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探讨
2021-11-30魏洪云
魏洪云
(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莱芜自动化分公司,山东 济南 271104)
近年来,冶金工业在自动开采、高效加工等方面提出新要求,当电气自动化仪表仪器常态投用,则金属材料生产效率会大幅提高,进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推动力。要想长时间控制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势必要立足冶金工业工作实际,提出可行性控制策略,以期深化冶金行业改革,大大提高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推广价值。
1 理论概述
1.1 定义
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指的是,生产环节利用仪器仪表及多种技术动态监控各项数据信息的一体化设备[1]。从内涵介绍中可以看出,仪器仪表投用后,一定程度上将劳动力资源解放出来,为日后人力资源配置提供条件。此外,还能实现高效生产、时间成本节约等目的,最终生产企业综合效益大幅提高。
1.2 优点
多种技术联合应用,意味着智能技术、传感技术等优势有机整合,进而满足生产进程全过程监控、安全隐患尽早发现与防控、问题高效处理等需求,使生产任务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能够通过仪表屏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进而为方案调整、管理决策制定提供依据,以便及时抓住市场竞争机遇,大大提高产品的市场销量,从而扩大企业利润空间[2]。
不仅如此,这类仪表仪器具备自动化调节与修正功能,即无需人工处理,为非中断生产给与必要的设备支持。系统设计及功能校验方面,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能够起到指导作用,以此提高系统实用性,为大规模生产和自动化管控提供系统层面支持,推动工业获取良好的发展前景。
2 常见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技术
2.1 集成技术
这项技术又被称为基础技术,即运用此项技术完成多系统集成管理目标,从而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仪器仪表数量随之增加,这无疑增加了设备、系统管理工作难度,当集成技术参与其中,意味着设备、系统能够有效调用,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电气自动化生产。集成技术设计阶段,为确保此项技术实用性,设计人员应树立全局意识,既要考虑技术使用需求,又要为日后技术升级与更新做好准备,尽可能延长仪表仪器使用寿命,取得自动化生产与管理的良好效果。
2.2 传感技术
该技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仪器安装位置,使传感技术优势最大化发挥,真正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保护,实现仪器仪表常态运行。现今,这项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有效应用,即在数据信息获取、分析的基础上,为自动化指令调动、管理决策改动提供参考,从而满足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需求。从长远角度来看,工业电气自动化水平会显著提高,这意味着传感技术敏感度和实用性要进一步增强,使技术保障效用全面发挥。
2.3 智能控制技术
随着现代技术动态更新,智能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该技术凭借高精度测量、高效率控制等优势控制仪器仪表,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价值信息。由于生产要求存在差异,所以智能技术搭配自动化设备、先进仪器使用,以此达到自动化管控目的。此外,这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使操作方法与时俱进的创新,为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
2.4 人机界面技术
生产实践中使用自动化仪器仪表,并不意味着完全无需劳动力操作,只不过基于人机界面技术实现自动化管控。与以往传统的操控模式相比,能够大大减轻劳动者的工作压力,并且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日后,人机界面技术会逐渐升级,随着技术功能多元开发,能为行业系统化生产、自动化调控注入新的技术活力,进而行业发展生命力会不断延续,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对于技术操作者来说,尽可能选择程序简单、操作便捷、灵活反应的技术方式,使其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管控中彰显价值。
3 冶金工业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方法
3.1 提高重视程度
冶金工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及全体员工要正确认识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工作,在正确理念指导下,制定可行性控制策略,进而规范控制行为,使仪器仪表工作效能最大化发挥。具体来说,领导者及部门管理者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并面向全员介绍仪器仪表自动化管控的重要性,引导全员在管控实践中树立一致性目标,真正为控制工作提供合力。此外,这能增强企业内部向心力,全面加快冶金工业自动化开采、自动化加工进程。
3.2 完善管理体系
要想真正规范控制行为,取得自动化生产与管理的良好效果,势必要动态完善管理体系,即考虑冶金工业仪器仪表实际应用需求,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精益化管理机制,使其为自动化管控提供正确指导,进而加快应用单位自动化建设进程。在此期间,健全管理理论,将其用作自动化仪器仪表规范使用、科学控制的基础理论,避免控制活动非规范化进行。换言之,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能使仪器仪表控制工作良性推进,同时,电气自动化水平会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为冶金业健康运作提供优质服务。需注意的是,充分利用时代发展产物,即围绕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等理论探究新时期仪器仪表应用的最新思路,并从中总结科学控制经验,真正满足控制需求。
3.3 解决技术应用难点
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应用阶段,技术应用阻力的出现不可避免,这要求技术人员要及时突破技术应用难点,为高效生产、科学控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3]。以嵌入式技术为例,这项技术基于嵌入式系统发挥应用价值,然而技术芯片是功能效用发挥的关键,一旦自动化设计阶段忽略联网问题,则芯片效用将片面发挥。对此,技术人员客观分析半导体设备、计算机设备中芯片运作原理,经网络互连弥补嵌入技术应用弊端,直到芯片作用全面彰显。同理,处理网络技术应用问题时,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通信协议及网络协议,使数据信息便捷传输,为自动化控制提供价值数据。考虑到单一技术应用的不足,经技术联用取长补短,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目标顺利实现。一般来说,智能技术与先进技术联用,这既能缩短数据信息处理时间,又能迎合高精度管控需求,对于控制人员来说,还能减轻一定的工作压力,为冶金工业长效发展战略制定、常态管控机制革新提供新建议。
3.4 适当调整控制方法
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设备创新应用,这无疑对所在企业控制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如果一味运用传统控制法,那么会影响仪器仪表使用效果,并不同程度阻碍企业电气自动化建设与发展步伐。基于此,应与时俱进调整控制方法,确保新方法满足电气自动化建设需求,并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现阶段,远程控制法、集中控制法较常用,前者借助传感器设备便捷传递信息,并借助远程平台操控信息设备,满足实时监控需求,从整体上提高仪器仪表自动化水平。尤其是在冶金开采的高危环境中,远程控制法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减少人员伤亡,真正提高安全开采、优质管控水平。对于集中控制法,即利用可视化监控模式直观了解现场情况,这能为控制策略针对性制定提供依据,并且所制定的控制策略具有实用性强、效率高等优势,能为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价值化投用奠定基础。
3.5 优选仪器仪表设备
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的市场更新速度较快,要想真正实现高效控制,定要根据实际需求选购适宜仪器仪表,当仪器仪表利用率得到提高,则控制工作能够有意义的开展。仪表选购时,采购人员通过货比三家选择低成本、高性能的仪表,即优先考虑信誉度高的厂家,全面保证所选仪表质量。仪表正式应用前,针对数据显示、数据计算等功能事先检测,确保无误后进入安装、试用环节,一旦检测阶段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与厂家联系,通过换新或退货等形式再次引进质量达标的仪表。自动化仪器仪表安装期间,安装人员应考虑到自动化仪器仪表种类多样性、安装程序复杂性,所以在实际安装中保持认真谨慎态度,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以往的安装经验,按照规范流程完成安装任务,避免由于安装不当导致设备功能失常。当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用于冶金开采或加工,要对相关仪器仪表细致检查,并做好记录,一旦检查环节发现异常运行的仪表,应及时对其更换或者维修,保证设备数据的准确性,保障其正常运行。不仅如此,冶金企业还应该重视网络安全运维、软硬件设备更新,为网络技术在对自动化仪器仪表的控制提供保障。
3.6 培养维修养护人员
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应用阶段,人力资源部门应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丰富培训对象的知识储备。对于维修养护人员来说,他们能够在培训中巩固仪表维修养护知识,并掌握特殊仪表维修养护要点。实际上,仪表控制工作对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要求较低,对技能、素养要求高,所以所在单位多次组织理论培训和实训活动,以期提高维修养护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其在控制实践中出色表现。换言之,维修保养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影响自动化仪器仪表能否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冶金工业发展过程中,务必重视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维修保养人员,并构建专业化维修养护队伍,以便为控制工作储备人才力量。不仅如此,鼓励相关人员参加自动化仪器仪表新品发布会、知识讲座,并召集有关人员进行工作总结和交流,使其为仪表自动化控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4 结论
综上所述,工业电气自动化改革刻不容缓,随着仪器仪表设备的大量投用,应适时创新仪表自动化控制策略,使仪表功能全面发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工业自动化建设与发展。控制过程中,既要提高重视程度、完善管理体系,又要适当调整控制方法、培养维修养护人员,推动工业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水平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