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公益林造林与抚育技术

2021-12-01李妙嫦

乡村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幼林公益林林木

李妙嫦

(江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江门 529000)

1 生态公益林造林技术

生态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1.1 造林类型设计

针对生态公益林,要依据现有荒山荒地的特点,结合造林学与恢复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进行造林类型设计,而且方法的选择要因地制宜,要注意适地适树,依据长远兼顾的原则,优先选用稳定性好、具有抗逆性的优良树种,通过人工造林、套种补植等完成营林,以增加森林面积,并实现森林结构优化,不断提升森林的碳储量,提升其生态功能。例如,广东省江门市西坑林场造林项目主要采取套种补植方式,种植树种为麻楝、樟树、大叶相思、荷木、海南蒲桃、阴香和山杜英等。部分是生态林林分改造工程建设,选用4种乡土阔叶树种,即桃花心木、火力楠、灰木莲、马占相思,采用随机块状混交种植方式。

1.2 林地清理与整地

林地清理是实施生态公益林造林的基础,要结合林地特点综合采用有效的清理措施,如免耕法、带状、块状等。例如,江门市西坑林场针对林地清理采用块状割杂的方式,并实施套种补植。将清理的杂灌、杂草堆沤,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保护造林地原生散生树木,保留灌木,打穴位置考虑乔木或灌木的生长情况,通过位置前移或后移兼顾满足不同树种的生长需求。此外,在山脚、山顶保留了原生植被保护带。对林地内部的极小种群加大保护力度,规定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范围内不得造林整地,并划定出缓冲保护带。

在整地环节,可结合实际采用穴垦与带垦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江门市西坑林场实施穴状整地。套种补植定植穴的规格为50 cm×50 cm×40 cm,而且采用明穴。造林前的冬季完成整地,穴土经过冬季的风化、熟化,土壤中的病虫害得以清除,并且增加土壤肥力。栽植穴结合实际(如避开树木、石头的影响)实施不规则随机布设,不强调横直成行,但要保证单位面积的造林密度,还要保证株行距合理。

1.3 树种选择与施肥管理

树种选择是决定造林成败的关键。生态公益林造林要保证生物多样性,树种选择要优先选择生长速率较快的树种,还要搭配一些生长速率较慢的树种。依据造林地的自然条件与近年来林场积累的造林经验,江门市西坑林场选用麻楝、大叶相思、荷木、阴香、山杜英等阔叶树种实施随机混交种植。

为保证土地肥力充足,可在施用基肥的基础上,追施有机肥料、复合肥料。穴土风化后,造林前即要回穴土,回土要清除石块、树根等杂物,采用先回表土后回心土的方式,回土达1/2 时每穴施加有机肥约0.60 kg。松土、扩穴后,在植穴的周边开挖15 cm的环形浅沟,将复合肥均匀洒入沟内,并用土覆盖,以保证肥料的利用率。通常,每穴每次追施复合肥0.25 kg,复合肥要求氮磷钾有效含量在25%以上。

1.4 造林密度与方法

栽植应在早春雨透后的阴雨天进行,栽植时先在栽植穴中央挖一个比苗木稍大稍深的栽植孔,去掉苗木的包扎材料或营养袋后,带土轻放于栽植孔中,扶正苗木适当深栽,再在苗木四周回填细土,回满时用手把回填土压实,使苗木与原土紧密接触。继续回土至穴面,压实后再回松土呈馒头状,以减少水分蒸发[1]。在造林期间,技术人员应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还要检查种植质量,确保栽植成活率。要综合考虑林地条件、造林树种、保证生物多样性、生态等级、造林方式等相关因素,合理规划生态公益林造林密度。全面造林的密度应控制在1 650 株/hm2以上;如果为林分改造,造林密度应根据保留树种的覆盖率而定,全面改造类型为1 350 株/hm2以上,套种类型为900~1 200 株/hm2。江门市西坑林场主要采取套种补植方式,造林密度宜控制在900~1 200 株/hm2。根据造林地内乔木稀疏程度,对于密度低的地块加密,一般用材林在中层土立地条件下,株行距以1.0 m×2.0 m 为宜;在厚层土上,株行距以1.5 m×2.0 m为宜;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可酌情密植[2]。苗木可以优先选用半年生顶芽饱满、没有病虫害的壮苗。苗木种植前先检查生产经营许可证、检疫证书、质量合格证及原种地标签,不能使用无证、来源不清、存在病虫害的苗上山造林,消除病虫害对种苗造成的危害。

2 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

2.1 幼林抚育措施

首先,针对幼林抚育,要做好松土锄草、扩穴培土、踩穴等林地管护工作,并严禁在林区放牧牛羊,设立护林点,建立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看护,防止新生幼芽遭到损害。造林部门先要在林带内或穴内进行松土,松土深度在14~20 cm,再进行除草工作。其次,要考虑当年幼林的生长条件,不定期检查成活率,如果发现死株,要及时补植,造林成活率要保证大于85%。全面踏查所植苗木的成活情况,发现死株、漏栽穴应及时按原设计规格株行距进行补植。再次,抹芽是培养优良干形的重要措施,特别对截干造林的幼林更为重要。苗株分布不规则,高低、稠稀、强弱不均匀,应在冬季及时进行抚育,每墩保留两三株,将其余全部掰掉,对于原根发出来的丛生幼芽疏稠留稀、去弱留强、去低留高,把理想的新生幼芽留下,精心培育,争取提前郁闭成林,速生丰产。幼林长至2 m左右时进行适当修剪。然后,生态公益林幼林阶段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弱,需要注重适时追肥。幼林生长阶段通常需要追肥两三次,追肥量可结合幼林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控制,可优先使用复合肥料,以降低追肥成本。最后,采用全面透光伐,伐除过密的、质量低劣、无培育前途的林木及影响林分生长的杂草、灌木。抚育采伐强度为伐除总株数的15%~35%,伐后保留郁闭度0.6~0.7[3]。抚育时间选择夏初为宜,抚育采伐时注意保护幼树幼苗。造林部门不能将铲下的杂草无目的地堆放在健康的树种基部,应将铲下的杂草作为林带的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使健康的树木得以正常生长。

2.2 中林抚育

中林抚育的主要内容是对林内的卫生进行清理,改善林内生长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避免火灾,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树木质量。中林管理措施包括卫生伐、透光伐等。卫生伐的作业要求比较广泛,需要将林区内所有的杂草、灌木和藤条全部清除,实行全面的林地抚育工作。

林木密度过大导致林木生长状况不佳时,造林部门可采取透光伐的方法,使树木得到更好的生长。透光伐是指按照公益林内的实际情况伐去已经枯死的树木和一些有病虫害或生长不良的树木,给健康树木提供更多生存的空间。对于妨碍目标林木生长的不良树木及树种,可以用卫生伐结合透光伐的方法进行林地清理。

另外,需要结合树木的长势合理进行修枝,调节林木内部营养供给。修枝的最适宜时间为晚秋和早春树木休眠期。修枝程度因树种不同而不同,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林木正常生长发育为原则。就修枝高度而言,6 a以后的中龄林木,修枝到树高1/2~2/3 处为宜。修剪应贴近树干进行,不要留修剪茬,修剪工具应保持锐利,伤口保持平滑,严禁刮伤、撕伤树皮。

3 结语

要想保证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效果,需要结合生态公益林的特点,优化造林与抚育技术,规范采取各项技术措施,保证林木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幼林公益林林木
快乐佳县人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毛竹幼林四季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