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师生有效互动
2021-12-01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腾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腾学校 熊 玉
一、积极教育概念界定
积极教育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博士提出的,并在20世纪末掀起了一场关于积极教育的运动,其中,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主要是以学校课堂为教学出发点,在师生共同相处的状态中运用积极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积极的情感,使其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和态度。这一教育理念源于积极心理学,需要通过科学、完善的实验方法,对人们的向上、乐观等态度进行测评。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所有人都会得到欣赏,并传递积极的信念,从而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向积极的方面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积极教育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具有积极特质的人能够勇敢坚定地踏上人生道路,即便历经失败也能顽强地站起来。基于这一背景,积极教育应运而生,这一理念能够帮助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个体主动寻求发展,以增强实际课堂中师生、生生的互动和对话效果,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快乐、幸福、自信、乐观的人。
二、积极教育理念融入数学课堂互动的优势
1.融入积极教育理念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21世纪,幸福感成为社会群体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而教育事业是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事业之一,应当通过教育实践让学生个体产生幸福感,并将幸福感带入家庭,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每个个体也能体会到承担责任的幸福。在积极教育理念中,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传递积极情感,在师生积极地沟通和对话中,两者都能获得正面的情感体验,缓解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面临的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打造充满欢乐和生机的数学教学模式,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从“教”与“学”中收获幸福感。再者,积极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辩证地对待问题,耐心地寻找出现问题的根源,在探求问题产生原因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在心理层面获得极大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不难看出,在数学课堂互动中,积极教育是在师生有效沟通、对话中,让学生从内心拒绝盲目乐观心理。在教师的干预和引导下,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将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化解在学习上存在的压力,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2.融入积极教育理念增强互动效果
积极教育是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生生对话、师生互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沟通和交际,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在师生对话和互动中,两者在进行情感交流和传递时,也会形成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发掘积极因子,让学生在互动中体会到积极的情绪,并将自身的幸福感和收获感反馈给教师,提高数学课堂的互动教学效果。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多是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在生理机制上的差异也会影响其思维和行为模式,而积极心理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促使其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使师生间的互动更加高效。
三、积极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策略
1.发掘积极元素,传递积极品质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仅有部分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内容。要想将积极教育更好地融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摸清教材结构,设法发掘教材中蕴藏的积极元素,并在课堂上以设置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环节。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围绕圆周率的发展过程巧妙地设置问题,并以自豪的语气询问大家:“同学们,大家知道圆周率是我国哪名数学家发现的吗?”在学生纷纷露出好奇的目光时,教师可以接着为大家讲解:“我国最早发现圆周率的是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他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六位,同学们有没有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呢?”在教师的讲述下,有学生自觉地挺起脊梁,并发出“祖冲之好厉害,我也想像他一样”的感叹。接着,教师呈现出“两只蚂蚁分别围绕圆形月饼、矩形文具盒赛跑”的场景,询问大家:“大家能够像祖冲之一样厉害,计算出两只蚂蚁分别跑了多远吗?”学生纷纷回答道“能”,并认真、自信地结合知识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以积极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受到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熏陶,积极、认真地预习教材,完成教师下发的任务。
2.合理创设情境,唤起积极学习情感
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符合其认知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情境,让学生将思维融入情境中,并产生提出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想法。这时,师生间的互动将更加有效,学生对知识也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预设,以言语引导形式传递积极情绪,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产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在发现规律或知识的同时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例如,在讲解“生活中的负数”时,教师可以选取贴近生活的知识,引入“天气预报”的情境,并列举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几组温度数据,呈现天气预报图,询问学生:“同学们,大家知道地区位置和温度的关系吗?”很快,有同学积极地回答道:“老师,最北边的地方温度比较低,比如冬天的哈尔滨能够达到零下十多度呢!”教师及时进行赞美和夸奖:“很棒,这名同学帮我们提出了‘零下’这一概念,那么大家知道零下5摄氏度和0摄氏度该如何比较吗?”这时学生能够积极地将知识和生活情境联系起来,通过联想、分析和观察,学生纷纷判断出:“零下5摄氏度要小于0摄氏度。”接着,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探讨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询问大家:“负数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呢?”不一会儿,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家庭收支登记”“商店记账”“电梯升降”……通过导入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接近和突破未知知识,在克服数学学习困难的同时收获更多成功和欢乐,提升学习自信心。
3.注重合作互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是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能力。在积极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让同学间相互合作,在生生互动中收获交际能力,善于与同学、老师交换思路、想法,在思考和讨论中获得成长的快乐。因此,教师应将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环节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探究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这就能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快乐,并在成果展示环节主动发言、辩论。例如,在讲解“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分别引入“铅笔价格0.5元和0.50元”的图片,询问大家:“同学们,大家认为这两个数相同吗?”让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独立的观察、思考和讨论。在各个小组归纳出意见后,让每个小组进行发言。如A小组认为:“是一样的,因为两个数都是5角钱。”而C小组认为:“这两个数的位数不同,大小一定不同。”这时,学生纷纷对这部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探究热情。教师给予各个小组提示:“每个小组可以将同一张练习纸(看成单位“1”)分别等分成10份、100份,并涂黑其中的5份和50份,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都高兴地动手画起来,最快完成的B小组举手说道:“0.5和0.50是一样的,A组同学是正确的。”看着小组同学们在紧张的氛围中讨论和总结,教师应给予每个小组激励性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情况下主动与教师分享讨论结果,养成主动思考、善于总结和反思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积极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师生互动中的融入,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自信心和自豪感,让更多学生被教师积极的情感所吸引,主动加入知识认知和探究环节中。因此,教师要认识到积极教育理念的运用优势,通过发掘积极因素、创设生活情境和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自信和热情,发掘其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