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策略分析
2021-12-01刘淑萍刘洪海蒋苏南
刘淑萍 刘洪海 蒋苏南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的含义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不当税收行为,导致未纳税或少纳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企业因为税收政策应用不准确,如税收优惠政策运用不充分等导致多缴税款,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导致企业利益流失。
建筑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没有遵守税收的法律法规,存在偷税、漏税等行为,从而面临罚款、滞纳金等风险;二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能正确了解相关税收政策,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建筑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可分为政策性风险、意识性风险和技术性风险三大类。
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税务风险贯穿于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通常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影响。外部原因主要包括税收政策不断调整,缺乏对供应商的管理等。内部原因主要有业务多元化导致涉税事务过于复杂、企业的财税人才严重缺乏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1]。
(一)外部原因分析
1.税收政策不断更新
我国的税收政策不断完善,修订比较频繁,政策环境不断变化。建筑企业的原材料、固定资产和其它资产的入账成本是扣除进项税额的金额,企业的资产总额将有所下降,这将导致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建筑企业为了抵扣更多的增值税,容易产生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现象,产生新的税务风险。
2.缺少供应商管理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建筑企业的运行受到广泛的关注,企业运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风险也随之提高。部分建筑企业在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同时忽略了供应商的管理,容易造成采购成本增加。同时,信誉低下的供应商容易存在以次充好、虚开发票等问题,给建筑企业带来税务风险[2]。
(二)内部原因分析
1.建筑企业纳税复杂
近年来建筑行业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度越来越大,建筑企业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为了提高利润,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然而,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业务种类的增多也提高了企业处理涉税事务的难度。相比于其他企业,建筑企业的项目时间跨度更长,资产负债率更高,其税费计算则更复杂。
2.建筑企业财税人才严重缺乏
建筑企业对涉税事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普遍存在内部人员对税收不了解、没有学习最新税务知识、没有深入研究税务风险等问题,直接导致复杂的涉税问题不能有效的处理。即使有些建筑企业虽然具备财税人才,但面对不断修订的税收政策,如果不能及时了解,或不经过专业的培训或学习,同样会给企业自身带来税务风险。
3.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影响建筑企业产生税务风险因素中最主要的还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在部分建筑企业中,通常只设有财务部门,缺乏专门的税务部门,涉税事务的处理多数为财务人员兼职完成。财务人员往往缺乏规避税务风险的基本意识和技能,缺乏综合考量会计核算与税务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反而容易产生新的税务风险。此外,建筑企业普遍实行的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很多建筑企业会出现一个项目经理分管多个项目的现象,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职责划分不清,团队协调不明,容易产生税务风险[3]。
建筑企业防范税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建筑企业具有投资金额大、工程周期长、结算复杂等特点,综合各种因素,导致建筑企业存在更多潜在的涉税风险。主要风险包括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合同签订存在风险、挂靠行为普遍、缺乏相关单位的交流、税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等。
(一)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在建筑企业中,通常会出现对预防税务风险认识不足的现象,企业管理者的主观意识直接影响到企业对所面临风险的甄别。对于规模较小的建筑企业来说,企业员工较少,内部控制体系单一,管理者往往独揽财政大权。管理者容易将眼光聚集在短期的利益,忽视了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此外,企业内部防范意识也整体不足,知识面匮乏,不利于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合同签订存在风险
工程项目金额大是建筑企业最显著的特征,一个数字的差距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建筑服务种类繁多,经营方式也有各有不同,同样的业务在不同的企业可能适用的税收政策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有专业财税知识的人员陪同签订,然而部分建筑公司专业人才缺失,加重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建筑企业合同是风险的源头,如果签订合同的人不了解合同有关的涉税风险,让企业蒙受意外损失,在履行过程中容易导致工程进展中断,工期延误。
(三)建筑企业存在挂靠行为
有些建筑企业由于自身的资质不够而借用其它企业承包项目,严重违反了建筑行业的相关规定。一些企业甚至存在“证书挂靠”行为,将具有资质的外部人员挂靠在自己企业名下。挂靠情况下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通过挂靠签订的合同,一旦挂靠单位违法合同条约,如工期延误、拖欠工资等问题,被挂靠建筑企业负主要责任,无形中增加企业的风险。
(四)建筑企业缺乏相关单位的交流
长期以来,部分建筑企业与税务机关缺乏稳定深入的交流机制,容易产生税务风险。我国税收政策不断修订,税务机关与企业对纳税义务的认定和税费的计算等可能存在偏差,从而导致纳税争议。另一方面,建筑企业与税务机关沟通不畅,未积极参与税务机关或行业协会组织的政策培训或学习,无法及时获取或解读最新的税收政策,容易造成诸如税费少计或税收优惠政策未充分利用导致利益流失等问题[4]。
(五)税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税务风险识别滞后是建筑企业防范税务风险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税务风险,待税务稽查时企业将面临税收罚款、滞纳金等一系列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问题。税务风险识别滞后归根结底还是税务风险评估机制的不够健全,对于如何评估风险,如何及时发现风险缺乏统筹安排,往往等到出现实质性问题后才采取解决措施。
建筑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对策
企业税务风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建筑企业要积极完善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需要做到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合同管理、杜绝挂靠行为、加强税企之间的交流、合理利用财税系统开展税务风险评估等。
(一)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建筑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要积极展开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对建筑企业人员定期举行有关税务风险防范方面的知识竞赛,通过考察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贯彻到每一位员工心中。此外,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比企业员工更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动,及时传达、从上至下、由内而外的帮助企业员工提高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确保在企业真正面临税务风险时做到临危不乱,化险为夷,以保证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二)强化合同管理
在签订合同时要确保有熟悉税务风险的人员在场,及时发现合同中的漏洞,加强对合同细节的审核。根据合同管理制度,落实每个人的职责,合同中应明确计税方法、承包分包方式、工程结算条款等涉税内容,审核合同是否存在挂靠协议。签订合同之前,应当详细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情况,认真分析涉税条款。在合同履行期间,随时监督检查,时刻防范税务风险。
(三)杜绝挂靠行为
造成挂靠行为主要是因为建筑企业自身的资质不足,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资质,才能独立承包项目。对于部分规模较小的建筑企业来说,短时间提高资质存在一定难度,可以通过劳务分包来解决此问题。大型建筑企业自身也不得出借资质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从根本上杜绝挂靠行为最主要的是要做到改变固有的经营方式,坚决实行自主经营,从根本上减少税务风险的发生。
(四)加强税企之间的交流
加强建筑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有效交流,促使建筑企业不断查漏补缺,避免税务风险的产生。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最大程度利用优惠政策,建筑企业才能有效防范因为政策运用错误或利用不充分等原因给自身造成损失的风险。建筑企业建立与税务机关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有助于控制税收成本。面对税务方面不确定事项时,能够尽快取得税务机关的帮助,有助于更准确的进行涉税处理。
(五)合理利用财税系统开展税务风险评估
我国的税务风险识别机制尚且处于探索阶段,建筑企业要积极构建税务风险评估系统,专业人才与系统的结合远远超出预期的效果。设计出税务风险评估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税务识别滞后问题。建筑企业可以充分结合金税三期的评估机制,合理利用财税系统,及时开展税务风险评估,发现税务风险。
总结
在我国税收政策不断优化和调整的背景下,建筑企业应当从本质上去了解和分析企业的税务风险,强化对税务风险的防范,降低建筑企业的税收成本,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