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三重意蕴及其时代价值

2021-12-01刘光斌朱星慧

关键词:自然界理念绿色

刘光斌,朱星慧

(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2)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且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包含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转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构建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建设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国家等一系列内容。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者从自身的学科背景出发,对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演进历程、理论内涵、实践路径进行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生态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的阐释;二是从整体上把握五大发展理念,探讨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虽然国内学界围绕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展开了多学科、多视域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给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但是对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实践要求、价值旨归及其时代价值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做了进一步战略部署,表征着“绿色发展”迈入崭新阶段。深入探究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意蕴及时代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习近平指出:“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1]1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支撑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理论依据,是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地指出了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是人及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无机身体,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命共同体,为新时代正确理解、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强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一)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习近平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人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在自然界这一整体中得以实现。习近平指出人们可以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利用和改造自然,“但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2]。人隶属于自然界,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一方面,人和自然界中的其它存在物一样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一切人类活动都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忽视和违背自然规律必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另一方面,人又区别于自然界的其它存在物,人并不一味地遵从自然界的束缚,任何人类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主体性活动,主体性的缺失将导致人对自然敬畏之心的缺位。习近平认为 “人因自然而生”[1]11,伤害自然界就是在伤害人类自身,因而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由此可知,人类社会自出现起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内循环中,人必须敬畏、尊重、爱护自然环境。任何试图破坏自然环境、违背自然规律、割裂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都将受到自然的无情报复。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倡导回归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回归并不意味着回归到纯粹的自然状态,放弃一切改造自然界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而是将人类社会置于自然界的整体性之中,把人视为自然界中的一个要素,在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体性,利用和改造自然界,探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二)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

习近平认为自然界孕育了人的生命,为人的生存和发展供应了不可或缺的养分。他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关于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的理论。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在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实现人自身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习近平基于此提出“自然是生命之母”[3]167,并且提出“生态环境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1]13。由此可知,自然界作为人的无机体为人的存在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母体,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因而人必须爱护自然。首先,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与持续发展的前提与根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自然界源源不断地提供养料。人们通过生产劳动从自然界中获取必要的生产原料,开展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活动,完成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现人自身的发展。其次,自然界作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无机体,尊重和爱护自然才能实现人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社会的一时发展,长远必将损之。总之,自然界作为人的生命之母,人们一方面可以利用和依靠自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只有尊重和爱护自然母体,才能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没有可供选择的代替品,自然界的无机体一旦被毁坏将难以修复。如果人们把自身利益、眼前利益视为绝对利益,以自我的尺度衡量一切自然存在物的价值,自然界的无机身体就会受到不可逆性的损伤。

(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认为人与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命共同体。粗放式的发展忽视了对自然母体的爱护,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局面出现,生态环境事件时有发生。对此,习近平提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4],并且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文明兴替的影响,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3]167。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统一的,自然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人类文明的兴衰。在空间维度上,人与自然是一个密切相关整体,自然界作为一个系统,其内部各要素之间本身是一个平衡的动态整体。人作为自然界内部系统的要素之一,和其它要素之间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时间维度上,将人类历史置于整个自然历史中可以总结发现,人类文明兴衰更替与生态环境的状况密切相关,人类历史的发展同样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总之,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的整体。生态、环境、资源的容纳量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上限和下限,人从自然中获取要素以寻求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法则、保护自然环境,否则人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使得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人类社会发展更持久。

二、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进的理念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进是推进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的实践要求。具体来看,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要求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及能源结构;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生产生活中敬畏、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环境;辩证看待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转化。

(一)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

习近平认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1]36。转变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要前提。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成为社会持续发展的阻力,催促着我国正视生态环境问题,寻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之路。习近平提出“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1]26,并且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1]30。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清洁、可持续、低碳经济,优化产业能源结构,形成绿色生活、生产方式。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低碳、清洁、可持续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社会制度、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水动力能清洁能源,以达到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效果。二是优化产业能源结构,实现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通过调整生产结构、能源组成,优化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将绿色、节能、环保思想融入整个生产过程,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清洁生产,在整个社会形成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的氛围,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总之,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不合理导致的,转变发展理念、优化经济结构、落实清洁生产才能实现经济长久、健康、持续发展。

(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习近平认真总结了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虽然自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推行以来,资源紧缺、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是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和环境形势来看,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依旧十分必要。习近平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3]169,并且具体指出“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3]167。生态环境保护对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重视生态环境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力。首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人们敬畏自然之力、尊重自然法则。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破坏性又有价值性,人们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利用和改造自然以获取自身的发展,但是同时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妄自尊大、无视自然规律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其次,保护生态环境要求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顺应规律、有序开发、绿色发展,才能收到自然界的慷慨回报;反之,违背规律、无序索取、粗放发展,必将遭到自然界的打击报复。总之,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工作,是实现人类文明长久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离开了生态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纵使会出现短期的经济繁荣,但长此以往,必然使经济发展受损。

(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习近平认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具有辩证统一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工业文明的向前推进和全球性环境事件的出现表明,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制约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持久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生产力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依据。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1]23。也有研究者指出:“生态生产力是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诠释与深义凝练。”[5]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矛盾对立的双方,而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一方面,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生产动力。优质的生态环境就是优质的生产力,可以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推动社会经济增长。人们通过进行改造自然的社会生产活动来发展生产力,挖掘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蕴含的生态与经济价值,创造出绵绵不竭的综合价值,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可以为生态保护提供物质保障。经济发展可以推动生产力进步和生产技术革新,为生态治理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生态问题究其根本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不仅可以从根源上解决生态问题,而且可以促进生产力与生产技术的进步,从而更新生态治理技术、提高生态治理效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综上可知,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相互促进、相互贯通的,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有效解决粗放式发展所产生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社会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把生态优势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三、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旨归: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习近平指出:“人民的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6]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说到底就是为了解决好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新时代,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是要建设符合人民需要的生态环境、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理念、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生态目标。

(一)建设符合人民需要的生态环境

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的生态需要是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起点和归宿。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4]。习近平对美好生活的具体内涵做了进一步阐释,他认为美好生活涉及医疗、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不仅要有配套齐全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还要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3]41。习近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了新时代舒适的居住条件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具体要求。首先,舒适的居住条件和优美的生活环境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具体要求。习近平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衡量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人们过去对“温饱”的期盼已经转变成对“环保”的期盼,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追求。其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习近平认为环境就是民生,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的大环境,离不开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养料,“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170。最后,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供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干净的饮水、优美的环境、安全的食品、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等等,都是人们高品质生活中缺一不可的元素。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增加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生态公共服务水平,将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中,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

(二)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理念

树立节约、环保、文明的生态理念是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精神追求。丰厚的物质条件、良好的生存环境及丰富的精神世界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全部内容。新时代,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具体来说,习近平绿色发展对人的生态理念、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习近平指出:“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3]17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文明理念,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生态道德教育与规范生态文明行为。第一,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生态环境问题究其原因是由是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导致的,奢侈消费、过渡开发是这一问题症结所在。引导公民树立节约、环保、生态意识,推广节约适度、绿色清洁、文明健康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引导公民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关键。第二,培养公民的生态道德,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以生态道德塑造生态行为。一方面,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将人类道德关怀的视野由人类社会拉向整个自然界,重新反思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的主客二分关系,审视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精神与生态价值。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道德可以约束和规范人的具体行为,从而引导人们更好地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生态文明理念,可以增强人的生态意识,构建生态道德,从而引导人的生态行为。

(三)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生态目标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追求的最终目标。习近平提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7],指明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马克思认为完整的人格具有自然、社会、精神的三重属性,人的三重属性决定了人的生存、发展、精神三个层次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生存、发展、精神需要的全面满足。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这一思想,并具体阐释了满足人的三重需要必须解决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自身的关系。首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三个方面的需要。绿色发展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统一,发展经济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保护环境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优美的居住环境,生态文明理念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其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自身的三重关系。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自身关系的调整,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及人与人自身的和解。最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然、社会、精神三个本性的全面发展。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发挥人的主体性,创新社会实践方式方法,满足人的生态需求,塑造人的生态人格,实现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本性和精神的回归。

四、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新境界;围绕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进的践行指南,向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展现了中国方案;坚持绿色发展为了人民幸福、绿色发展依靠人民力量和人民智慧、绿色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原则,充分彰显了实现人民幸福的生态民生观。

(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新境界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首先,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以及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和自然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生命共同体的观点。马克思认为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类社会自产生起就隶属于自然界。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8]。习近平基于此提出人因自然而生、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的观点,是对马克思的无机身体论的继承和发展。其次,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继承了恩格斯关于生态环境影响人类文明演进的思想,并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3]167。恩格斯认为人类对自然界的伤害逃不过被自然规律反噬的命运。恩格斯指出:“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不毛之地”[9]。习近平继承了恩格斯这一思想,并且提出生态文明的兴衰直接影响人类文明兴衰,突显生态文明建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具体的实践要求,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进。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不同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的生态批判,旨在通过调整经济发展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进,“实现了对马克思‘人与自然的实践辩证统一理论’的创新发展”[10]。

(二)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与创新,也向全世界生态治理展现了中国智慧。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资源、环境、发展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无法独善其身。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1]127他向世界宣布:“中国政府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1]130。在面对全球性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问题上,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进,为世界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板。一方面,中国政府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消耗和能源排放。中国政府不仅制定了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行动方案,而且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做好污染防治统筹工作。另一方面,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整体布局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打造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文化、绿色社会、绿色生态的现代化国家。总之,在对待生态环境问题上,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不同于西方的人类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正确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统一关系。中国积极主动推进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模式,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不仅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方案、展现了新智慧,也为守护人类共有美丽地球家园做出了新贡献。

(三)突出了实现人民幸福的生态民生观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强调实现人民幸福的生态民生观。习近平提出:“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3]170。对待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问题上,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性的原则,并在落实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为了人民幸福、绿色发展依靠人民力量和人民智慧、绿色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首先,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热烈的生态环境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国家孜孜不倦的追求。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说到底就是为了解决人民反映的环境问题,满足人民对蓝天、碧水、青山的需要,实现人民对优美居住环境的追求。其次,落实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子,是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转变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再次,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习近平明确提出:“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3]45。生态环境是没有准入门槛公共产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最后,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兼顾当代人幸福和子孙后代幸福。为人民谋幸福是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价值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都是为了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产品,既为当代人谋幸福,又为子孙后代谋福利,实现代内幸福和代际幸福的统一,从而实现民族的永续发展。

猜你喜欢

自然界理念绿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绿色低碳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