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
2021-12-01李旭伟
李旭伟
甘肃省天水市动物卫生技术工作站,甘肃天水741020
胎衣不下是一种多在反刍动物(如牛、羊和马)产后的常见产科疾病,它是指动物分娩后一段时间内(牛:4~6 h,不超过12 h;羊:1~2 h;猪:10~60 min)胎膜未能正常及时排出,滞留在子宫内的现象。在羊的养殖过程中,胎衣不下很常见,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疗,会引起母羊产后子宫感染等疾病,对母羊的繁殖性能造成损害,进而严重影响养殖场和农户的经济效益。生产中,造成母羊产后胎衣不下的因素很多,且通常由多种致病因素造成[1]。所以,对患病羊治疗时,必须要明确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
1 发病原因
1.1 母羊自身原因
母羊的饲料配比不合理、超过适宜生育年龄、胎次过多等均会造成母羊发生产后胎衣不下。
1)在妊娠阶段,需要控制母羊的饲料采食量,一旦采食过量,母羊羊体过肥、羔羊过大、羊水过少,都会造成母羊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2)母羊产胎次数有限、胎次过多或妊娠期有流产、难产现象均会造成子宫收缩减弱,是引起胎衣不下的重要因素。3)妊娠期的母羊要注意适当运动,尤其是在妊娠中后期,如若运动量不足,母羊在分娩时产力减弱,无法正常分娩,在羔羊出生后,常会造成母羊胎衣不下的症状出现。4)母羊胎盘发育对胎衣不下症也有重要的影响,如果胎盘没有发育成熟或过度老化都不利于母羊的生产。
1.2 人为操作因素
羊难产时,养殖人员都会及时进行助产,但如果对阴道清洗、消毒不到位,则会造成阴道感染。另外,助产人员的熟练度不够,助产、引产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子宫内膜和阴道损伤,导致炎症,造成胎衣不下。
1.3 营养因素
妊娠阶段的母羊因为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必须严格保证营养的摄入量。如果饲料营养水平不足(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妊娠母羊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胎衣不下。养殖期间,饲料矿物质含量(尤其是钙磷)不足,很容易造成母羊分娩后,子宫收缩无力,引发胎衣不下。但也有研究发现,矿物质添加比例不当也会造成胎衣不下症发生;母羊产前1~2周内,饲喂高钙高盐低镁的日粮,会造成产后发生产褥热,进而导致胎衣不下症。
1.4 疾病因素
母羊在妊娠期如果感染布鲁氏杆菌(影响羊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致病菌,其入侵生殖道后,损害母羊胎盘和乳房,甚至造成母羊流产)、结核杆菌、沙门氏菌和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母羊子宫内膜炎或胎膜炎症发生率则大大提高。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根据胎衣的排出程度,可分为全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若胎衣能在1 d 内排出,对母羊影响不大,食欲、体温和精神状态均无异常,个别母羊会有膨胀现象。若胎衣在母羊体内超过1~1.5 d,胎衣在母羊体内腐败、炎症产生、毒素被母羊体吸收;同时,母羊表现出长时间的卧地不起或拱背,阴部有褐色或红色腥臭味脓液流出,精神萎靡、食欲降低甚至拒食、体温升高(40~42 ℃)[2]。根据胎衣的排出程度,可对母羊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诊断,诊断是否为母羊产后胎衣不下。
3 治疗与预防
3.1 治疗方法
1)向子宫内灌注抗菌素,防止胎衣腐败,等待胎衣自动剥离。
2)肌肉注射5%盐酸头孢噻呋液,2.2 mg/kg,1次/d,连用3 d。
3)乳房注射苄星氯唑西林,500 000 IU,1 次/d,连用3 d,治疗母羊干乳期乳腺炎。
4)手术剥离。注意整个过程中对手臂的润滑和对病羊阴部、手臂的消毒,尽量促进胎衣自动排出。
3.2 预防方法
1)加强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妊娠母羊日粮中的钙、磷、维生素A 和维生素D 需要注意补充;母羊产前1 周内禁止饲喂过多精料,确保妊娠母羊生产前膘情良好。妊娠前期胎儿生长发育缓慢,此时的饲料可为空怀期的饲料;妊娠中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快,母羊的营养需要增加,本阶段的饲料应逐渐添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同时,在饲料中应适当添加青绿饲料。
2)增加运动。妊娠期间母羊要保证一定量的运动,尤其妊娠中后期的运动量,可增强母羊抵抗力,同时增加母羊的光照时间。
3)接种免疫。妊娠前需按时对羊群疫苗接种,做好检疫管理工作(尤其是布鲁氏杆菌病和羊结核病),提高整体羊群的免疫能力。养殖户根据自身条件尽量选择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模式,从而保证群体的稳定性[3]。
4)羊舍保持良好卫生和定期消毒。临产前,对母羊阴户进行消毒;分娩后,协助母羊舔干羔羊体表的黏液,并尽早帮助羔羊采食到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