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及展望
2021-12-01刘晓洁
刘晓洁
现代音乐治疗学是把音乐学和心理学融为一体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起源于美国,1944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作为一种有效、实用性强、无创的临床治疗方法,音乐治疗能够转移人们对不愉快感觉的注意力,并启动人体内治愈的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音乐治疗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体现了医学的生物-心理-生理社会模式中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有研究发现[1]音乐治疗对疼痛及疼痛伴随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均有显著疗效,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了探索,现综述如下。
1 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观点,其他古文明文化,如印度、古希腊和阿拉伯民族的医学史上也均有音乐治疗的记载。现代音乐治疗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美国,1950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音乐治疗学的国家协会,专事探讨、推广音乐治疗,1989年10月我国成立了中国音乐治疗学会(CMTA)。
现代音乐治疗是由经过专业培训后取得资格的专业音乐治疗师与患者建立治疗关系,利用具有临床和循证证据的音乐干预方式完成个体化的治疗目标[1]。音乐治疗的程序是个体化评估、制定治疗计划和实施治疗计划,治疗师根据患者的治疗目标、音乐背景以及喜好,利用音乐聆听、即兴创作等手段,进行音乐治疗干预,从而改善躯体、情绪、认知等症状。
音乐治疗对各种心理和躯体疾病发挥作用的机制包括物理作用、心理作用和生理作用[2-6]。物理作用是通过音乐声波的适度振动引起人体腔体和组织细胞发生共振,达到类似“物理按摩”的效果,使人体各器官振动恢复和谐,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6]。同时,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可帮助患者控制情绪,从而产生令人欣悦的情感[7-8],产生心理作用。音乐治疗用于缓解焦虑情绪的研究已持续多年。生理作用方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大脑皮层,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生化物质和激素酶、乙酰胆碱等[2]。总之,作为一项有效且无创的干预措施,音乐治疗可重新建立患者的身心平衡,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9-10]。
音乐治疗的模式包括接受式音乐治疗、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和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让患者分别通过聆听特定的音乐、直接参与音乐表演和创作,以及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与音乐治疗师一起演奏各种音乐节奏达到治疗目的。根据1999年美国音乐治疗协会对美国国家注册的音乐治疗师工作领域的统计显示,现代音乐治疗主要应用于脑损伤、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学习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智力缺陷、自闭症以及老年人群等[11]。
2 音乐治疗镇痛作用的机制及应用
2.1 音乐治疗镇痛机制 疼痛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体验,也是一种心理上的体验,认知、行为和药物干预在疼痛管理方面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12]。音乐治疗可能通过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两种机制发挥镇痛作用。
2.1.1 音乐治疗的生理镇痛作用 音乐治疗通过刺激大脑听觉中枢,进而有效抑制相邻的痛觉中枢,改善疼痛症状[13]。另外,音乐治疗还可激活富含阿片类物质的中脑神经核,抑制疼痛感受的传出,促进大脑右半球垂体分泌内啡肽,通过内啡肽和阿片类物质发挥镇痛作用[14-15]。临床上音乐治疗是用于缓解癌痛和慢性疼痛的有效辅助方法[16]。
2.1.2 音乐治疗通过对心理情绪通路发挥镇痛作用 有研究显示[17-18],情绪和疼痛共享传导通路、生物通道及神经递质系统。痛觉传导通路经由丘脑投射到大脑边缘系统和第二感觉区,大脑边缘系统是机体受到刺激后的情绪调控中心,所以在引起疼痛的同时往往伴有情绪变化,临床上疼痛和情绪异常可同时存在,相互作用[17-18]。研究发现,音乐治疗对癫痫患者的认知、情绪健康有支持作用[19],其神经生物学机制涉及情感调节、神经可塑性,以及认知等重要脑科学前沿领域。Cheung AT等[20]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音乐治疗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在促进儿童脑瘤幸存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治疗效果。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使用患者喜欢的音乐进行现场音乐治疗有利于改善其焦虑、放松和减轻压力[21]。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通过音乐治疗愉悦情绪,可有效缓解疼痛。
2.2 音乐治疗镇痛应用 有研究显示,音乐治疗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前、术中或术后的疼痛,并减少他们对阿片类止痛药的用量[22-23];对1995—2014年有关音乐治疗对疼痛影响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24],对受试者的疼痛主观感受进行0~10分评分,发现音乐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标准护理组。音乐治疗除了减轻某些外科手术的术后疼痛,还能够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对术后康复有积极影响[25]。研究表明,音乐治疗可以降低个体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提高对疼痛的耐受[26]。总之,音乐治疗是一项有效的、能够缓解急慢性疼痛的辅助治疗方法,尤其对于慢性非恶性疼痛者,音乐治疗可增强药物疗效。
3 音乐治疗在治疗脊髓损伤后CNP的应用展望
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central neuropathic pain,CNP)属于神经源性疼痛的一种,是脊髓损伤后的顽固并发症。CNP是脊髓损伤后神经元重塑的副产物,可发生于脊髓损伤4周以后的任何时期,多在1年内出现,通常表现为持续的、广泛的、剧烈的疼痛,对现有的大多数干预措施及相关治疗手段的反应性都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7]。CNP包括异常性疼痛和痛觉过敏。异常性疼痛是在无外界刺激情况下,自发地感觉身体某一部位有异常感觉,如触电感、蚁走感等;痛觉过敏为对刺激的反应超过正常,轻微的刺激可引起剧痛。CNP可分为损伤平面以上、损伤平面水平和损伤平面以下的疼痛,以损伤平面以下的疼痛最为常见[28]。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等)及手术等综合治疗[29],由于特异性不高,疗效欠佳。目前尚未见音乐治疗用于脊髓损伤后CNP治疗的相关报道,但是音乐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慢性疼痛、外科手术相关疼痛的经验,为音乐治疗用于脊髓损伤后CNP治疗带来了希望,同时可能进一步拓宽音乐治疗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