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课堂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分析

2021-11-30任菲菲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16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人工智能课堂教学

任菲菲

陆军边海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8

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给教育教学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教育部要求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将人工智能切实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高校课堂教学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课堂面临的挑战

1.1 教师职能的变化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代替教师完成大部分的工作,包括知识的传授、学生的管理以及教学的评价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有可能被彻底颠覆。单纯知识讲授这种简单的工作将被在线课程和在线课堂所代替,如果教师单纯地把自己的职能局限于课堂的知识讲授,将面临失业境地。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无须亲自授课和管理便可轻松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管理和教学评价,教师成了教学过程中的“旁观者”,教师的传统职能被解构。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传统职能如传授知识、课堂评价和管理学生等被解构的同时,教师作为指导者、引领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将会凸显,其育人职能将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人工智能时代需要重新定义教师的职能和角色[1]。

1.2 线上课程对传统课堂的冲击

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课堂冲击最大的莫过于线上课程。线上课程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高等学校的冲击。线上课程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域不受限制,特别是一些世界名校在线课程的开放,受到学生的欢迎。许多高校的传统课程受到来自线上课程的冲击,传统教学职能面临极大的挑战,学校将最终沦落为自习室或实验室,这对高等学校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其次,对高校教师的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线上课程的学习,教师的传统教法将不再受到学生欢迎,教师的地位将受到挑战。对教师来说,急需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再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面对越来越多的线上课程,学生需要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要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选择自己需要并且适合自己的优质课程资源;二是要能够根据线上课程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是要能够自觉适应线上课程要求,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

1.3 师生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人工智能高度智能化的技术深刻地影响着高校的课程教学和管理,同样对师生关系也带来一定的挑战。首先,由于线上课程的出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更优质的课程,教师的角色和职能将发生改变,成为引导者和帮助者,进而影响到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师将更多地呈现为合作的关系,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传授—接受的关系。其次,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与素养,以便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人工智能技术能力相对欠缺,而相应的培训没有及时跟进,就会造成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的障碍,教师的权威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正常的师生关系。

2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课堂的应对措施

2.1 教师角色重新定位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首先,教师将不再是课堂上唯一的知识来源,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大量信息。尤其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大为提升,教师的知识传授职能逐渐弱化,教师更重要的角色是引导学生人格的成熟和成长以及知识的正确运用。其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课堂更需要的是导师,教师需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身份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分析师、设计者和帮助者,为学生“量体裁衣”,师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未来教师要能够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课程,且指导其完成。因此,未来教师的角色将有可能是以团队化形式开展学习咨询、指导和答疑解惑,教师角色导师化[2]。

2.2 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

人工智能时代,虽然各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断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班级授课制将会持续占据主流的形式。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首先,人工智能技术优化高校课堂教学过程。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教学行为中收集大量教育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高级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工智能网络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让这些信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其次,教学空间的扩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扩展教学空间,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实体空间,还要将网络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结合起来,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构建新型教学形态。未来的学习形态应呈现出“学生线上学习,教师线下督促、管理和陪伴三位一体的形态”。

2.3 重新认识师生关系

人工智能时代的师生关系重塑,一方面要避免教师通过人工智能来强化自身的权威、对学生施加严格控制;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给师生关系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不能把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与责任让渡给人工智能。从目前情况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确实能够取代教师的不少教学工作,但是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尽管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甚至具备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也无法代替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因此,应该重视一线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相处过程中的人格魅力和人文关怀,从而促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承担起人工智能无法承担的育人责任,呈现出一种人工智能时代新型的师生关系[3]。

3 结束语

总之,数据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数据充分,人工智能的课堂变革才容易实现。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人工智能课堂教学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