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赛教融合的五年制高职“综合地质编录技术”课赛证融通体系构建

2021-11-30冀应斌袁菲菲

科技风 2021年31期

冀应斌 袁菲菲

关键词:综合地质编录技术;产赛教融合;课赛证融通

五年制高职是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五年一贯制的旨在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的特色高职教育,尤其适应地质野外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所以加强地质野外核心技能课程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综合地质编录”课程是地质专业学生在矿物鉴定、岩石鉴定、构造地层等地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学习过后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安排在四年级第七学期进行学习,在此实践基础上的基于产赛教融合的课赛证融通体系构建改革,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1绪论

课程是指综合地质编录,包括钻孔岩心综合地质编录、实测地质剖面综合地质编录、探槽与探坑综合地质编录、岩土工程综合地质编录、地质填图综合地质编录等地质岗位适应的地质职业技能核心内容。

技能大赛是自2008年由教育部发起的面向全国职业院校的国家级技能竞赛赛事,技能大赛教学资源转化一直是职业教育的课程深化改革重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岩矿鉴定与综合地质编录技术赛项是自2013年开始进入国家级技能竞赛,逐步形成了涵盖矿物鉴定、岩石鉴定、岩心地质编录、图切地质剖面、地质读图报告、实测地质剖面相关地质职业核心内容竞赛体系。

职业资格证书是面向地质行业技能水平评价的地质工种,由于市场与政策变化,逐步演变发展为矿山地质工一岩土地质工(地质编录员)一地质调查(实验)员的地质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涵盖考察地质技术人员的岩心地质编录水平、實测地质剖面能力、岩土工程地质编录水平、地质填图与调查能力等相关职业核心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

如何将课赛证融通,提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产教融合、赛教融合机制以构建综合地质编录课程体系。

2产教融合机制

要实施产教融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要在人才培养中认识到产教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趋势。对于综合地质编录课程的产教融合机制,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校企合作,可采用依托企业建设校内实训室、工学交替培养、校企横向课题研究模式来进行产教融合机制实践。

2.1依托企业建设“校内室”

“校内室”就是把邀请企业带有项目实践的实验室建设在校园内,涵盖综合地质编录的核心技能如土工实验室、岩石鉴定与检测实验室、地质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等,以达到产教证融合。

通过“校内室”的建立,学生得到“四大收益”:一是能得到知识、技能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和训练;二是能得到教师与企业员工的共同指导;三是能得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熏陶;四是能通过顶岗实践,获得企业工作经历和能力,就业竞争力得以提升。

企业则获得“三大效益”:一是获得人才效益,企业通过“校内室”的运行模式,可以发现和培养一批生产和管理方面的突出人才,为企业后续发展储备人才;二是获得经济效益,企业将生产车间转移至学校,大大降低了投资、生产和管理成本,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生产,使产品质量得到有力保障。三是获得技术创新效益,企业通过“校内室”的运行模式,将生产技术难题带进学校,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与技术攻关。

2.2开展工学交替联合培养

工学交替联合培养模式是建立在企业生产实践项目基础上的一种职业教育双元化的体现,通过企业项目工学结合来达到产教融合机制构建。

通过“工学交替”的联合培养模式,学生获得了技能、岗位、证书一体化的就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弥补了企业需求与学生课堂获得知识的衔接错位问题,企业则获得了成本降低、对技能人才对口就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的,已达成工学交替赛教证融合机制建立。

2.3赛教融合机制

综合地质编录课程涵盖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岩矿鉴定与综合地质编录技术赛项核心技能内容,通过赛教融合来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技能大赛目前仍存在只重视对参赛选手的重点培养,而忽视对大众学生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精英教育而忽视技能竞赛引领教学改革的作用。因此,赛项成果资源转化、赛教融合机制的建立就更为迫切。

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构建常态化、三级递进的地质技能竞赛运行体系,使所有专业学生都持续、深入参与技能竞赛和相应的知识、技能学习,形成赛教融合机制,使技能竞赛融入日常教学,具体在教学标准、教学平台、教学对象、教学模式和教学团队等方面构建循环运行体系。

赛教融合机制的实施程序如下:

(1)制定学习三级标准——课程标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版统一教材,培育教师团队来构建三级师资团队。

(2)举办技能节,组建地质协会,开放地质实验室,搭建三级平台,培育三级学生梯队,构建了校一行业一国家级三级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3)利用学生梯队、教师梯队,开展高级别技能竞赛团队反哺低级别技能竞赛团队,形成循环体系。

(4)在教学标准、教学团队、教学对象、教学平台的三级递进动态循环过程中逐步赛教融合完善地质职业技能竞赛运行体系,形成良性循环,发表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做好推广应用。

2.4课赛证融通体系

构建标准引领、课赛证融通的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地质行业变革下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使学生具备标准、证书、技能、岗位一体化的全面就业素养,构建成“标准引领、赛教融合、赛证融通、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课赛证融通体系(表3)的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具体实践实施程序如下:

(1)在国家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引领下制定核心课程标准,融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做到标准引领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校技能节一行业大赛一国家级大赛三级地质技能竞赛体系,优化竞赛方案与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能力融通,创新校技能节,做到技能竞赛面向人人。

(3)组织开展相关的专业技能教学活动和调研,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实践成果应用。做到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开发出版教材——《综合地质编录技术》,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融入课堂,推广应用。

(4)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做好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全面提升地质专业人才培养質量,实现专业标准与企业标准的联合复合型培养。

(5)依托学校为国土资源职业教育行指委、地质调查专指委、江苏地质学会地质科技服务站等会员单位推广地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加全面的地学素养的技能技术性人才。

(6)总结统筹形成实践成果,构建具有实操性的推广应用价值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带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满足技能人才就业需求。

通过课赛证融通体系构建的实践,实现五年制高职“综合地质编录技术”课程的赛教融合、产教融合机制支撑,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的深化创新改革,以此来通过课程的融入和赛教融合来实现技能大赛面向人人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来实现岗位技能与知识能力的衔接,通过引入企业标准来挤挤职业资格证书的水分,从而全面提升育人品质。

5解决存在的问题与方法

(1)解决问题: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单位行业标准衔接错位问题。

解决方法:制定国家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引领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相适配的课程体系。

为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标准无缝衔接,工学交替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项目实习、顶岗实习”各阶段引入标准,在实践中与江苏省地质学会合作开展认识实习,认识企业、认识专业;与汤山、巢湖地质野外实习基地合作开展专业素养实习,主抓专业技能基本功,做好专业标准培养;与江苏地勘单位开展横向课题,进行项目实习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促进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深度融合,并落实在教学一线。

(2)解决问题:解决职业技能大赛成果受益面小,存在“精英教育”问题。

解决方法:执行校技能节一行业大赛一国家级大赛三级地质技能竞赛体系。

解决技能大赛精英化现象,在校技能节实践中优化设置了岩矿鉴定与岩心地质编录技术和地质读图与图切地质剖面技术两个赛项,涵盖了国赛项目岩矿鉴定与综合地质编录技术核心技能。学生可依据专业课程学习进度选择性参赛:一二年级学生可以重点选择岩矿鉴定与岩心地质编录,三四年级学生可以重点选择综合性的地质读图与图切地质剖面,从而做到面向人人,参赛覆盖率达100%。促进构建具有二三四年级学生的国赛梯队。参加技能大赛,出版教材,从而将技能大赛成果引入人才培养,达到赛教融合。

(3)解决问题:解决课赛证相脱节的问题。

解决方法:构建成“标准引领、赛教融合、赛证融通、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课赛证融通体系。

针对课赛证不能有效融通问题,设计“标准引领、赛教融合、赛证融通、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课赛证融通体系,通过国家级技能竞赛使得部分选手获得高级工证书,对口就业具备了关键技能;通过校技能节专业培训,使得中级工证书取证通过率大幅提高;再通过工学交替培养,促进岗位、证书、技能三位一体,从而做到赛证融通、赛教融合。

6结论

(1)“综合地质编录技术”课赛证融通体系构建的实现需要产赛教深度融合,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深化创新改革,实践中将极大地促进了产赛教融合机制建立,全面提升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品质。

(2)产教融合、赛教融合并不是孤立的进行,需要课程的融通,需要三位(生产、大赛、证书)一体化培养,以构建标准、证书、技能、岗位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课赛证融通是职业教育为能满足岗位技能能力的创新实践,使学生具备全面的职业素养,提升就业质量。

(3)对于“赛”的精英化教育、“产”的负重前行,“课”的自我陶醉,“证”的严重注水,只有构建课赛证融通体系、产赛教融合机制、相互搭建桥梁才能相互支撑,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育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