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护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在克罗恩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30龚丽美
龚丽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福州 350001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消化道疾病,临床常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该病发病隐匿,易误诊,且病程多迁延、持续,给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4]。当前临床尚无特殊治疗方法,通常采用药物或手术方式治疗,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控制病情发展和改善治疗效果。但由于该病患者全消化道受累,患者极易诱发营养不良,造成体重下降、生长受限等不良情况[5]。因此,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同时仍配合有效的营养支持。循证护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的基础上将科学研究、 临床经验相结合,以获取证据,并为其制定科学的护理措施,从而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6]。本研究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在CD 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两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护理提供循症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 例C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 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中,男37 例,女23 例;年龄19~58 岁,平均(37.25±3.41)岁;病程1~4年,平均(2.19±0.50)年。观察组中,男38 例,女22 例;年龄19~59 岁,平均(37.18±3.36)岁;病程1~4年,平均(2.16±0.48)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克罗恩病诊断的部分解读》对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7];②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精神、沟通及认知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合并血液循环系统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常规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要点等;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区环境,定时进行病区消毒与通风;定时巡查病房,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记录患者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并实施对症处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护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具体措施如下。①循证支持: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全面评估,详细了解其发病及治疗情况,医护人员共同对患者相关问题讨论与分析,结合临床经验与患者需求确立循证问题,利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平台搜索最新相关文献,寻找相关证据,分析文献资料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获取可靠结论,提炼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并结合患者个性化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②健康宣教:采用发放健康手册、宣传栏贴海报、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向患者宣教克罗恩病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症状、危害、并发症及相应注意事项等。③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其倾诉内心感受并耐心聆听,引导其放松身心,告知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改善治疗效果的重要性,帮助树立治疗信心。④肠内营养支持:参照营养风险筛查表(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form,NRS2002)[8]对患者机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包括体重、膳食摄入情况等,NRS≥3 分为存在营养风险,需营养支持治疗。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依据营养筛查结果采取间断输注与持续泵入两种方式,并按照30 kcal/(kg·d)计算患者肠内营养液所需用量;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腹胀、腹泻等不耐受情况,如无明显不适可适当增加输注量,输注时保持匀速。⑤日常生活护理:患者加强休息,保证充分睡眠;加强清洁,保持肛周卫生,减少肠道感染;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两组均连续干预4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营养状况: 比较两组护理4 周后的营养状况,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武汉盛世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BS-620)测定患者血清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白蛋 白(albumin,Alb)、血红蛋 白(hemoglobin,Hb)水平,并计算患者体重减少情况。体重减少=护理4 周后体重-护理前体重。②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护理前及护理4 周后生活质量,采用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分析表(quality of life analysi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ients,IBDQ)[9]进行评价,该量表共4 个维度,包括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及社会能力,共32 个条目,分值32~224 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③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状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PA、Alb、Hb 水平高于对照组,体重减少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营养状况的比较(±s)
表1 两组营养状况的比较(±s)
组别 PA(mg/L)Alb(g/L)Hb(g/L)体重减少(kg)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 值P 值142.18±10.65 162.38±11.65 9.913 0.000 32.36±2.34 37.60±2.95 10.780 0.000 110.06±7.15 126.63±6.64 13.154 0.000 3.52±0.53 0.67±0.12 40.625 0.000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 值P 值132.54±10.60 131.38±10.74 0.595 0.553 152.53±6.65 187.85±10.43 22.118 0.000 12.374 29.217 0.000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肠内营养治疗已从最初CD 患者的基础营养支持,现被推荐为激素、免疫抑制和生物制剂治疗的协同治疗方案[10-12]。探讨肠内营养护理的持续质量改进亦得到多学科协作的重视[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PA、Alb、Hb 水平高于对照组,体重减少量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循证护理的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CD 患者的营养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后,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自觉规避增加疾病复发风险的不良因素,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李敏等[14-15]的研究结果一致。循证护理是结合临床问题提供文献支持,与临床实践进行对照验证,并将最新、最佳的科学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6-18]。基于循证护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加强疾病知识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与营养支持的正确认知,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减轻负性情绪对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促使其保持稳定情绪,积极参与到自我护理中,而利于提升营养支持效果[18],以达到较好的预后效果。循证护理要求护士有更高的知识储备,规避肠内营养护理时临床质控难的问题,对护士的操作更具指导意义,最终达到提高护理操作的高执行力和改善患者结局的目的[19-20]。
本研究基于循证护理的肠内营养支持,结合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病情、治疗等基本情况提出循证问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与患者意愿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达到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