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微课教学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2021-12-01福建省永春县下洋镇中心小学李钙玲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重量方程物体

福建省永春县下洋镇中心小学 李钙玲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法可以有效整合网络中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突破教材限制,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为优质的数学知识与题目。

一、有效整合资源,丰富课堂呈现

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打破了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通过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教师可以将许多优质有益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当中。微课视频短小,但内容翔实全面,在微课中增添教材内缺少的数学教学资源,可以达到互为补充、相互补益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生学习《千克、克、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微课中呈现生活中有关的物品图片,让学生自主猜测这些物品的重量是多少。紧接着,微课中出现许多生活中用于称物体质量的秤的图片,如电子秤、磅秤、弹簧秤、台秤等,同时给学生直观演示如何使用各种秤称物体重量。接着举例生活中重量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做单位,“克”也可以用“g”表示。比如一袋盐重量为500克,一袋牛奶重量是250克,两袋盐的重量或四袋牛奶的重量都是1000克,1000克等于1千克,“千克”可以用“kg”表示。微课中给学生举例生活中用千克作单位的物体,如一桶油的重量是100 kg,一袋面粉的重量是50 kg,一头水牛的重量为350 kg。1000千克=1吨,“吨”可以用“t”表示,微课中给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用吨做重量单位的物体,如大象、轮船、货车等。在丰富的微课教学内容中,学生形象生动地认识到“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中常用的重量单位。

二、调动学习感官,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情感需求向其讲解数学知识。微课光影交互、生动形象的教学特点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态直观的视频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感官,使其全身心地融入课堂情境中。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课中,视频里小丽过生日,小丽的妈妈带小丽去海洋馆游玩并拍照留念,当小丽看见妈妈拍的照片后却不高兴了,原来小丽的妈妈在拍照时没有照到小丽的脸。通过这样一个简短的动画教学视频,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观察物体”数学知识。接着,微课中出现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在原地旋转时,学生发现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看到了小女孩是不一样的。在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下,学生初步形成了观察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之后,微课中同时出现学生熟悉的学校场景,教师让学生观看微课中的四幅图片,找出观察教学楼时对应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帮助下,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具体的练习中实现观察能力的进步与提升。

三、突出教学重点,提升教学成效

微课教学法相比于教师语言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鲜明突出教学重点,当教学中涉及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给学生进行重点标注,增强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形象记忆。

例如,在教学《认识方程》这一课时,教师在微课中给学生创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应用解决中形成对等量关系的认识,建立方程模型。第一个数学问题是“在餐厅中吃饭的有六人,再来几个人,餐厅中用餐人数能够达到十人?”有的学生在解这道数学题时用“6+4=10”的算式,有的学生选择用“10-6=4”的算式。微课中提到“6”和“10”是已知数,而“4”是未知数,在解题时由已知数去推导未知数,因此我们可以将“4”视为一个待求的数学符号“x”,列出方程“6+x=10”。在微课中,教师重点突出已知数、未知数、方程符号x,让学生增强对方程模型的理解,明确方程在寻求等量关系时的作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使数学课堂焕发时代性的生机与活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重量方程物体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重量
求油和壶的重量
关于几类二次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
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灰的重量
Put the Glass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