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行业危机管理研究
2021-11-30刘浏
刘 浏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一般而言,稀土的不可再生性、稀缺性等特征十分非常明显的,可谓十分关键的矿产资源。凭借着相应优势,使其运用到工业、农业以及军事等领域当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现阶段,国内稀土凭借大约22%的占比,满足了全球超过88%的市场需要。受到恶性竞争、走私泛滥等情况的影响,造成国内大量的稀土资源已经流失到国外,并且由于开采多度,导致形成水源污染问题,因而,做好稀土行业的危机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1 稀土行业危机管理概念及其特征
1.1 管理的复杂性
针对国内来说,稀土矿产的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多存在于拥有森林、高山的偏远地区,增加了监督的难度,并且无论是开采,还是冶炼,采用的技术均十分复杂,使行业发展举步维艰。鉴于该行业非常特殊,危机形成的类别及具体原因各不相同,无法形成科学的管理方式[1]。
1.2 信息的缺失性
现阶段,国内稀土行业进行搜集、传递、处理相关危机信息时,呈现出发布不及时、交流途径严重受阻、管理工作者的漏报、谎报等现象。鉴于信息资源的不确定性、随机性的特征,带给管理人员危机工作很大的影响,有助于其进行科学的决策。
1.3 资源的有限性
从当前的情况来说,笔者经过深入调查之后,国内稀土的储备量只有1923.3万吨,根据总量的计算可知,参考相关人均计算的情况,呈现出严重的匮乏现象,极大地妨碍了稀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2]。
1.4 后果的严重性
针对稀土来说,不仅十分稀缺,而且属于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现阶段,主要呈现出走私泛滥、污染加剧的现象,让国内稀土工作的开展十分艰难,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1.5 危机的可控性
面对稀土行业产生的危机,大部分因为有关工作者的危机意识也很低,自身的环保意识也严重不足,监督工作也过于形式化,存在非法偷挖的情况。所以,多数事故灾难的发生可以借助危机管理的方式加以消除,由此可见,稀土行业的危机存在相应的可控性特征[3]。
2 稀土行业危机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稀土行业危机管理现状
2.1.1 资源方面的危机说明
笔者经过查阅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之后,从中可知,国内稀土资源总量从2010年8945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5300万吨,经过10年的时间,使其占据全球储量的72.4%下降到20%。由此可见,当前国内每一年的稀土产量在全球的占比大概为91%,假如仍旧结合现阶段的开采速度情况,无需很久,便让国内的稀土含量严重下降[4]。
2.1.2 技术方面的危机分析
从当前的情况而言,国内的稀土核心技术在研发速度方面十分慢。一共存在25项稀土矿山开采专利,在全球类别的专利当中占据比例是0.4%;而稀土冶炼技术的专利则为64项,全球占据比例是2.3%;稀土分离技术专利22项,全球占据比例是2.5%;对于稀土发光材料专利来说,一共有25项,在全球占比大约是0.6%。结合相关数据信息,国内稀土行业在顶尖技术方面严重缺失,自身的创新能力也较低,不利于凸显出国内稀土资源的优点[5]。
2.1.3 环境方面的危机说明
长期以来,开发国内稀土资源的时候,所采用的生产模式较为粗放,自身的环保意识较差,并且资源浪费的情况也十分明显,提高了环境污染的风险。笔者经过查阅大量相关研究资料之后,从中可知,某地区开采的过程当中,运用了池浸技术,一般而言,开采1吨稀土的时候,应该剥离350m的地表土,使250m的植物受损,形成了3000m的尾矿,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开采稀土时,使耕地被破坏,不利于提高广大民众的经济收入。
2.1.4 效益方面的危机分析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国内不同的稀土产地呈现出开采容易的情况,并且受到非法开采的影响,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现象,使得资源的利用率、回收率下降。笔者经过深入调查之后,稀土资源相应的开采率不超过45%。处于2004—2008年期间,美国生产大约1kg稀土要花费2.6美元的环境成本,我国要花费5.4美元,国内的稀土平均售价为每千克5.4美元,营销获取利润无法满足支付环境的成本要求,让国内的稀土资源减少,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的健康[6]。
2.2 稀土行业危机成因分析
2.2.1 欠缺完善的危机管理策略
面对当前稀土行业发展过程当中呈现出来的危机情况,比如,资源、价格、技术以及环境等方面危机,欠缺基于国家视角下的发展规划考虑,由此让稀土行业的危机管理工作无法得到落实,在此方面的应对能力也比较薄弱,不利于危机管理决策工作的顺利开展。
2.2.2 相关危机管理监督机构的缺失
现阶段,有关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等监督部门隶属不一样的系统,无法实现协同合作。针对稀土监督管理的过程当中,则呈现出职能交叉、推诿责任的情况,部分违规的稀土企业基于谋求利益的目的,经常和相关监督部门进行打游击,导致监督工作很难得以执行,不利于发挥出危机监督制度的良好作用。
2.2.3 有关危机管理应急策略欠缺一定的健全性
对于稀土行业而言,现阶段,仍然没有构建出合理的危机应急管理制度,针对一些出现的危急情况,缺少充足的准备,当危机出现之前,没有制定出科学的防控对策。当前运用到的相关危机应急制度,缺少针对稀土行业不同方利益关联的因素参考,无法做到兼顾,面对危机的时候,难以体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不利于进行实践操控,导致危机处理的效果不够理想。
2.2.4 高水平危机管理人才的不足
从稀土行业危机应对的角度来说,为了增强应对管理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危机应对管理人才队伍与否。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之后,从中不难看出,在国内的稀土行业当中,能够达到相关危机应对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数量是非常少的,很多管理人员的危机管理能力也较为薄弱,造成其实际工作难以顺利进行[7]。
2.2.5 相关危机管理协调制度不够科学
稀土行业大部分运用了集团——分公司——基层公司的管理方式,和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之间欠缺密切地交流,没有产生相应的联动制度。当危机产生之后,没有参考实际的危机状况,发挥出社会中各方的作用,并且无法使危机应急管理工作得以有序开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 稀土行业危机管理实施对策
3.1 建立国家战略储备
在提高对相关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围绕企业,根据市场的情况,编制出国内稀土行业的危机管理策略,在出口总量方面,需要参考全球稀土供求、我国稀土生产的状况等,达到对管控总量的任务。并且构建统一化的稀土交易管理平台,确保稀土市场的稳定性,系统了解稀土的国际定价权、话语权等。并且把受到严重污染、产能较少的稀土企业进行淘汰。与此同时,构建更加健全的国家稀土战略储备制度,对其中需要重点开采的稀土矿山予以禁止,处于低价的情况下,开展稀土收购、储存等工作,在此过程当中,还需要体现出国内开采、分离提取技术的作用,降低稀土资源的消耗量。
3.2 推进产业升级改造
第一,应该注重对稀土行业的准入门槛加以提示,积极发展相关技术,带动产业进行升级和更新。第二,构建国家、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协调管理制度,在国家的推动之下,推动更多具备先进技术的企业发展。第三,从地方的角度来说,需要加大对高新技术的运用力度,生产出更多的附加值产品。企业需要积极研发更多的新型产品,使稀土产品的结构得到改进,达到让稀土产业重组的效果,由此构成集约、多种运营的管理方式,在此过程当中产生相应的品牌,体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为此,加快产业升级改造的速度十分关键。
3.3 发展产业循环经济
为了加快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速度,应该提升对相关资源的利用率,确保达到减量、再利用的要求,将较低的消耗量与投入量作为目标,以便达到节能环保方面的规定,同时实现相关生产排放物的再次利用,并加以科学配送,满足零排放的相关要求,并且也减少了运输、环保防治等方面的费用,有助于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3.4 加大核心技术研发
在注重对核心技术进行研发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那些具有很高附加值的产品进行开发。并且提高对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研发出更多的环境保护技术,充分发挥出核心技术的良好作用,以便增强实际的应用成效。
3.5 进行行业风险评估
在编制出关于稀土行业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后,要求有关地方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等不同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做好针对走私泛滥违法行为的惩处工作,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注重落实针对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情况的监管工作,构建国家、社会以及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制度,达到了既定的环保目标。并且,做好对污染的治理与监测工作,针对那些无法满足环保要求的企业来说,则需要根据相关法律加以治理,避免出现过高的污染与能耗量,据此编制出科学、可行的矿产资源开采策略,提升稀土矿区环境的安全性。
3.6 扩大产品应用终端
一方面,应该把控机会,加大对我国市场的拓展力度,并且研发出能够达到各类市场需要的稀土产品与材料,以便降低稀土产业在外贸方面的依存度,使得国际环境下的风险更低,增强了稀土产业出口创汇的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立基于稀土产业下的稀土高新区,逐步形成稀土产业园区,并且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储备更多的人才,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为了加快稀土行业发展的速度,强化危机管理工作可谓十分必要。尤其对于我国而言,稀土属于一种典型的矿产资源,与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通过运用新型的管理思想,结合具体的情况,编制出科学、可行的危机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降低风险,增强预防的效果;另一方面,则使稀土行业逐渐开始转型发展,为实现长远的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