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2020”时期武陵山片区返贫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1朱缘圆

乡村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武陵山基层干部片区

刘 希 朱缘圆 龚 轩 陈 晨

(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武陵山片区地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武陵山片区脱贫效果显著,但随着“后2020”时期的到来,武陵山片区返贫问题日益突显,已成为社会各界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提出的武陵山片区返贫防控对策,可为减少区域内脆弱性脱贫及返贫现象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1 武陵山片区返贫的特点

1.1 返贫原因多样化和复杂化

根据对不同返贫户返贫情况的分析,导致他们从脱贫再次回到贫困的原因有很多。当前情形下,因灾返贫、因病返贫、因教致贫、因观念落后返贫是武陵山片区造成返贫现象出现的最核心因素。但同样也存在多种因素综合交错影响下的返贫,这种返贫现象较为复杂,需要一对一具体了解、深入分析、逐个击破,但其根源仍在于贫困人口自身的脆弱性[1]。因此,如何提高贫困人口造血机能、增强贫困人口自身抵抗力是防止返贫的重点。

1.2 返贫具有突发性和反复性

返贫是我国贫困治理中必然发生的现象,具有突发性,发生时毫无征兆、速度较快。返贫一般发生在脱贫脆弱户中,由于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任何一次突发的事故或者变动都会导致已脱贫的人口再次返贫。同时,返贫是一个不断复发的过程,呈现出易发性和反复性。在某些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脱贫人口抵抗风险能力较弱,易造成返贫,且返贫周期短,进出次数多,围绕贫困线上下波动[2]。这种现象不仅提高了贫困发生率,而且挫伤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2 “后2020”时期武陵山片区返贫防控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干部自身能力弱,返贫阻断不及时

“后2020”时期以来,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降低了我国脱贫攻坚的质量。长此以往,治理返贫问题必然成为国家减贫事业中的重中之重,而返贫问题的前期预防则是返贫问题治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农村基层工作中,一些乡镇基层干部存在学历偏低、专业能力弱的问题,往往不深入了解我国的扶贫政策,导致社会治理水平低。同时,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缺乏防返贫意识,一旦摆脱绝对贫困,便撒手不管,忽视了返贫的影响与危害,甚至只追求“形式脱贫”“数字脱贫”“表格脱贫”“阶段性脱贫”,没有带领贫困人口真正脱贫。此外,缺乏合理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之农村基层干部能力弱、前瞻性不强、敏锐度不够,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从根源上遏止返贫现象的发生。在农村基层干部社会治理能力薄弱的情况下,缺乏完备的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无疑是雪上加霜。

2.2 政策环境型返贫,脱贫后期帮扶缺乏

政策环境型返贫与贫困治理体系中政策扶持、政策执行、政策保障、政策保护的具体落实有关。政策具有向贫困人口倾斜的特征,使得贫困人口脱贫率上升,但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意味着脱贫户不能继续享受在资金、扶贫项目等方面的政策优待。同时,由于自身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缺乏知识、技能而不被社会所认可,导致贫困人口脱贫后的生计问题成为难题。一些脱贫户长期徘徊在贫困线附近,虽然已经脱贫,但他们对政策的依赖性极大,一旦国家相关的扶贫政策撤出,必然重新返回贫困状态。此外,贫困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发展缓慢,自然环境条件一般比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加之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新冠疫情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部分脱贫人口再度返贫。

2.3 习惯“输血”式扶贫,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指个体或家庭所具备的能够根除贫困并实现自身生活改善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养、劳动能力、增收能力等[3]。一方面,部分贫困户存在自我发展意识不足的问题,主动脱贫的积极性不高,脱贫的意愿也不强烈,“等靠要”思想严重,而且对国家扶贫政策具有依赖性。这些贫户人口极其依赖“输血”脱贫,即便脱贫,也极易在短时间内返回贫困状态。另一方面,一些贫困人口虽然自我发展意识较强,但学历低、文化素质不高、学习新知识和接收各种信息的能力有限,加之贫困人口家庭经济难以负担昂贵的教育资费,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使其难以被社会接受,获取经济收入的渠道较少。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贫户人口身体健康水平普遍降低,劳动能力逐渐下降,导致家庭收入减少,这同样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一种表现。

3 “后2020”时期武陵山片区返贫防控对策

3.1 提高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增强返贫阻断意识

致富不致富,关键靠干部。首先,要培养基层干部的责任心。责任心是每个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具备的,这是一切基层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其次,基层干部要对自身能力情况有清醒的认识,深入反思,寻找不足,并努力改善,提高自己的社会治理能力。一是认真学习各类新知识和新技能,培养自身素养。二是通过党课学习、党委培训、思想汇报等方式,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三是深入研读国家颁发的各项相关政策,依据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返贫治理具体措施,避免独断专行、目光短浅,为一时的利益损害长远利益等。目前,虽然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已经解决,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可被忽视的返贫问题。农村基层干部切不可掉以轻心,需要认真识别各类返贫风险,及时防控阻断返贫风险的源头,避免脱贫人口再次返贫,巩固扶贫成效。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运行离不开基层干部的配合,提高基层干部防返贫意识是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的关键,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有利于从源头遏制返贫现象的发生。

3.2 完善防返贫政策,制定返贫人口后期帮扶计划

一是完善政策兜底保障。重点监测脱贫脆弱户人口,针对因病致贫、因自然灾害致贫、因意外事故致贫、因年老致贫等一旦发生便会造成其返回贫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提高脱贫脆弱户对这些不可控返贫风险的承受能力。二是保持扶贫政策相对稳定。针对脱贫时间不长以及长期处于脱贫边缘地带的人口,要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4],以提高脱贫脆弱户自身发展动力,并进一步提出并完善相应的延续政策,保障脱贫户的相关权益,打消脱贫户的顾虑与担忧。三是以就业帮扶政策带动返贫人口就业,通过着力提升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职业技能水平,推动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脱贫,实现经济收入的提高。

3.3 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造血”功能

贫困人口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是造成返贫的重要原因[5]。在思想观念层面,通过思想建设,积极引导群众克服懒汉思想,激发返贫人口生产动力,摆脱对国家扶贫政策的过度依赖。在就业层面,为贫困人口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确保贫困人口通过技能培训掌握并使用就业技术。为贫困残疾人提供特殊岗位培训,在增收的同时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感。在教育层面,注重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避免农村教育空心化现象的出现,以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的发生。

4 结语

武陵山片区扶贫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脱贫地区已脱贫人口返贫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需要高度重视。为了维护扶贫成果,在防治返贫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返贫前的防控、贫困脆弱户的帮扶以及自身发展动力的提高等,从多个角度入手,切实提升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的质量,为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武陵山基层干部片区
武陵山歌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