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2021-12-01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题目教学模式数学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黄 薇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起点。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打造创意课堂,创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始终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增强,让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和压抑。

一、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

1.应试教育限制思维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固然有一定的优势,那便是通过熟能生巧,大量地完成练习题强化记忆,形成一定的大脑反应,但是该种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数学思维的形成。应试教育主导的小学数学教学,常常表现为数学教师过分地强调对公式和定理的识记,而缺乏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解决的过程。应试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必然少不了大量的题目练习,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压缩他们学习其他课程以及社会实践的时间,严重偏离了新课改提出的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

2.盲目模仿教学模式,缺乏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学习一些名校或者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但是,此类经验往往只是生搬硬套,一方面忽视了学生人数和生源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忽视了教学软件和硬件的影响。盲目地模仿教学方法,无法做到去粗取精,这样一来,不仅会耽误大量的学习时间,还会要求学生适应新的教育模式,给学生和教师增加压力。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切不可为了学习而学习,一味地崇拜和模仿名校、名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可能刚开始会产生兴趣,但久而久之,若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3.课堂氛围压抑,缺乏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为了多讲一些知识点,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缺乏情感的投入。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情感,讲课生硬,导致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无力,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学生特别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打瞌睡的行为,教师又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提醒同学,反而得不偿失,特别严重的情况下,还会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厌恶与排斥心理。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

小学数学对学生的空间和逻辑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便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情景教学就是教师借助于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材料,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采用情景教学的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情况相联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教学“直角坐标系”这一课为例,“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栋建筑,我们都可以对它的位置进行定位。其实原理就和大家进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是一样的。那么大家是如何找到自己座位的呢?”学生开始思考并且议论,有的说“我可以通过几排几列记住我的座位”;有的说“根据直觉”;有的说“我根据我的书包,可以找到我的座位”。此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把整个教室用坐标图表示出来,邀请几位学生在坐标图上找出自己的位置,同时提问:“这样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不是更加方便而且准确呢?”由此利用生活常识与经验来联系数学原理,既调动了学生思考,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2.采用分组合作探究模式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起到答疑解惑和指点方向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中可以学会与人交流和相处的方式,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讨论交流互相解答疑难问题,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各个组之间间隔停留,一方面是为了根据学生探究的情况得出他们的学习难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讨论不顺利的小组及时进行一些引导和帮助。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用途和解法”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一系列较为简单的问题,引发小组讨论和思考,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何为一元一次方程。比如可以给出两道问题:“(1)商店里的电视打9折出售,现价180元,请问该电视原价多少钱?(2)小猴子爬树,树高5米,已经爬了1米,从现在开始以0.5米每秒的速度向上爬,请问它还需要多久才能爬上树顶?”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在思考,做完题目之后,便可以互相交流答案及解题方法。再以“证明三角形全等”为例,分好小组,让各个小组总结归纳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来分享。学生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也会讨论,最后辅以教师的纠正和总结,真正做到了还课堂于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3.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将对学生今后各阶段的学习产生巨大帮助,这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过程性目标的体现。在批改试卷以及作业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出错的原因在于错误理解题意以及运算能力不佳。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利于减少学生在考试和作业中由于粗心大意引起的失分。培养良好的审题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仔细阅读的习惯,戒骄戒躁,在难题和压力面前能够冷静应对。在教学中,我会要求学生一步一步地审题,将题目中重要的关键词用笔圈出,弄清楚题目的要求,计算过程中的公式要尽量写完整,题目完成之后,还要验证结果。

4.积极为教学创造条件

凯洛夫在《教育学》一书中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在于为提高学生的一般认识积极性创造条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性和工作能力。”看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要的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便是我始终在思考的问题。一开始上数学课,学生可能会因为数学课的新奇而提升专注力,但随着日复一日的上课,学生很快便会对课堂失去兴趣。此时我会将一些知识点融入故事情景,让一些题目变得生动有趣,其次,时不时地点名抽问,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紧张感而不易走神或者开小差,课间我还会播放一些轻音乐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此外,课下我会要求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对于课下作业首先互相讲解,总结重点、难点,确实有大家都无法解决的题目就统一进行汇总,我再在下一堂课上集中讲解,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也可以缓解学生居家过久,缺乏同学之间交流的弊端。

5.及时查漏补缺

为了防止知识漏洞得不到及时补救,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我会记录积极互动的学生的名字,给他们加分奖励。学习过程中充满了仪式感,学生也很开心。课下我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错题进行预先讨论和整理,先让学生互相讨论,再收集重难点进行集中讲解。这种方法有利于节约时间,增进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课可以使用钉钉作业的功能在课堂上布置测验,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验并立即提交,我再随机抽取学生的答案进行解释和修改。

随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在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显得尤为重要。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该尽量做到还课堂于学生,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猜你喜欢

题目教学模式数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追根求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