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蔬菜产业 建设环湖强县

2021-12-01叶长青

湖北农机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蔬菜发展

叶长青

(汉寿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常德 415900)

1 方兴未艾的产业

1.1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开发、规模经营”的原则,推进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实现土地集中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全县形成了“一圈二园三带”的蔬菜产业发展新格局。

1.2 绿色精细普及推广

全县设施蔬菜面积突破6400hm2,钢架大棚、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防虫网、黄板、杀虫灯等绿色栽培技术应用广泛,2020年机械化移栽面积达1066hm2。10家工厂化育苗企业年育苗能力达3亿株,其中蔬菜产业园育苗能力达0.5亿株。各合作社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模式,组织标准化生产和销售。设施栽培基地和重点蔬菜专业合作社全面推广使用有机肥和冲施肥,改良土壤,提高蔬菜品质。加大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的推广力度,2020年已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次,培训1000人次以上,重点培养种植能手50人以上。

1.3 科技创新不断拓展

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科院、湖南文理学院、省市蔬科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院士科研基地。实施“接二连三”战略,推进蔬菜产业融合发展。汉美、华诚等蔬菜专业合作社基本上形成了生产、储运、保鲜加工、包装上市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2 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基础条件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一是灌溉设施落后。蔬菜是高需水作物,但灌溉设施陈旧,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二是冷库设施不多。全县蔬菜冷藏保鲜库18500m3,尚不能满足蔬菜生产的需要。且分布不合理,有的离生产基地太远。从近几年收贮蔬菜情况看,出现大量冷库闲置而蔬菜“烂”在地头的“怪”像,没有发挥“淡吞旺吐”的功能。

2.2 生产投入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从调查情况看,蔬菜生产投入成本根据品种不同,一般在2500~4500元之间,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流转费居高不下,占到总成本的70%以上,投入高、风险大,一旦市场疲软或遭遇自然灾害,种植户很难收回成本。再加上粗放管理经营和分散化生产、赌博式种植等,导致蔬菜产业发展抗风险能力不强。

2.3 品种技术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一是“大路”品种多。主要以白菜、密本南瓜、甘蓝、冬瓜、辣椒、茄子、黄瓜、莴笋等为主,生产规模虽然较大、品质也好,但从市场需求来看,存在种植结构简单、种类不多、品种单一的问题,且上市集中,缺乏适应市场的灵活性和竞争力。二是采收成本高。蔬菜从采摘到上市保鲜要求高,因此对成熟的蔬菜需要集中采摘、统一包装后快速上市。而蔬菜经销企业在蔬菜采收旺季,一方面找不到务工人员,另一方面使用的本地务工人员观念陈旧、漫天要价现象普遍存在。

2.4 营销模式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汉寿县从事蔬菜流通的蔬菜经纪人160个、全国联网的货运信息部5家,大多规模小、实力弱,形不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蔬菜交易流通组织。蔬菜经纪人作用发挥有限,绝大多数农户各自为政,以分散种植、自产自销为主;蔬菜经销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化经营能力不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牵引带动能力弱,未能引导基地按市场需求生产,单打独斗现象普遍存在。

3 高质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快发展集约化育苗。扶持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不同区域新建一批集约化、专业化育苗基地,大力推行工厂化育苗技术,提高优质种苗集中供应能力和良种普及率,蔬菜优质种苗统供率达到70%以上。二是加快现代营销流通体系建设。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完善的多元化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建设一个综合性农产品现代物流园,以物流园为交易平台,打通“纵向、横向”多元化营销渠道。三是支持蔬菜冷链储藏项目建设。继续强化支持在蔬菜集中产区和城郊乡镇建设高标准蔬菜气调恒温库;采用财政补贴支持方式,在已建的蔬菜恒温库探索建立“淡存旺出”的公益补贴机制。

3.2 培育引进新品种新模式,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着力引进、筛选、推广新品种,解决种类不全,品种单一的问题,使汉寿县上市销售的蔬菜品种增加到 30~40个左右。二是发挥生产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推广错期栽培种植,实现生产区域、上市时间、多类品种等多个层次的合理优化配置,从数量、质量、品种上满足不同消费市场的需求,为终端市场经销商提供更多选择配送销售机会。

3.3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品牌是优质产品的标志和生命线,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只有品牌才能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要通过统一规范种植、统一包装上市、统一规范经营、集中展示宣传等方式,打造国内市场叫得响的蔬菜知名品牌。

3.4 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营销经营能力

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形成市场牵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培育壮大营销队伍,拓展营销网络,改善营销环境,畅通绿色通道,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双向赢利。

3.5 加强专技队伍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要采取“请进来”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会诊把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要健全完善县、乡(镇)两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充实技术力量,培养一支与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发展相适应的“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三要积极引导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技术员和宣传员,扶持吸引“双创”人才,投入蔬菜产业发展;四要抓好蔬菜产业工人的培育,以蔬菜采收、分拣、包装、预冷等各环节技能为主,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服务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技能。

3.6 完善银保支持机制,提高防风险能力

加快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组建农业担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完善农业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信息平台建设,收集、传递和发布蔬菜生产气象灾害、供需及价格走势预警分析等相关资料信息;完善重要蔬菜产品储备体系,建立市场异常波动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扩大露地蔬菜承保面积,加快建立设施蔬菜和蔬菜价格保险制度,扩大“菜篮子”产品保险在主产区的覆盖面。

猜你喜欢

蔬菜发展
蔬菜“涨疯”,咋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蔬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