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环境保护监管的作用与启示

2021-12-01王新胜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互联网+

王新胜,郭 涛

(1.枣庄市生态环境局薛城分局,山东 枣庄 277000;2.山东蔚蓝商务管理有限公司,山东 枣庄 277000)

1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1.1 水土流失严重

有数据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从建国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至1992年止经测算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约179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约19%。近年来虽然水土流失情况有一定程度缓解但仍不改持续流失的总趋势。

1.2 沙漠化程度加剧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现阶段我国北方地区的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据统计,我国仍有部分农田、草场、乡村受沙漠化威胁。

1.3 森林资源锐减

由于我国大部分林区的森林面积也在减少,往日绿海荡漾的林木经采伐和消耗后,已远远超过林木的生长量,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发生,很有可能导致我国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情况,这种森林赤字是较典型的生态赤字。

1.4 生物物种数量锐减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进而造成了我国一部分植物物种处于减少或面临灭绝的状态,例: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明显减少。

1.5 大气污染严重

大气污染更多是受来自煤烟型污染,而且北方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由于经过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这是造成大气污染越来越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也会部分出现废渣存放量过大的情况。据统计,我国废渣的年产生量已超过5亿吨,而对废渣的处理能力却跟不上废渣的排放量。

1.6 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我国乡镇企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等会造成浪费。环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资产。如果生态被破坏、环境受到污染,那么就会从另一个角度造成了经济损失与财富流失。这种生态指标的恶化已经直接地影响了经济指标。此外,也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及水体污染加重的问题,由此可见,环境保护不单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与世界紧密相连的,地球只有一个,环境保护不仅是当代要做的事,也是为子孙后代提供蓝天白云的重要途径。所以,关于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开展,更要做细做实,夯实基础,为生态环境发展提供优质土壤。

2 “互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监管中的应用

2.1 宏观要求

自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要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金环工程’,实现‘数字环保’,加快环境与核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环境事故应急监控和重大环境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基于此,各级政府与环保部门要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同时可借助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持续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还要相关技术手段,特别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条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推进环保战略目标进一步实现。

2.2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基础信息采集

2.2.1 建立环境监测体系

“互联网+”可应用于生态环境信息采集,可以借助这一功能较好完成环境监测体系。体系包括:生物监测技术、生态监测技术及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等;还可实现对新型监测环保设备的普及性应用。现阶段,我国关于环保监测设备方面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微站、尾气遥测设备、激光雷达技术以及高清视频设备等,通过这些设备具体应用于不同场景中可提升环境监测的精准度。例:可通过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系统,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完成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测试;利用微型空气站对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还可实现多角度动态监控大气污染度。

2.2.2 优化环保监管模式

“互联网+”技术也为环境科学提供了全新发展管理模式,由传统的人工采集数据、人工分析的环境管理范畴中,转变为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科学技术知识,改变原有的主观监测环境模式,逐步向科学技术应用下的客观管理模式,当环境监管工作脱离了人为操作的主观因素,那么以科学决策为主体的精准服务显示出了重要作用[1]。

2.3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各类环境资源的监测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对水环境、土壤环境及大气环境进行全面监测,还可完成对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的评估。例:对地表水的监测,可通过微型水站、移动监测车、管网监测、工况监控、监控摄像头等设备自动获取关于水质分析方面的数据,还可在提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算对监管决策提供建议,例:山东枣庄每月都进行的降尘监测结果通报。

2.4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运输过程的监测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对运输中的辐射品及化学品进行监测,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降低生态环境的污染,还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实现对环境污染及处理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同步处理状态。

2.5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区域环境数据信息

这一方法是通过对基础数据的采集与汇总,实现三维空间转移,通俗来说就是在空间上可实现由室外转至室内,由企业转到环境保护部门等的预测及管理模式。

2.6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政务信息领域

2.6.1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细分类技术——局域环境网络与数据库的管理技术,可实现政府部门间的横向与纵向的不同层级间进行资源信息共享。

2.6.2 实现互通互联

通过政务网络的设置,政府各部门间可实现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的优化调整,这种“互联网+”技术的人性化在于可跨越时间、空间与部门间的限制,实现沟通百分百。

2.6.3 实现办公自动化

通过这种措施环境保护监管部门可及时向社会提供各类优质公共信息资源,还可拓展部门间及内部间实现办公自动化,政务协同办公等,例:通过网上申报的方式完成诸如网上审批类的行政工作,这种开放式的平台办公对政府部门角色重新进行了定义,即由行政管理角色走向行政服务角色。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优化,不仅提升了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管理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已成为当今环境监管工作中的主流办公模式。

3 “互联网+”在环保监管工作中的发展难题

3.1 科研方面

新技术的应用在创新方面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环保工程的发展速度,因此,一些企事业单位应该把重点放在环境监管机制和智能设备的研发上,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的优势并结合自身的技术特征研发适合本土的技术、设施、设备等,例:大数据技术、5G技术及AI技术等,虽然融入到“互联网+环保”中,但却没有突出它们的优势,特别是在关于综合性服务方面等。另外,关于科研、标杆工程及管理运营方面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应用,导致环境保护监管方面的创新力度不足,有些环保问题监管实施无法真正落到实处[2]。

3.2 技术应用方面

从环境管理工作中可知,部分地方的环保管理部门虽然已经建立起了多种综合环保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保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但是实际的技术应用层面由于缺乏环境技术顶层设计方面的解决方案及操作指南并不明晰,整体缺乏系统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互联网+”环保监管技术的应用带来障碍。

3.3 政府需要提高环境监管部门的执法实效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互联网虽然可为环境监管工作带来便利,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但是这种运作模式是基于环境信息数据的全面公开、透明,公众可实时参与进行的,高清下的信息呈现,对于环境监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最主要的是如何提升执法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相关环境监测部门在应对关于环境投诉方面是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执法过程中全程进行监督与跟进,同时也要保证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对工作方法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及时处理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网络化反馈,最终,实现公众与环境监管者的良性互动,特别是在实施新《环境保护法》背景下,对于我国基层环保执法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要更繁琐,责任更大,所以,在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时,实现即能增加工作效率又可提高执法实效。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互联网+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