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炭疽病的发生特征与防治措施
2021-12-01周云飞
周云飞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广西 玉林 53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是我国南方的重点集体林区,其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等都十分适宜林业资源的种植和生长。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八角的主要种植地区,在八角种植过程中,由于炭疽病的影响,导致植株经常出现落叶、落花、落果等现象,甚至会造成植株枯死,导致八角种植产量大幅度下降。为了改善八角种植情况,应在病害发展初期采取措施进行积极防治。
1 八角炭疽病发生现状
广西南部八角种植区域曾经发生过大面积的八角炭疽病,并且随着病害危害程度的加重,导致炭疽病的感染面积不断扩大,在短时间内蔓延整片林分,造成八角植株死亡。但是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八角植株的染病和受害程度不同,部分区域的感染症状较轻,部分区域的感染情况则较为严重。就炭疽病的发病情况来看,多发生于八角幼苗,首先是幼苗根茎部会出现黑色斑点,并且有水渍痕迹,随着病害感染程度的加深,染病面积不断扩大,最后出现黑腐的情况,并逐渐加快八角幼苗的死亡速度。
2 八角炭疽病的发生特征
2.1 炭疽病的发病症状
炭疽病会对八角幼苗的叶片、根茎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感病初期,八角叶片的边缘和叶尖部会出现褐色小斑点,并且随着病害的扩散逐渐形成大面积的褐色斑点;病害感染中晚期,褐色斑点的面积不断扩大、颜色不断加深,并且会出现黑色小斑点。如果林地内湿度较大,叶片会出现一些橘红色颗粒。另外,植株根茎部染病后会出现水渍斑点,并逐渐发展成为腐斑。八角种植期间会有花果同时存在的情况,这一时期的八角树对于养分的需求极大,感染炭疽病时植株叶片脱落情况较为严重,导致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受到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八角植株的正常生长,从而造成大面积落花、落果[1]。如果放任不管,10月左右八角植株的叶片、花果会基本落光。成年八角林感染炭疽病后会对叶片、树枝等造成较大的影响,整体感染情况和幼树的感染情况十分相似,果实受到侵害后表面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皱缩现象。
2.2 发病规律
八角炭疽病是通过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菌丝等在植株的树皮和鲜芽等处附着而感染的。越冬后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会借助空气、风传播到八角植株上。待春季来临后,林间温度、湿度逐渐升高的情况下,分生孢子和菌丝会通过与植株的接触逐渐生长并进入植株内部。每年4—5 月是炭疽病的高发时节,这一时期的温度和湿度都有助于孢子不断侵入植株体内,并萌生新的孢子进行再次入侵。炭疽病病菌会在八角植株生长期间不断对其进行侵害,并且持续到植株的生长情况恶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夏季高温多雨,炭疽病的危险程度与降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降雨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炭疽病病原菌的传播和繁衍速度也会加快,从而造成八角种植林地经济损失加剧。
2.3 传播途径
从八角炭疽病的发病特征来看,每年病害的感染时间主要在2—12月,尤其是广西南部雨水较为充沛、冬季温度较高,八角全年均可感染炭疽病,并且其病害危害程度与降水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降雨量大,林地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繁殖,所造成的病害蔓延情况也会更加严重。对于八角幼树来说,最主要的病原携带传播源为种子,感染病害的叶片和果实也是主要被危害对象。生长高度在0.5 m 以下的植株易受到炭疽病的危害,会因为根茎部的腐蚀而死亡。病害感染期间,如果出现连续的阴雨天,会加剧病害的感染程度。如果土壤较为稀薄或者幼苗发病,可以通过适当使用氮肥、磷肥有效缓解病害的进一步加深。炭疽病在每年3—4 月阴雨天气下易大面积发生,主要传播途径有3种,一是通过空气的流动传播,二是由连续的降雨所引起,三是患病植株在林地传播、扩散病害[2]。
3 八角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3.1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为了全面保障并提高八角种植效益,需要从源头控制炭疽病的发生[3]。一方面,种植人员需根据地区的土壤与环境状况,选择品质高、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另一方面,种植人员要保证选种质量,要及时淘汰外形缺损、有病害的种源。另外,在选苗过程中需要避免从八角炭疽病林地内选择幼苗,必须从无病虫害发生的林区内选种,以有效避免炭疽病的交叉传播。
3.2 加强种植管理
目前,广西南部大多数八角种植区都存在种植密度过大、林地通透性较差的问题,并且许多林地为八角纯林,在没有进行科学规划种植、管理的情况下易感染病虫害[4]。对此,需营造八角混交林,以有效提高八角植株的抗病能力;或是与阔叶林、松木进行混合种植,降低八角植株感染病害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林间植株的种植密度合理,避免出现病虫害交叉感染的情况。
如果发现林地内有感染炭疽病的植株,需要及时清除林地内患有病害的植株、枝叶,避免病原体进一步扩散,并降低种植密度,以控制病害影响。
另外,应加强林区施肥管理。选择追肥肥料时,应选择磷钾肥来促进植株生长,从而提高植株的抗病害能力。从广西南部八角种植情况来看,多数种植户使用的肥料是复合肥或八角专用肥料,而复合肥料不会对八角植株生长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应根据实际种植情况合理配方施肥,确保八角植株在生长过程中能获得充足的养分,并且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提高八角植株的抵抗力。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可以在每年3—4 月和9—10月,根据八角生长情况使用复合肥料,施肥量应控制在1~2 kg/株,具体用量应根据八角植株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施肥时,需要以树冠的投影作为根据,在投影上方挖长1 m、宽20 cm、深20 cm 的环状沟,并将肥料均匀撒入其中,最后回填土壤即可[5]。八角植株根系较浅,因此环状沟不宜挖得太深,以免肥料灼伤根系影响八角植株正常生长。此外,可以使用根外施肥的方式来补充八角生长所需的养分,也就是通过叶面喷洒施肥为植株补充营养,如喷洒磷酸二氢钾、尿素等,以保证八角植株健康生长,避免出现大面积的炭疽病,提高八角的生产品质和产量。
3.3 林地病害防治措施
八角炭疽病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2 种。物理防治措施主要为及时清理病叶,主要有3种方法:首先是叶片蒸油法,将掉落的病叶清扫集中后作为蒸馏原料;第二,将病叶收集后翻入土壤中腐烂作为肥料;第三,用焚烧的方法清理病源,这就需在林区建设专门的防火带,在秋冬季节将落叶集中进行焚烧。在八角炭疽病防治过程中,种植人员还可以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常用的化学药剂有苯醚甲环唑、甲基托布津等。化学防治通常使用水剂喷洒和烟雾剂喷放的方法,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使用的剂量与时间,并且要在无雨天进行施药,以免影响药效。
4 结语
近年来,广西八角炭疽病发生率逐渐提升,尤其是湿润高温的天气下极易感染炭疽病,每年7—10 月都是炭疽病的高发时节。种植期间的水肥管理、天气环境等情况都会导致出现八角炭疽病。为了预防八角炭疽病的发生,改善八角种植情况,提高八角的产量和品质,应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方式,通过改善林间生态环境,并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