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示范园发展经验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启示
——以羊达设施农业示范园为例
2021-12-01庄义文
庄义文
(西藏大学财经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1 背景介绍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1]。不言而喻,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点和基本。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之后,从2021 年开始,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西藏自治区,不仅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地区之一,而且是我国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羊达农业园调研队通过实地调研,深入走访了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羊达设施农业示范园,为其今后现代化发展进言献策、添砖加瓦。
羊达设施农业示范园由北京市支持援建,于2011年建成。为提升承包大棚的经济效益,北京援藏队聘请专家为农户传授种植技术,摸索出的草莓、藏红花、藏灵芝标准化种植技术在多个乡镇得到了推广应用。羊达农业园调研队致力于探索羊达农业示范园的现代化发展方向,为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做出努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贡献微薄之力。
2 羊达设施农业示范园发展模式与理论
2.1 发展模式
2.1.1 政府主导的管委会模式。采取该发展模式的园区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支持建设,在组织协调相关工作、土地流转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条件。一般园区的运营和管理由当地政府成立的园区管委会负责。管委会肩负该园区的产业发展、销售服务、未来建设等众多职能。
2.1.2 科研单位主导的园区模式。该模式是以农业研究机构或具有相关农业优势的大学等为中心,以农业园区为研究基地,通过科研获取丰厚的研究成果,助力园区优势产业发展与产品质量提升。并且可以与政府合作,扩大科研基地,专家与农户合作实现完美帮扶,最终形成农业高新技术基地。
2.1.3 企业主导的农业公司发展模式。这类模式主要是由几家公司共同合作或者一家独大企业包揽,直线参与园区的建设规划,自负盈亏,自主发展。公司自行安排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为了盈利,投资建设标准化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市场化水平,吸引劳动力,带动当地农民进行生产,多劳多得,效率翻倍,利润翻倍。
2.2 产业结构进化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提出,当社会人均收入水平逐渐提升时,农村劳动力逐渐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边际生产率递增所引起的回报增多。农业园区以产业结构进化观点为理论基础,要加强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会贯通,以发展特色主导优势产业为重,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3 西藏自治区外农业园可借鉴经验
3.1 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
一是打造全产业链。该示范园以蓝莓和黑莓为主打作物,集种植、观光、加工、销售于一体,在提高“两莓”附加值的同时分散市场风险。“两莓”产业链不断走向新的高度,现今黑莓、蓝莓等特色产业基地已达0.77万hm2。
二是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南京市溧水区通过品牌营销和授权使用等方法,发布了一个叫“无想田园”的县区级公用品牌[2]。该区内的各农业生产主体均可向农业局申请使用这一品牌,但前提是确实考察合格后才会被授权,才允许使用。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更能拓展市场,而且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使农户从中获益。与此同时,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能督促生产团队在产品质量提升上投入力量,促使其改进生产与管理问题,供给优质产品。
3.2 山东寿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一是注重品牌效应。山东寿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同样也致力于公共品牌的打造,注册“寿光蔬菜”商标后,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寿光蔬菜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其知名度,而且提高了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影响力,为寿光农业园区走出国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政策吸引企业入驻,服务吸引农民加入。园区在发展中制定了从人才引进到企业落户的各项政策举措,以最快速度集成产业链上的优越条件。其不仅开启了由投资商、运营商同家庭农场共生的发展模式,创建了“物业式”联结机制,而且实现了创新创业人员和农民“拎包入园种大棚”。
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在寿光市科技局和寿光市政府的组织协调下,成立了寿光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即园区特殊的融资平台。通过平台引进了证券、担保、投资基金等20多家金融机构,并且与60多家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和近20家内外资银行建立伙伴关系,还建立了由保险与银行加入的风险担保机制。金融机构每年可拿出10亿元用于涉及农业的企业贷款,推动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开展农业保险的贷款事宜,为该园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4 西藏自治区内农业园可借鉴经验
4.1 拉萨市城关区智昭产业园区
拉萨市城关区智昭产业园区集中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三互”发展格局。该园区与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引入了堆龙德庆区、尼木县、当雄县等地的净土健康产品,并且将智昭产业园区与拉萨净土产业主题公园相融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产业园区。近年来,该园区打造了亨通物流园、智能温室等近20个高原特色的净土健康产业项目,形成了产业互补、互助、互促“三互”发展局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2 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净土健康产业园
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净土健康产业园集农业产业化与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该产业园基地占地面积超4 hm2,以培育奥尼尔和夏普蓝2个蓝莓品种为主。农牧民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出租给园区,自己获得一定的租金收益,同时自己每天可以获得100多元的零工费。农民也可自己留小部分田地,可上班可种田,获得两份收入。签订劳动协议后,对在园区务工的农民进行集训,打造新型职业化农民。截至2019 年,净土健康产业的产值已累计达到35亿元,实现年人均增收6 000余元。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西藏自治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富含特殊、珍贵的藏地作物,如粮食青稞、药材灵芝等。羊达设施农业示范园可以结合地理环境,大面积种植青稞、灵芝。该园区总投资4 000万元,占地57.67 hm2,日光温室360余栋,帮助近300户农民增收。在2018年拉萨市首届现代农牧业产业园评审会中,评定了城关区智昭产业园、当雄县国家牦牛产业园等5 家市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羊达农业示范园虽然具有优势,但是并未上榜,可见需要对其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
5.2 建议
一是向企业主导的农业园模式发展。近年来,羊达示范园一直采取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其管委会只承包了6座大棚,其余全部外包给私人种植,仅仅每年收纳租金,这种经营模式不利于其发展壮大。就园区所在地的科研条件来看,科研单位主导模式并不适合其发展。但是,可以学习山东寿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优惠政策引入企业进行大规模建设,企业竞争逐利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使示范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成倍增长。
二是把握产业结构进化理论,打造生态产业链[3]。拉萨市是远近闻名的现代旅游都市,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羊达示范园可以延长产业链条,注重农业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借鉴区外的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区内的拉萨城关区智昭产业园区和拉萨曲水县才纳乡净土健康产业园,集种植、销售、观光旅游和采摘于一体,甚至到后期发展壮大后,可引入工业加工和物流运输链条。通过延长产业链,带动农业园全方位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三是与金融相结合,有效利用资金。由政府组织协调,可成立园区融资平台,通过平台引进银行、证券、担保、投资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服务性联盟组织。扩大资金投入,改进农业设施,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大幅提升产品销量,助力产业向多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借鉴拉萨市当雄县国家牦牛产业园的牦牛入股案例,可大面积扩张园区,扩大经营规模,带动当地农户收入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