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农学类教学水平的探讨
——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2021-12-01

湖北农机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学农业实验

杨 敏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需求,农业高级人才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加,再加上对现代化农业市场的开拓过程,需要更多的农学类专业人才的加盟。而高等院校作为专业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在人才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应该具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针。面对不同的历史发现时期,在知识技能、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实践内容等多个方面建立健全专业的指导和实施细则。

1 分时期、分层次、分模块的实践课程模式

学校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学生特点、专业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设计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分时期、分层次、分模块的教学计划,大一入学学生对于专业认识度不高,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甚至有些学生是调剂到农学专业,对这方面本身就不甚感兴趣,所以首先给学生安排专业认知课程,主要是给学生全面的认识以及未来可能的职业规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认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类专业致力于培养农作物生产、植物新品种开发和种子培育,农业植物的规模化、生产化管理,能够从事农业科学、植物生物技术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与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第二,大二、大三学生鼓励早点进入实验室团队,尽早开展科学研究实验,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基于实验研究的课题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项目,一是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二是将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相互联系;高年级学生在巩固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可适当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将理论与现实相互结合,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回归到理论探究中找寻答案,做到农业知识的融会贯通。

2 加强探究性学习在农学教育的应用

2.1 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研究性课程的学时时间

基于国家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课程教学由最初的教师主导转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巩固,同时也充当着答疑解惑的导师,在学生碰到困难和遇到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时候,老师们就发挥其重要作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专业设置农业生物技术、粮菜生产、种子农业推广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植物组织培养等多科目的学习,难免会出现理论知识不理解、不清楚的情况,比如在《生物学》中关于植物生理中,主要强调植物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信息递送的基本生理活动展开的教学活动。老师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给学生提点重点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自主学习核心内容,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和探索。

2.2 基于课堂理论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

研究性的课程主要是基于课程的教学内容设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方向性的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内容,由学生或者教师提出某一个课题内容,教师给予正确的策略上的指导,学生作为实验的主要实施者、研究探究的发现者和思考者全面参与课题内容,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全新感受开拓学生全所未有的科学创新精神。

2.3 加强生产实践性技能训练

重视观摩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之后。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加强校内实践与企业的合作;按照岗位要求,不断充实自己,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在工作中的创新创造能力;寻找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发挥学生积极主观能动性。

2.4 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与建立,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和课程要求的改革方针,将研究性教学实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促进学生对于理论支持与实践生产之间的联系。在课改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进行科学性实验,将农业的科学性问题转变为可实施性强的科学实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寻问题的答案,通过有理有据的科学实验来获取农业知识的合理性解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走正确的道路,在实验数据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各个因素带来的影响,得出更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科学研究结果,判断其实验结果对于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去授课,教师紧握时代脉搏,了解农业生产最新的研究成果,依据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派不同的教研任务,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套阶梯性递进的教学教育方式。 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 结语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院依据学校填料和学科定位,探究制约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对于学校发展农学类专业培养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整合资源优势、创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度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积极推行符合现代科技的人才培养计划。与此同时,为提升学校农学类专业人才的行业竞争优势,解决好学生日后的就业难得问题,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将课堂转移到田间地头,将课堂理论知与实践经验相互结合,课堂教育、实验教学、生产实践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联系起来,培养、组建真正能处理和解决农业问题的专业人才和团队。

猜你喜欢

农学农业实验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基础农学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