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概说
2021-12-01张力天江西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力天 (江西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然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一历史阶段关注教育、聚焦教师队伍专业发展需求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 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9-2022 年)》等系列文件,核心素养能力、信息素养能力等教师专业发展要求逐步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浪潮,培养其自身专业发展需要着重把握四个方面。
一、践行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把握核心素养导向的专业发展
核心素养作为落实中小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连接了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培养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专业发展应当从核心素养课堂化等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充分了解中小学教师在认识、理解、使用核心素养时出现的障碍,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师的特点,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具体素养融入教材,通过教材这一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工具,固化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立足于教材,中小学校必须深入开展教材研究工作,依据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有效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中小学校本研修的引领作用,鼓励中小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鼓励多学科教师间的交流互助,找寻不同学科具体核心素养与总体核心素养间的逻辑关联,深刻领悟核心素养的精神实质,保障核心素养在具体课程教学中的落地生根,推动中小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由“学科教学研修”向“课程育人研修”转变,这种转变也是目前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小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关切点。面向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校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大,单一线性的学科体系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校教育的需求,严格的学科边界逐渐模糊,跨学科、多学科的交流互鉴已然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中小学校必须适应学科体系的这一变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学科交流互鉴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单一的思想政治课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课程思想政治等概念已经出现,多学科间思政教育的开展必然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不同学科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深刻领悟核心素养的根本内涵,明确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目标导向的素养指标,指引着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能够真正清晰化的了解自身所教学科、学段的核心素养特征,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对教材知识体系的系统引导获得对核心素养内涵的意识认同,让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精神内核得以真正实现。
二、立足“互联网+”时代信息化需求,把握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专业发展
互联网+ 教育是未来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必将深刻改变传统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就目前而言,在职教师信息素养能力不足以及师范类院校对于师范类专业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力度不够是造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开展难的主要原因。着眼新时代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出的现实要求,国家层面必须出台相应的对策,对于师范类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开展改革,增大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在总体培养方案中的占比,鼓励高校针对师范类专业的特点开展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同时继续支持“国培计划”与“省培计划”的开展,通过骨干教师短期研修、校长培训班等在职教育手段,培养一批具有现代视野和较高信息素养能力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必须要明确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最直接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升途径就是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思维、革新传统教育理念,在传统教学实践中融入信息化教学因素,通过互联网教学扩大学生的思维广度,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学方式,通过利用互联网课程和线上教学资源,扩大自身的教学思维面,增强相关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聚焦创新社会发展要求,把握创新精神培养的专业发展
面对社会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基础教育领域的中小学教育是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而提高自我创新意识与创新引导能力又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提升社会创新能力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注中小学教师自身创新意识与创新教育能力的提升,二是关注中小学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引领。部分中小学教师创新意识不足以及创新教育能力低下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群体存在的问题,这与我国的教师培养体系有着很强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导向已然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作用于教师培养与学校教育阶段时的传导力明显不足,进入新时代后这种传导力不足的表现愈发明显,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养必须正视目前社会需求发生的重大变化。针对以创新能力的为导向的教师能力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充分借助师范类学生在校教育、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以及“国培计划”等在职培训手段,多措并举的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创新培养能力,只有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才能够让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通过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创新意识的不断引导强化创新意识,这也是中小学教师创新意识与创新教育能力提高的目标取向。
四、着眼新时代职业素质核心要素,把握师德养成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育人工程,同时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是教育面向新时代必然的路径选择,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必然的关注点。着眼于新时代对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高要求,必须关注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重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遵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理论、新途径、新方法,避免之前对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粗放的管理手段。通过确定的、可操作的管理手段实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精细化,这也是贯彻国务院与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体现,同时需要明确,建设可操作性的、科学的、长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以及科学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通过宏观层面的机制制定,保障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有序进行,这也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对于职业道德建设的必然选择。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永无止境。有序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必须立足不同历史阶段的现实发展需要,根据社会需求改变自身的培养导向,只有这样,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才能够适应多变的教育环境,保证教师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序对接。面对当前新时代社会环境与教育政策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中小学教师必须明晰新时代对于自身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时代,将自身的专业发展放在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通过一系列变化的倒逼作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必然会得到一个质的提高,这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是发展自身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