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

2021-12-01许大彬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5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企业

许大彬

(宜兴华地百货有限公司,江苏 宜兴 214200)

企业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可靠的信息、尖端的人才、先进的技术,更离不开对这些资源加以整合的管理手段。内控管理起源于美国,近期被广泛地应用到我国企业,它是上述资源优化与整合的最佳手段,深受企业管理者的青睐。它可以使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内部决策准确,企业经营有序。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对企业内控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企业内控管理的含义、目的、重要性、要素

(一)企业内控的含义及目的

内控是企业竞争的产物,它是一系列控制的方法、实施、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三大部分,会计控制、管理控制、审计控制。这三大部分又分为两个阶段,即设计阶段与实施阶段。它是管理方法的创新,其目的就是在确保企业经营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地规避风险,使资产得到保值增值,信息真实可靠,经济效益稳定提高。

(二)企业内控的重要性及要素

内控建设是企业正常下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需要,企业的资金、设备、人力、技术等资源也不断壮大,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它们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内控建设在这里起到了协调组织监督的作用,如内控体系可以通过企业业务流程、财务流程、人力流程对企业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部门进行很好的沟通与协调。内控建设在企业风险可预、可防、可控的前提下,创造出经济效益,现在现代化企业建设一般都是市场主体多元化、筹资都是多渠道,投资一般都是具有很高的风险,所以企业在计算投入与产出的前提下,还必须对风险进行把控,企业内控可以从资金链入手,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及时预警,使风险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其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内部监督,这五个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良好的内控环境是内控有效的前提,在风险可控下经营,企业才是最安全的,搭建好信息平台,确保信息沟通畅通,才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精髓,企业一切活动都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中,监督必须贯穿于始终,这样的企业才会在经营中不断发展壮大。

二、内控在企业管理中的指导作用

首先从内控的要素来说,它可以使企业的治理结构、岗位设置、人员配置、企业文化、内部审计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使它们发挥协同效应,当风险来临之际,企业通过信息平台进行良好的沟通,化险为夷。其次在企业正常运转过程中,内控实现了岗位、设备、人力等各种资源的优化,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率。还有内控能让企业注重文化的培养,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吸引人才,合理利用人才,规划好他们的职业生涯,以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力。再次内控对资金进行了重点监控与防范,使资金周转正常,资金链衔接有序,这样即可开拓业务,也能吸引客户,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还有内控对企业的产销存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监管,杜绝了浪费,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再有内控强调了监督管理,内审是内控的“二次”监督,由于监督到位,企业经营合法合规。最后企业在上述基础上经营,企业的财务信息一定真实可靠,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有利依据。

三、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控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通过深入地剖析,诸多问题逐步凸起,并且有的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如内控环境里,企业文化差,综合治理结构虚设,责权分工不够明确;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差,往往受利益的驱使而忽略了风险的存在;部门之间缺乏互动与沟通;实施过程中,内控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还有许多企业,将监督都放在事后,没有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监督等等。

(一)对内控概念的理解有误

一些管理层认为,内控就是很好地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而已,甚至有的人认为内控就是企业财务制度,还有人认为内控就是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可见这些人是对内控概念的混淆,认识的肤浅。

(二)内控制度的不完善

我们应该肯定地说,许多企业都制定了内控制度,但是大部分都是财务制度,如财务的收支、资金的审批等。但是对于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企业没有及时地修改与调整,如存货的计量,资产的减值等。另外好多企业没有根据现实经济业务需要,制定一些制度,而是沿用旧的制度,这给企业一些新业务的开展带来难度。

(三)治理结构虚设

有些企业表面上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综合治理结构齐全。但仔细看看,董事、监事、经理中人员相互交叉与重叠,这种虚设在具体工作中表现为“一支笔”“一言堂”,外壳看似齐全,但内部没有真正的治理结构在国企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如高层滥用职权,越权审批,从而使得监督沦为纸上谈兵。

(四)监督不给力

就目前客观地讲,许多企业监督都不给力,尤其是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监督部门,一般都由其他部门来监管,许多小企业由财务部门兼管,即便是许多大企业,虽说成立了内审机构,但是缺乏专业的内审人才,一般是由其他部门转岗而来,财务部门的人员居多,很少有专业审计人员。另外监督缺乏全面性,一般都是对财务业务进行监督。再有监督都是“秋后算账”,很少有对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五)管理机制不健全

内控管理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具体实施,全员共同参与的活动。但是有的企业内控管理得不到高层次管理者的支持,也得不到各个部门的协助,更得不到全员的参与。这是因为企业在内控建设上,没有好的有效激励机制,仅仅有些规章制度以及奖惩办法,这种“硬约束”过度会使人产生反感,会对工作起消极作用。从而导致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与相互监督,上下级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与反馈,员工之间缺乏相互理解与支持,这会直接影响内控建设的效果与质量。

四、完善企业内控管理的对策

内控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长远的系统工程,存在问题是难免的。我个人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加大宣传力度,更新理念

内控管理由于是新生事物,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尤其是对基层员工来说,在对内控概念的理解上的确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对他们进行“以案说法”来提高他们对内控管理认识的深度与广度。尤其是2020年,企业更要注重对内控的管理,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各个部门的微信群、企业网站等媒体加大对员工的宣传力度,告知内控与社会、企业、个人的关系,使全体员工对内控管理有准确的理解与认识。

(二)统一思想,目标一致

企业管理层首先态度要明朗,他们要身先士卒,承担起自身在内控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在他们的带领下,企业全体员工自觉地加入内控建设中来,发挥自己潜力,尽应尽的义务,这样企业才能够上上下下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在此基础上,企业科学地制定内控目标,如内控流程制度,在这一过程中,要统一内控标准;建立沟通制度,构建网络数据平台,使内控从设计到实施,再到分析以及后边的评价与完善都体现在闭合的数据管理模式之中。

(三)强化风险意识

社会经济在发展,社会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随着竞争的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地发展壮大,这样企业才能占领市场,拥有客户。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因为机遇与风险同在。所以企业对风险管理应该有个明确态度,既不能夸大风险的危害性,也不能对风险不屑一顾,企业要设立风险管理体系,要有预警预案,对风险要有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并且要有应对措施,使风险能被企业所控制。

(四)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真正的有发展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浓厚,企业氛围和谐,企业员工充满了干劲与激情,进而企业的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率要远远好于规章制度严谨的单位。现在有些企业老板看中了这一“良药”,不惜下血本,与员工关系走进,关心下属,舍弃那些苛刻的标准,挖掘员工身上的亮点,给他们平台,规划他们职业生涯,用高薪、高收益、股权激励等手段使他们义无反顾地留在企业。这样不但拉近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还给员工融入集体的感觉,让员工体会到了家的温暖与爱。

(五)实现沟通畅通、资源共享

只有沟通及时,企业部门之间才能做到协调,才能发挥协同效应。信息共享可以使企业提高工作效益,可以促进企业部门间的协作。所以企业一方面要构建好ERP系统,给财务与其他部门业务搭建好系统平台,为信息共享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企业要有专人对信息以及资源的共享问题做出分析与评价,使之不流于形式。最后资源共享需要企业信息畅通,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地加大投入,以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企业在这方面的资金一定要有保障。

五、结语

总之内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手段,也是确保企业投资决策正确、资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我们知道,企业要想与社会发展同步,就必须完善内控管理,使内部各个经营环节衔接有序,尽量避免无效作业,以此促进企业健康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