管理理念。制造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还需要企业从上到下增强应收账款管理意识,明确应收账款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实现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合理控制,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二是明确应收账款管理责任。信用管理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协同一致并合理分工,从货款催收、应收账款分析等方面明确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果。事前预防阶段客户信用管理部门强化信用政策管理,严格合同结算条款审查,包括结算周期和支付方式,明确其对收入确认和回款的影响。事中监控阶段财务部门周期性开展账务核对、账龄分析等,及时提示财务风险。事后管控阶段销售部门通过“一企一策”“一事一策”的管理方式,“一人一企”强化内部管理责任,结合催收考核和奖励制度提高员工积极性。

(二)健全客户信用评价体系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为了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客户评价制度体系,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合理设置信用政策。在具体制定信用评价制度过程中,企业还要结合客户情况进行具体的分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信用政策。例如,针对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按时还款客户,可以结合客户需求适当放宽付款期限;对于能够还款但经常超出信用期的客户,宜在合同签订或交付前收取一定额度的保证金,并给予这类客户相应的政策优惠;对于经常逾期还款或是恶意拖欠的客户,则需要对其赊销量进行严格控制,或是终止与此类客户的合作。二是协同开展客户信用评价。信用管理部门、销售部门及财务部门,协同开展客户信用评价。销售部门积极获取客户财务状况、付款方式等信息;财务部门参与客户管理设置信用期限、信用额度、结算方式等;多维度获取信息并合理设定指标权重,建立动态的客户信用综合评价体系。三是强化客户信用监控。企业重点评估企业核心客户和违约风险高的客户,并对销售货款回收期及坏账率进行预估,针对回款情况和客户信用等级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对客户信用政策进行调整,确保企业资金的高效和有序回收。

(三)降低应收账款占比

一是强化合同审查。制造企业在具体业务合同签订之前,需要由市场部门或信用部门对客户开展详尽的调查,由企业法务部门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合理评估客户违约风险,限制赊销金额,控制应收账款增加。

二是提高产品质量。制造企业在销售业务开展时,可以适当地增加现销收入来降低应收账款的比重,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客户对产品信任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等影响因素的存在,导致现销经营难度较大。因此,制造企业要重视自身产品的质量,以高质量产品来促进现销经营的开展,以此提高应收账周转率,保证企业资金的快速回笼,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四)动态监控和催收应收账款

一是强化沟通和监控。企业货物交付后及货款回收前,需要定期跟踪应收账款,并对应收账款回款情况进行了解。销售部门要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根据合同执行进度提醒客户按时付款。财务部门定期开展账务核对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保证款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动态监控账款的账龄,并借助于财务管理系统制作账龄分析表,直观地将各项应收账款账龄体现出来,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监控力度,避免坏账问题发生。

二是完善催收机制。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催收机制,对责任主体和激励机制进行明确,确保将企业前期产品销售和后期资金回收相结合,在促进货款回收的同时,做好企业客户的维护工作。采取多样化的催收方式,如针对核心客户采用温和的催收方式;针对低质客户直接沟通,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催收,收集和保留相关催收证据,为可能发生的诉讼积累证据。

(五)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制造企业为了实现对应收账款的高效管理,还要加快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规范内控流程。在具体工作中,要对企业应收账款业务流程进行明确,内控制度与要企业业务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应收账款内控目标,缺乏具体的责任制,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建立应收账款监控体系,针对赊销流程、财务管理流程及信用管理等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对应收账款逾期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催缴措施,确保应收账款的有效回收。

(六)建立企业内部考核体系

为了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制造企业要建立内部考核体系,针对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业绩考核。需要对考核范围、考核对象、考核周期和考核内容等内容进行明确,并制定考核基准指标,以此作为考核的依据。通过考核实时监控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并将考核与奖惩挂钩,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确保在加强应收账款管控的同时,更好的发挥激励作用,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款额和资金使用率,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四、结束语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应收账款管理也是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实际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需要制造企业转变已生产交付为主的管理观念,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积极协调各部门,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明确具体的管理流程。针对应收账款形成的事前、事中、事后开展管控,针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分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政策,确保企业应收账款占总收入比重的合理性。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催收方式来促进企业应收账款回笼,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保证企业稳定的现金流,为制造企业的持续、稳定经营提供重要的保障。

猜你喜欢

账款信用销售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这四个字决定销售成败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信用中国网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
信用消费有多爽?
销售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