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文:洋葱也有一颗温柔的心
2021-11-30尹佳文
尹佳文
生活中的语文更鲜活、丰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情怀,而非一种简单的、枯燥的学习。
李学文,教书育人数十载,从最开始的初为人师,给本书、给个班就稀里糊涂地教,到现在临近退休、桃李满园,早已摸索出自我的风格。这一路走来,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积淀与磨砺,不断反思、改造,跟随环境与时代的发展而更新自己,是李老师一直坚守的人生信条。
“严”中有“爱”的慈父风范
李学文对待学生,有一个首要的原则,就是“严”。“严”是严肃、是严谨,更是严格,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学生是一种散漫的、随意的、马马虎虎的样子,不管是对待学业,还是做人。这样一种“严”而有原则的态度,首先是从他自己身上体现的。比如在李学文看来,“准时就是迟到”,所以上课时他向来都是提前走进课堂的,从来不会迟到。在这种带动下,学生也养成了无论何种情况也绝不迟到的好习惯,时刻怀着对课堂的恭敬与尊重。李学文认为,想让学生做到什么,首先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他所坚信的。
“严”不是李学文给予学生的全部,在“严”的基础上,李学文又做到了严中有爱、严中有法、严而有度。做老师,既不能全是严厉,否则是死板的、紧绷的,也不能全是溺爱,不然就会趋向散漫、无原则,这两种情况学生感受到的,都不是来自师长的真切关爱,也不易维持健康稳定的师生关系。李学文给学生的爱,更像是一个严厉的父亲给予自己孩子的,“我会爱你,但这是有条件的,需要努力才能获得”。当然,在另一种层面上来讲,李学文对孩子們的爱本质上是一种无条件的关爱,在他的眼里,每个学生都值得被同等地爱,“花朵的盛开是各有它的时间的,要无条件地关爱学生的心灵,给他成功的机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既可成全一个人,又可败坏一个人”。
语文就在生活中
李学文的课堂,不光有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情怀,还蕴含着“生活”。他讲课常常不单单是讲课文,更重要的是讲述通过课文所透视的“生活”。李学文认为,生活中的语文更鲜活、丰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情怀,而非一种简单的、枯燥的学习。当秋天来了,那就与学生一起探讨“古诗词里的秋天”,这样学生才能把书本与现实结合起来,去贴近生活真实的美,理解课文中的作者在真实情境下丰富复杂的感情,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动的、活泼的。
这样的教学观源于李学文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的真谛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对生活有热爱的人——看到阳光很开心,看到他人很开心,只要生活着就很开心,而不是抱着消极的态度怨天尤人、满腹嗟怨,浑身充斥着负能量。
这无关成绩的高低、事业的大小,只是做“人”的问题,教书育人,不光教知识,还要学做人,这也是李学文不管课上还是课下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学问先做人”。他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是他人左右不了的,他带过的学生,只要是个幸福的人,能时刻感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就足矣。
对待语文教学,李学文总是怀着百分之一百的热爱与付出,多年以来带领语文组的教师们把握语文学科的改革趋势,承担了多个重点课题,数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对语文教材教法的钻研里,所以,他的课堂永远是充满活力的、精彩灵动的,是动态的“生活”。
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教书三十余年,李学文送走了一届届学生。因为他严肃而有原则的个性,很多同学刚开始对他都是既敬重,又敬畏。个别学生可能还抱有逆反心理,阳奉阴违、不服管教。可相处的时间久了,学生们都逐渐感受到李学文严厉外表下对他们殷切的爱:他会训他们的话,可严肃的语气是外壳,细细剥开,里面句句都包含着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他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当下体会到的是痛苦,可经过时间的积淀,才发现是必不可少的、弥足珍贵的磨炼与成长;他其实不光是一个苦口婆心、唠唠叨叨的师长,还是一个常开玩笑、跟他们逗乐的可爱的“朋友”……
李老师带过的学生,大多对他有很深的感情,这不光源于他扎实的专业素养,更多的是因为其强大的人格魅力。李学文常说:“我称不上‘优秀的老师,只能说是‘合格,教书育人几十年只要能不断接近一个‘合格的老师,留更少的遗憾就很好了。”
最后,用学生写给李学文的话作结:“很幸运在青葱岁月遇到您,十分荣幸成为您的学生。您可爱、又可敬,我们欣赏您文人的傲骨,珍惜您对我们的批评,时光稍纵即逝,终有一天,我将成为一个让您自豪的学生。谢谢您,亲爱的老李!”
李学文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三十余年,先后获得“太原市优秀教师”“太原市名师”“太原市优秀班主任”“太原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获太原市主题班会优秀课例一等奖,太原市首届“升华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